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有效习作的童心课堂建设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0364jil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有效的童心习作课堂?
  何谓“童心课堂”?“童心课堂”就是指以童心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生长特点为依据来开展和进行,尊重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倾听儿童的语言,珍视儿童的独特体验的课堂。儿童在充满童真童趣的课堂中积极探究、主动发现、大胆想象、敢于创新,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生命成长的幸福。
  何谓“有效习作的童心课堂”?简单来说,是一种基于儿童生长发展规律视域下的“生本写作”课堂。在这里具体指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选择的内容、策略、评价方式是否以儿童为中心,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及身心发展需求,能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现在的习作课堂究竟怎么了?
  为了了解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笔者针对本校三到六年级学生的习作课堂和习作能力做了三次调查:
  第一次是问卷调查,调查针对习作课堂教学的效度展开。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写作知识、布置课堂练笔,而学生则消极对待,没有什么积极性。这种高度统一的教学模式把所有年级的学生塑造成了一个模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不到体现,老师的个性化教学得不到落实。
  第二次是对学生进行访谈,调查针对习作童心课堂的实施展开。在访谈中得知,教师评讲习作模式化,不管哪个年级,基本就是读读习作,讲讲开头、中间、结尾怎么写。怎么会这样呢?事实上很多老师都是这样上的,千篇一律,千人一课,何谈童心课堂呢?
  第三次是对学生习作水平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在本次的调查中我们特地选取了该校的六年级同学共同创作了同题习作《我们的老师》,我们发现在同年级的300多篇习作中存在着高度的相似性。无一例外都是先通过外貌描写,而且不用看下面内容就知道这个老师是什么样的人,下面会写些什么。通过了解我们发现,不仅写人的习作有固定的模式,写事的、写景的也有相似的模式。
  三、有效的童心习作课堂路在何方?
  1. 有章可依:对准课标找准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提出的要求是根据我国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而设置的,是符合我国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我们应该紧跟着课标,不要过度地拔高或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当然学生的发展是存在差异性的,我们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才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童心课堂。
  2. 有木可缘:根据特点实施教学。童心课堂,首先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习作能力存在着以下这些特点。
  (1) 从具体到抽象。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目前小学生大都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抽象的概念已经在他们的思维中形成。但是这种抽象仍然需要有一些具体的事物支持,这是此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例如,在习作指导的时候要偏向于形象思维,依据具体的事物进行想象和表达。
  (2) 由阶段性到连续性。上个世纪末,著名心理学家Siegler提出的重波理论,他认为儿童的思维像波浪一样,从阶段性到连续性。阶段性和连续性是一种螺旋上升的关系,有的时候阶段性主导,以后的时候连续性主导。因此,习作教学中一定要抓住学生阶段性的特点着力训练和培养,这样到高一阶段才能进行连续且有效的融合。这样才是真正遵从儿童的发展规律,写作教学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3) 从语言到思想再到语言。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小学阶段的儿童写作思维分为两个“回合”:一个是从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一个是从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也就是从语言到思想再到语言。例如,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阅读和积累,他们开始有了一定的表达欲望,这是从语言到思想的过程;到了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写作的图式,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个时期儿童关注更多的是怎样表达,从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各方面都进行严格的斟酌和考虑,试图符合自己的表达习惯,因此儿童的写作思维又从思想回到了语言。所以,老师们在进行习作指导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语言思维发展特点把握好学生的每一次关键成长,有效地开展习作教学。
  (4) 认知与非认知因素的整合。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写作的关系上来说,我们发现最终影响整个写作活动的是認知与非认知因素的整合。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对写作方法或阅读方法的重视和识记,更重要的是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和提取能力这些非知识因素的培养,这对以后的加工和创作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 有法可循:循序渐进促进成长。
