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区域联动”中成长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平台。跨区域名师工作室联动充分发挥了名师带动作用,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平台,帮助青年教师夯实理论基础,磨炼实践技能,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工作室;联动;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94-0016-02
  【作者简介】崔伟平,江苏省句容市第三中学(江苏句容,212400)教师,一级教师,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2014年前后,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我,正处于专业发展迷茫之际,深感教学模式瓶颈难以突破。此时,我所在的句容市恰好成立了夏春来教师工作室,我很幸运地成为其中的一员。工作室成立之初,主持人夏春来老师就为我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并且鼓励我积极参与跨区域名师工作室之间的联动活动,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三年多来,我跟随这个团队在一次次跨区域名师工作室联动中不断成长,收获颇多,感受颇深。
  一、夯实理论基础
  初入工作室,我颇感压力。因为工作室的成员大多是各个地区、学校的教学精英骨干,理论知识丰富,教学水平过硬。而我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阅读教育书籍,理论素养非常缺乏。夏春来老师及时发现了我存在的问题,于是向我推荐了许多与教师专业和教学相关的书籍,例如《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新教育》《个性化备课经验》等等。工作室还常常利用集中活动时间,组织我们学习《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等权威专业期刊,了解英语教学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
  夏春来老师坚持“虚己者进德之基”,积极开展跨区域名师工作室合作,为我们理论水平的提高不断添砖加瓦。2016年,夏春来教师工作室联合镇江市周林名师工作室,邀请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李娜老师开设了“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李老师引入实际课例,深入浅出地道出校本教研的核心内容和具体研究方法,并就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剖析、促进自身专业素质发展进行了指导。
  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我的理论水平和学科素养有了明显提高,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和学习的必要。
  二、磨炼实践技能
  作为一线教师,自我提高的途径不能仅仅局限在读书,更需要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同行的启发;作为工作室的成员,我们更不能故步自封,应该大胆地“走出去”,在和其他工作室不断联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1.同课异构,互助中提高。
  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每一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特长、强项,而名师工作室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恰好为大家提供了互帮互助、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年多来,工作室为我提供了多次外出上课和听课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在与同行的切磋和交流中,我深受启发,将所听所学创新地借鉴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一个个原本模糊的授课环节终于清晰起来,一个个冥思苦想的教学设计终于找到了方向,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显著提高。2015年,我获得了市英语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这一切离不开工作室对我的培养,更要归功于工作室之间的互动。
  2.论文撰写,促进成长。
  从每一位工作室的名师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孜孜不倦”。名师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论文写作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环节,是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力平台。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工作室经常邀请一些著名的专家和编辑来到现场开设论文撰写的相关讲座,同时要求我们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科研论文写作水平。专家、编辑们的讲座通俗易懂,实踐操作性很强,我对于论文撰写的众多迷茫和疑问都一一得到了解答,让我受益匪浅。
  工作室的每一次活动都为我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氛围,跨区域名师工作室联动为每一位像我一样的青年教师成员创造了大量学习的机会,提供了多方位展示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在名师的指导下提升自己,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
  三、创新交流模式
  为了更好地交流和沟通,不同地区的工作室之间创建了工作室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大家可以借助这些网络交流平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最新的教学思想,促进集体教科研的进步;平时也可以在群里诉说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大家集思广益,帮助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一举两得。借助于网络,工作室之间的联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极大地拓展了名师工作室的“朋友圈”。
  2017年年初,我到新疆建设兵团农四师支教,突然间有了一种落单的感觉。工作室的活动再也无法参加,我感到无比的失落。夏春来老师总是那么善解人意,工作室每一次活动,他都尽量通过网络视频为我送来直播,让我在万里之遥也可以同步聆听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刘学惠教授的讲座,观看扬州市宗兆宏名师工作室的薛绍文老师的授课。虽远在他乡,却同样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新疆的教育相对落后,但是这里的教师渴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工作室的成员,我积极联系当地学校,将我们的工作室和遥远的新疆联系在一起,开展了一次跨省的“初高中英语阅读衔接教学课题研讨”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新疆的同行,赢得了他们的一致称赞。教育援疆任重而道远,但是在工作室团队的智力支持下,在跨区域联动合作的大力协助下,我能够竭尽全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反思促进成长
  三年多来,我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是存在着不足,特别是课堂教学方面缺乏新意,无法突破传统授课方式的束缚。既然已经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我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虚心学习,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力争使自己成为工作室的一名优秀学员。
  名师工作室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旨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师在教书育人、教育科研、教师培养等方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运用项目管理的理念和运作方式,为青年教师提供成长机会,创新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每个工作室都有自身的专长和优势,大家联合起来方能共同进步。
  名师工作室都由经验丰富的名师主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能够参与其中,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相信,在不断地尝试和积累中,在工作室的跨区域联动中,我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其雄.名师工作室视域下教师个性化培养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5(11).
  [2]刘穿石.“名师工作室”的解读与理性反思[J].江苏教育研究,2010(10C).
  [3]肖林元.区域提升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效性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
  [4]金钊.骨干教师工作室的研修实践及反思[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可以通过校本研修、导师引领、沙龙互助、集中培训、总结发表等显性学习方式实现,还可以借助内隐式学习来推动。教师的内隐式学习具有自主性、迁移性、纵深性的特点。  【关键词】跨区域助学;教师专业发展;内隐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6-0043-03  【作者简介】陈瑛,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江苏南通,226
期刊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其中《方技略》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通过重新分析“医经”与“经方”小序内容,发现二者区别是对于疾病治疗的理念和着眼点不同。“医经”是治疗时侧重得病的人,“经方”是治疗时侧重人得的病;“医经”着眼于人体,“经方”着眼于疾病。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拔管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实践准则。方法系统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临床顾问、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临床诊疗指南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网站、医脉通临床指南、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科学网、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
目的:调查临床实验室开展CD34n +细胞计数的检测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制定质量改进方案提供依据。n 方法:以参加CD34n +细胞计数全国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101家实验室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质评物检测,收集相关检测方法学信息及质评物检测结果。参考国内外指南文件确定CD34n +细胞计数的质量控制要求,对调查实验室的遵循情况进行分析。分组统计质评物检测结果,并与美国病理家学会(CAP)质评数据进行比较。n 结果:共收到97家实验室回报的调查问卷信息,
期刊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AI)患者经全镜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修补术后重返运动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接受全镜下外侧副韧带修补术治疗的CAI患者。评估并比较术前术后Tegner评分、Karlsson评分,同时采用多元Cox回归模型探究术后重返期望运动的影响因素。结果共81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44例,女37例,年龄(32.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是我最早“结识”的教育家,那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为一体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住我。我爱它,学它,迷它,钻它,它陪我度过了无数的日日夜夜。这本书把我的视线引向了教育高山的峰峦,在“山顶”我又“结识”了苏联的赞科夫、马卡连柯,中国的叶圣陶、陶行知,他们勉励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教育我“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他们告诫我“才能只有靠才能去培养”。我在
从国家标准委获悉,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校服产品的国家标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日前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并正式实施。该标准从解决当前校服突出质量安全问题、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在制定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打破机织服装、针织服装产业界限,全面规范了校服的基本安全和质量,构筑了中小学生校服质量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