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兵忆当年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lat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位新四军老兵,今年93岁。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在这有意义的历史时刻,我再次回忆起自己的抗日经历。
  走上抗日路
  我参加抗日活动是1939年秋,在马诸火车站参加“自卫队军训”,那年我只有17岁。1937年12月杭州沦陷,浙江省主席黄绍竑撤至金华,他爱国,主张抗日,提倡各地成立战时政治工作队(简称政工队)。1938年3月,余姚政工队成立。县长林泽为队长,郭静唐为副队长,郭吸收了许多热血青年为政工队员,同时接受了中共余姚县委的领导,因此政工队员中70%是中共党员,如王文祥、马青、俞震等。
  马诸车站自卫队后备队军训是余姚政工队策划的,除了军事教官外,指导员都是政工队员。我们穿的都是绿色军装,共有三个连120多人。除了军事教官教我们立正稍息,卧倒瞄准,夜间紧急集合外,指导员还给我们讲抗战形势和教唱抗日歌曲。1939年春天,日军经常到余姚马诸扔炸弹,警报一响,人心惶惶。军训一个月使我长进不少,就在那年秋天,我报名参加了县政工队战社团领导下的抗日救亡群众组织——纠察班,并担任班长。纠察班在我们夏巷村有12人,队员头戴斗笠,脚穿草鞋,臂别绿色纠察班袖章,肩背着大刀、红樱枪,神气十足。我们的宣传口号是“抗日救亡,人人有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等等。我们的任务是锄奸除特,防禁奸商支敌。大家常到上虞边界的牛栏口、界牌头姚江沿岸检查过往船只,提倡国货,抵制洋货等等。如果说马诸车站军训是对我进行的抗日救亡启蒙教育,那么参加战社团纠察班,已是我自觉的抗日爱国行动。
  1938年至1940年余姚形势很好,战社团员发展到10万余人。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余姚政工队副队长郭静唐被捕,林泽营救郭静唐无效,挂印辞职,政工队解散。
  1941年4月,日军发动宁绍战役,宁波、余姚相继沦陷,我们村变成了敌占区。在这样的逆境下,我们怎么办?大家经商量组织了“高跷会”,由赵银盛为会长,我为副会长。高跷会组织踏高跷、爬坟头拔烂田,滚荡车等活动,同时宣传抗日,很受青年欢迎。1941年秋,浦东部队分批到浙东,首战相公殿,打死打伤日军各8名,威震三北,后来又在阳觉殿战斗中打败日军三次冲锋,后由三北转四明。1943年秋,我村由高跷会改为“民兵队”,我为队长,赵银盛为副队长,在地方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各种抗日活动。
  神马渡奇兵
  夏巷村有个夏巷渡,摆渡人是我们的民兵阿灿哥。三五支队经常过江,被三十里牌的日军发觉。小队长板川三郎带了翻译,大摇大摆来到夏巷渡,首先把阿灿哥训斥一顿,并强迫阿灿哥把渡船摇到三十里牌锁在那里。
  有一天,日军小队长获悉,昨夜不知从哪里来的奇兵,竟有好几百人在夏巷渡过了江。板川小队长气势汹汹,带了翻译和两只大狼狗,到夏巷渡查看,但没发现船只。板川把阿灿哥带到三十里牌严刑逼供,要他供出夜渡三五支队的船在哪里。阿灿哥说:“我的船在你们那里,没有船怎么摆渡?”翻译说:“皇军小队长问你,昨夜有没有听到什么动静?”阿灿哥故意说道:“动静倒是有的,昨夜我听到有马蹄声,或许庙内的两只神马又出去了。”翻译听了似信非信,可板川是个有神论者,他急忙带着翻译到关帝庙,只见关帝两只眼睛直盯着他,又见周仓手中那把大刀好像要向他的头砍去。板川仔细查看两匹神马,发现马蹄确有河泥,马肚皮还是湿漉漉的,他大惊失色,扑通一下跪在关帝面前磕了三个响头,嘴里喃喃地说:“中国的神马大大的有!大大的有!”因此,“神马渡奇兵”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其实,这都是我和民兵及阿灿哥一起想出的主意:我们用的是“稻桶船”,把两只稻桶用竹杠捆起来,用竹篙一篙一篙地撑过来的。之后,将稻桶拆散放在庙的厢房里,神不知鬼不觉,不料迷信的板川小队长竟以为是神灵所为!
