论高校实习生权益保障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001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國高校专业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课本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高校学生在实际过程中作为特殊的社会劳动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权益保障意识。针对我国高校实习生权益保障问题,相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本文在此基础上,着重对高校实习生权益保障的困境与出路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高校实习生;权益保障;困境;出路;政策
  社会实践是高校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关键部分,也是学生专业拓展的重要阶段之一,高校学生由于社会经验有限,在进入专业实习以后对个人权益保障内容了解不足,工作权益容易受到损失。针对高校实习生权益保障问题,需要结合相关法律与政策,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 高校实习生权益保障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 教育引导方面存在不足
  在校生在完成大一至大三阶段性的专业学习后,一般会由专业学院或学生自己联系企事业单位,完成相关专业的实习内容。高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主要以岗位适应和专业学习为主,并通过工作经验的总结,对自己的实际专业素质和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价。高校实习生作为特殊的社会劳动者群体,社会经验不足,对个人权益保障的重要性和方法也不够了解。学校作为学生实习活动的主要组织者,由于在教育引导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学生在工作实习中个人的权益难以保障。高校实习生参与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国家劳动法中并未完全对实习学生这一身份进行明确规定,学校也并未组织专业的讲座、座谈会对学生的实习准备进行指导,学生对自己工作中的合法权益了解不足,容易造成个人损失。
  (二) 学生权益保障意识不强
  高校是培养社会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不能局限课本,学生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不足、弥补短处。学校安排或要求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对即将走入社会的学生而言,这是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起到从学校到社会过渡和适应的一个作用。高校实习生初入社会,由于思想上比较简单,对专业实习过程中的知识学习和经验积累比较看重,对基本待遇、工作报酬和劳动保障等内容了解不足,因而存在自我权益保障意识不强等问题。当实习单位对学生未完全发放工资或故意延长工作时间,学生为了能按时按量完成实习工作,则可能会被动接受,这就造成学生的正当权益受损,不利于学生的自我保护。当然,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权益保障意识不强,也是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高校实习生权益保障问题解决出路
  (一) 学校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学校承担学生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任,在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的同时,应该将学生实习的安全教育和权益保障工作落实到位。根据社会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实习生在实习工作中由于经验不足,面临多种不公正待遇,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老师应该对学生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对专业实习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内容有所了解。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实习动员大会,或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让辅导员老师或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实习教育。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些用人单位不与学生签订用人协议或劳动合同,后期拖欠甚至不发放学生工资,学生难以从法律角度保障自己的权益;还有的一些单位或故意延长实习生的工时,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但是在工资报酬上却未见增长……针对这些,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宣传画报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增强学生权益保障意识。
  (二) 与企业做好沟通、签订协议
  高校学生实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学校与地方企业联系,组织和安排学生实习工作,另一种则是由学生家里或学生自己与用人单位联系,自主安排自己的实习内容和实习时间。针对这两种情况,学校需要与企业或引导学生与企业做好工作沟通,要求企业主动签订劳动协议。学校为学生安排实习活动,就要对学生合法权益和个人安全予以维护和保障,学校应该与企业明确合作关系,要求企业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并在协议中规定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和保险保障等内容项,最大限度的为学生争取实习权益。在学生正式进入企业实习后,还需要安排实习指导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学生自己联系工作单位完成专业实习,学校和老师也应该对学生予以足够的关心和教育,了解工作单位是否正规,掌握企业的相关资质情况,督促学生签订相关协议,并要求学生实时保持与家里和学校的联系。
  (三) 规范学生实习管理
  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会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为学生安排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工作实习中对自己的专业内容和工作要求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正式上岗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高校是学生实习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由于部分学校没有将实习计划明确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导致学生对专业实习概念模糊,工作实践准备不足,心理上和思想上存在一定压力。学校对学生实习管理上存在工作缺失,对学生的劳动权益保障知识普及不足,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不足,这些均为实习生的权益保障埋下隐患。因而学校在教学计划和课程任务中应该明确学生的实习时间和实习内容、实习要求等,并对学生进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使学生全面了解实习工作中关于报酬、保险保障等知识。
  三、 结语
  高校学生专业实习是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的重要途径,鉴于实习生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不足的特点,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应该加强劳动权益知识了解,学校承担教育普及工作,社会应该予以足够的关注,不断完善劳动权益保障法,学生自身也要提高权益保障意识。
  参考文献:
  [1]牛慧.从学生走向劳动者——当前中国实习生权益保障研究[J].前沿,2011,23:135-139.
  [2]马万里.试论实习生劳动权益的法律保障问题[J].滁州学院学报,2013,03:51-54 71.
  [3]姜楠.关于高职实习生权益保障的法律思考[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3,02:1-4.
  [4]张月.高校实习生劳动权益保障的现状与对策[J].法制博览,2015,28:249.
  [5]陈红梅.对高校实习生法律身份的新认识——兼谈实习生劳动权益的保护[J].江淮论坛,2010,02:111-116 123.
其他文献
摘 要: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在暑假即将结束之时,我有幸来到重庆西南大学学习。感受到了山城的磅礴与火热,聆听了各位大师深刻而精彩的培训,体味到了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身上的使命与责任。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今后的成长之路有了全新的定位。  关键词:健康教学;摆正心态;敬业爱岗  回想自己走上工作岗位的点点滴滴,不论是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个人修养的提升,还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等,也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实践教学已经成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简要概述射频识别技术,然后研究了工作在主流工作频率分别为125kHz、13.56 MHz、900 MHz与2.4GHz应用下的射频识别实践平台的软硬件系统建设方法,建设该平台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射频识别系统的功能用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广阔前景和深远意义。
摘 要:在农村初中读书节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注意从单纯节点性、阶段性的读书节活动拓展延伸开去,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读书阅读技巧,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积累,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读书节;阅读指导  在农村初中校园文化生活中,读书节是一项师生共同关注的重要活动。在读书节活动中,学生一展学习成果,学校也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了阅读方面的引导,如推荐优秀读物,推出读书阅览展板,开展读书汇报成果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课业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德育教学,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在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前提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综合性素质人才,我们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体现在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上。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实效性  教育体制的不断变化催生了我们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在职业教学的教学思想观念,人才不同层次的培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