  (1) 先易后难,奠定学生兴趣之基。
  ① 从表象语言向符号语言转变的训练。表象是指通过感知而形成的感性形象。表象语言是指语文课本或课外书籍上的词语、句子、片段;符号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或性质的标识,是内化为儿童自身的,并且具有某种意义的标识性语言。在三年级刚开始的时候,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这一认知特点进行专项训练。首先可以进行听写的训练。教师可以逐步由听写词语到听写句子、听写片段。其次进行运用训练。例如说话或写话训练,在平时的交流和指导写作的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的词句运用和迁移能力。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专项训练,学生自身的语言系统将会丰富起来,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语言的运用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② 从符号语言向图式语言转变的训练。图式语言是指儿童已有的组化语言的经验和模式。在符号语言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自主地形成语言模式并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形成新的语言图式。这是儿童语言系统自我形成的关键。在这个阶段批注式的阅读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它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是高效实现读写融合的有效途径。当然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批注式阅读首先从字、词、句、段的圈点、勾画开始,逐步简练地写上自己的感受、质疑等,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再慢慢地写出成段、成篇的读后感。
  ③ 从仿写向独立创作转变的训练。儿童习作的初始往往是通过模仿习得的,模仿例文、模仿课文等等,我们把这样的写作叫作仿写。只有当儿童出现图式语言以后,才有可能进行独立的创作。因此中年级学生最好依靠具体事物或者事例进行创作。到了中年级后期(四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守恒概念的出现,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脱离眼前的事物进行创作,例如“记事”创作,但仍然要以具体的事例为基础。中年级学生从仿写向独立创作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让学生急于脱离具体事物进行创作,拔高要求只会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畏惧心理,导致拔苗助长的悲剧;也不能踟蹰不前,一直让学生停留在仿写的阶段,这样就会阻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发展,错过最佳发展期。   (2) 巧妙捕捉,寻找学生习作之源。真正的内化是能够用一个例子引出更多的例子,当学生真正明白一個知识的时候,他能够抛开书本从大脑中产生或搜索出类似的例子,这样才实现了教学的效果,实现教材的价值。运用到阅读教学,则是达到语文学习的本质,在举一反三的同时也实现了言语表达的智慧。因此,把握准读写融合训练点是实现语文教学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这些训练点往往就是文中的留白处、文章的精妙之处、作者情感喷涌处,教者可以在这儿进行读写训练,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中“瞬息万变”这一段后面的省略号就是一个非常精妙的读写融合处。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这是多么奇妙啊!那它仅仅变成书上的几种形态吗?
  生:不是,还可以变出很多种,因为它后面用的是省略号。
  师:是的,一个省略号告诉我们,庐山的云雾还可能会变出很多很多的样子,大家想一想,看谁想得更奇妙。
  生: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小朋友手中的棉花糖,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海。
  生:眼前的云雾,明明是一只温顺可爱的小花猫,还没等你看清楚,就变成了凶猛厉害的大老虎。
  生:眼前的云雾,刚刚还只是一只敦厚的老牛,转眼间又来了一匹可爱的小马,两只动物似乎在开心地交谈。还没等你看清楚,两只动物似乎又打起来了,打得不可开交,都分不清谁是谁了。
  (3) 有序架构,链接学生习作之链。
  ① 以认知为起点——为写作教学带来生机。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只有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校的教育才有意义。如果学生一直处在被迫学习的状态,则学到的知识也不会长久。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着手。例如:中年级学生的认知处在具体运算阶段,这时候的习作教学应该以具体事物为抓手,叙事类文章也应该依托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凭空想象或随意编造。因此这个阶段,习作教学应该以观察和活动为主,到了高年级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后,才能进行自主的创作。
