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房室阻滞奥秘的心电图传奇大师——Wenckebach

来源 :临床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e12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电图的每位学习者,第一次接触的外国学者的名字几乎都是Wenckebach.的确,文氏现象的提出解开了许多心电图之谜.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方法左房室旁路消融二尖瓣室侧,右房室旁路消融三尖瓣房侧;房室结双径路通过下位能量递增消融法改良房室结慢径.结果房室折
目的为探索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率变异性(HRV)变化规律及对AMI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3例AMI患者症状发生24小时内及3周时的HRV时域及频域指标,并与9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
目的调查P波离散度(Pwd)正常值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选择18~80岁的健康成人280例,按年龄段分为六组,用12导同步心电图机收集资料,测定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
1970年,Marriott首次报道应用Gozensky和Thorne提出的兔耳征(rabbit ear sign),鉴别室性异位搏动与室内差异性传导.
左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左偏在临床心电图工作中并不少见,该种心电图表现是否能确定左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作者最近遇到一例交替性左束支传导
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用于治疗高危的心律失常时,可使之在数秒钟内转复为正常心律.本例患者院外反复发作心悸、胸闷、黑朦,入院时心电图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
目的通过对RFCA术中术后DD浓度及GMP-140表达变化的观察,来研究RFCA对血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对连续32例接受RFCA治疗的病人,在插管前、电生理标测完成,放电前、放电后及术后40~4
患者,男,70岁.反复阵发性心前区疼痛3+月,加重2+月入院.入院后一天发作2~3次,每次持续1~2分钟.体检:血压110/70mmHg,脉搏60次/分,心界不扩大.X线检查:心肺未见异常.
患者男76岁,因头晕半年,加重伴黑朦2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及其它心脏病史.入院后诊断为Ⅲ°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彩超正常,即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选用Pacesette
患者男,72岁.与人争吵后胸痛4小时,外院拟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转入本院.以往有高血压史.入院后CPK峰值为1925IU/L(正常值:22~269IU/L).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