  痛打日伪军
  1945年1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月20号至31号,浙东临代会在梁弄正蒙小学召开,我是沿江区的农民代表。会议共有108个代表。我们聆听了何克希司令员的军事报告,谭启龙书记的施政纲领报告,大会还选举了浙东行政委员会和临时参议会。紧接着我又参加了四明党训班。回乡后,我们成立了凤亭乡党支部,陈光明为支部书记,杨拓华为组织委员,我任宣传委员,同时又担任乡民兵大队长。由于我在这段时间抗日活动比较积极,引起了汉奸和日伪军的注意。
  1945年5月的一天,驻在斗门镇的日伪军渡过姚江到夏巷村扫荡,抓捕民兵。我发现了敌人的先头部队,立即通知全村民兵占领面前山的至高点,同时通知邻村民兵前來支援。我们用土枪、手榴弹狠狠打击日伪军,同时高呼冲呀、杀呀,喊声震天动地,以此佯装我们的主力部队已来支援。战斗一直打到下午两点多,我们发起了冲锋,日伪军狼狈逃窜,在渡江逃跑途中,有的掉入江中,变成了落水狗。
  之后我的后母被抓去关在伪军的监狱里,家里几乎被日伪军抢劫一空。半个多月后,后母被保了出来。之后,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抗日活动更加积极,如反抢粮中我们摆下了“十里梅花桩”,使敌人抢粮的船只不能通行。后来我又担任了武装民兵连的连长,我们会师水漠潭,炮轰余姚南门,吓得日本鬼子龟缩在城内不敢动弹。我们的抗日斗争一直持续到日本鬼子投降。
  (责任编辑 魏冉)
其他文献
7月12日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看邮箱的来稿情况。突然,浙江省国家安全厅政治部的讣告映入眼帘: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浙江省国家安全厅离休干部、原厅党委书记、厅长,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黄荣波同志,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于2016年7月10日7时32分在杭州逝世,享年86岁。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月前的5月31日,黄老还在南京参加铁军杂志社举办的纪念中国
期刊
1937年,14岁的严洪珠跟随父亲严奏清一起,从上海回到浙江上虞崧厦严巷头的那间老宅。父亲的失业返乡,加上母亲长年的体弱多病,七口之家(严洪珠兄妹五人)迅速陷入了困境。  上海滩六年的新式学习,在严洪珠的心头早早地埋下了一份救国难、分家忧的志向和抱负。为了儿子的前程,严奏清坚持送严洪珠去读了喻江私塾,但懂事的严洪珠在读私塾的第二年,即放弃私塾转而报考上虞县第二届战时政工队。  1938年冬和严洪珠
期刊
最后的拼博  从9月11日到10月20日的阵地战,中国军队苦守了40天!40天的持久战,6个多师团的日军只前进了5公里!  中国的精锐部队,9/10投入了淞沪战场,官兵的伤亡也达到9/10。据《战斗详报》记载:七十四军五十八师淞沪之战阵亡士兵2800多人,阵亡官佐81人。所属各团阵亡600余至700余人。从贵阳奔赴淞沪的第四军五十九师和九十师,“从9月20日至9月24日苦战4天,伤亡官兵十之七八,
期刊
在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提起乡村别墅老年公寓创办人王延山,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夸赞他是退伍不褪色的“拼命三郎”。王延山退伍回乡20多年来,硬是凭借着在部队铸就的勇往直前的军人气质、敢于拼博的军人胆识和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在创业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奋力前行,成为全县退伍军人自主创业的成功典型。  在奋斗中追寻梦想  1989年3月,王延山怀揣儿时的梦想来到连云港警备区某部服役。在三年的军旅生涯
期刊
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精神引领;  梦想的出发,离不开壮丽思想领航。  2012年12月,初冬的岭南满目青翠、温暖如春。习主席在广州战区考察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  强国梦蕴含强军梦,强军梦支撑强国梦。习主席站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从此,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如同
期刊
2016年7月12日,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如期公布了所谓“最终裁决”。对这个所谓的“仲裁”,中国多次声明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其“裁决”结果是非法的、无效的,是废纸一张。  《岛屿战争论》在《法论篇》指出,“法律权杖攥不紧,就会给军事行动带来被动。相反,攥紧了法律权杖,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对方行动,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对于在争端中出现的“第三者”,“也要与他们的不法行为展开针锋相对
期刊
《铁军岁月——在温新四军老战士访谈录》准印出版  温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根据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部署和要求,自2015年初开始对居住在温州市区的新四军老战士逐个登门慰问、采访,对他们保存的史料、信件、实物等进行拍照登记,经过近一年的采写、整理工作,《铁军岁月——在温新四军老战士访谈录》一书于2016年6月出版。  该书汇集了张迈君、吴佩之、邵加南、高世英等34
期刊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正如文天祥的《正气歌》,军事谊文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毅用心涵养正气,书写兵心军魂,读她的《水玉小集》,别有一番味道。  军人有铁骨,也有柔肠。王毅的作品中军人的硬气与女人的秀气合而为一。硬气来自军人的血性忠勇,秀气缘于女人的细腻温婉。  她在问,问国防大学刘亚洲政委如何准确把握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思想,问金一南教授冲锋在军事科学
期刊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党和国家将为此举办一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这对于进一步团结动员全国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主动参加党和国家以及各级举办的纪念活动,为改革和发展积聚正能量。  要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纪念活动的主题,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
期刊
城市:常熟  时间:2015年3月18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朱万才  在古城常熟,彭根华推荐走访朱万才。  彭根华是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他说:朱万才打过高邮战役。  研究会里有位摄影家协会会员,叫孙蕾,去年访问过朱万才,她笑言:老人九十了,身体好,记忆力好。孙蕾自荐和朱万才约定时间,一同去采访。  常熟老城的山前街82号。这是一个幽静的小院。我们见到朱万才,老伴也在。老伴是常熟人,原来是棉纺厂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