  ② 以情感为抓手——为习作教学注入活力。愉悦的氛围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写”向来是学生比较排斥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提出写作要求,切不可操之过急,如对字数、布局、语言等做过高的要求。从心理上排除学生的写作障碍,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开展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习作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③ 以实践为依托——为习作教学提供平台。习作是为了表达,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从语言到思想再到语言的过程,因此这个阶段充分积累学生的语言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才能激活他们语言发展。如何积累语言内容呢?最直接的方法是让学生充分实践,让他们充分认知、感受、体会才有喷涌而出的表达欲望。另外,教师还要在组织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怎样观察、怎样交流、怎样表达等等,只有通过充分且有效的实践,才能为习作能力的发展搭建有效的平台。
  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 教育的过程首先是精神成长过程, 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找准方向、依据特点、拾级而上,这样的习作教学才是有效的,这样习作课堂才是真正的童心课堂。
  (作者单位:淮安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学位
在写虚构故事教学的设计上,苏教版三四年级安排了多次编童话故事的训练。虚构故事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构思能力和描写能力。因教学内容不同,培养的写作能力重点也不同。如果教材为编写童话提供了图片和材料,确立了“写作内容”,训练重点在于“写清楚”,培养的仅仅是观察、想象和描写的写作能力。如果没有图片,连故事的角色、内容都没有确定,就要去先选角色再创编一个新故事,就要加强对故事构思力和想象力的指导,重
期刊
一、理清角色,朗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生齐读课题)。课文中,有几种动物在对话?  生:有5个动物在说话:邮递员黄狗、鼹鼠先生、松鼠太太、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  师:一起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出示词语,生读)  师:上节课,我们分角色朗读了课文的第1~5自然段,还记得分角色朗读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生:要注意读出人物说话时的心情。  生:要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脸上还要有表情。 
期刊
地百商贸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地安门百货商场,是西城区的一家“老字号”。1994年实行股份制改造之前.企业资产总值只有4487万元.职工年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如今资产总值
《灰雀》是人教版三年级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以一只胸脯深红色灰雀的“失”与“归”为主要情节,讲述了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的故事.故事内容不长,主要以人物对话为主,对话简
期刊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1.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请大家齐读课题。  2. 预习课文时,有谁像邻居家的小男孩那样去切一切苹果的?你看到了什么?  3.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关于这个五角星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理清音形义  1. 這些词语都会读吗?(PPT映示词语)  竖切 不生疏 循规蹈矩  拦腰 横切面 鲜为人知  (生认读、指名读、齐读)  2. 同学们,鲜
期刊
一、游戏导入,爱春天  1. 小朋友们,冬爷爷乘着小火车回家了,他带走了寒冷,带走了冰雪。春姑娘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板书:春天)  2.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找找文字中的春天,感受春的气息吧!  3. 齐读课题:《找春天》。  【评析】上课伊始,教师创设情境,让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漫步春天,心中滋生起对春天的喜爱,对课文学习的期待,为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学助教,读春天  1. 教师
期刊
隐匿在北京城区小胡同里的刘宅食府,名气却不小,慕名而来的有北京的远近街坊,也有来京旅游的国内外游客,为的是寻迹渐行渐远的老北京,感受北京四合院和北京原汁原味的饮食文化。十多年来,刘宅食府以正统的老北京味道吸引着八方宾朋,2016年,被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授予“北京人家”。  小胡同里的四合院  去刘宅食府吃饭,到了美术馆东街,一不留神儿就走过了,瞄了眼三联书店,在马路对面找到了一条小胡同,走到胡同
文本是以自己的个性而存在的。每一种文本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解读文本,只有把握了文本的独特性,才能真正找到文本的核心价值。  文本解读是一个不断追问的过程,是一个从模糊走向清晰的过程,是一个从肤浅走向深度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纠结的过程,又是一个幸福快乐的过程。  一、名人故事  1. 文本概说。名人故事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常见的一种文本。此类文章常常讲述名人成长、成功的经历,侧重弘扬逆境成长、不屈
期刊
人类继工业革命之后,知识进入大爆炸时代.面对庞大的知识体系,人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于是教育采用了分科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一直沿用至今.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