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来源 :中国肺癌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与目的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原发于胸膜且恶性程度高的一类肿瘤.晚期胸膜间皮瘤预后差,中位生存时间不超过15个月.一线标准化疗方案推荐是含培美曲塞的双药联合,加或不加贝伐珠单抗.目前一线标准化疗有效的患者能否从培美曲塞维持化疗中获益,尚无统一结论.本研究旨在探索培美曲塞单药维持在一线标准化疗有效的晚期MP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确诊的一线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4个-6个周期,且疾病未进展的MPM患者,共40例.根据患者后续是否进行培美曲塞单药维持治疗,将患者分为培美曲塞单药维持组(n=22)和观察组(n=18).末次随访时间为2020年1月.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次要终点为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培美曲塞单药治疗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培美曲塞维持治疗组较观察组中位PFS有所延长(8.5个月vs 3个月,P=0.008),而中位OS无明显差异(26.4个月vs 15.7个月,P=0.177);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22.7%和0%.维持治疗组3级-4级不良反应包括1例(4.5%)患者出现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4.5%)患者出现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4.5%)患者出现4级贫血,3级恶心及食欲减低的发生率为4.5%.结论 培美曲塞单药维持治疗对于一线使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有效的MPM患者,中位PFS有获益,且耐受性可.
其他文献
目的 系统评价预防性使用水解蛋白配方奶对早产儿胃肠道疾病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纳入关于早产儿预防性使用水解蛋白配方奶对胃肠道疾病及体格生长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整蛋白配方奶相比,预防性使用水解蛋白配方奶能降低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RR=0.40,P=0.04)和喂养不耐受(RR=0.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体分布变化及耐药变迁趋势.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按送检时间分为前3年组和后3年组,分析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的差异.结果 共检出病原体23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9株(67.7%),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61株(26.0%),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5株(6.4%),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前3年组和后3年组革兰阴性菌(68.8%vs 66.9%)、
目的 调查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儿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率,以及DM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和田地区5308名在校中小学、幼儿园4~18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及身高、体重测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空腹指尖微量血糖检测,以调查DM和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的患病率.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184份,检出DM 14例(0.27%),包括8例1型DM,2例2型DM,4例未分型DM;检出IFG
目的 研究间歇性补铁疗法治疗儿童轻度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147例轻度缺铁性贫血患儿分为间歇补铁组(n=83)和常规补铁组(n=64),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水平,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补铁治疗后,常规补铁组和间歇补铁组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1个月后,常规补铁组治疗有效率(61%)高于间歇补铁组(42%)(P0.05).常规补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高于间歇补铁组(8%)(P<0.05).结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神经肌肉疾病,主要特征为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该病是导致患儿在婴幼儿期死亡的首要遗传病.SMA治疗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部分相关治疗药物已经成功获批上市.该文以SMA近年的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新生儿惊厥作为新生儿危重症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常提示严重疾病且病因复杂.其精准的诊断不仅可以优化抗惊厥药物的使用、节约住院费用,同时有望改善患儿神经系统远期发育.目前已有新生儿惊厥智能诊疗系统,但其在真实临床场景实施中的诊疗价值尚缺乏高级证据.基于已开发的新生儿惊厥智能诊疗系统,该研究拟在全国6个新生儿重症监护单元招募370名新生儿惊厥高危患儿,评估该系统在真实新生儿重症监护单元中对不同胎龄新生儿惊厥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作用.该研究将采用诊断性研究方案评估该系统的诊断价值,以及采用随机化平行对照试验设计评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水平及与孤独症核心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招募的150名2~7岁ASD儿童和165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和孤独症评定量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病原体诊断是其诊治中的关键环节.而常规病原体检测方法耗时长、阳性率低,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作为一种新型病原检测方法,检测范围广泛,可检测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罕见病原体、甚至未知病原体.mNGS具有无偏倚性,可以快速、高效、准确获得检测样本中所有核酸信息,分析出致病病原体,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在疑难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综述mNGS在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
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是儿童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后出现的类似川崎病的过度炎症症状,多发于8~10岁儿童.首选治疗药物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文献报道危重症患者可选择生物制剂如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白细胞介素6受体拮抗剂托珠单抗、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拮抗剂英夫利昔单抗等治疗.该文通过阐述上述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结合案例具体分析生物制剂在治疗儿童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021年1月5日15时28分,邵肖梅教授逝世.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令冬日变得更加寒冷.她告别了长久以来的病痛,同时也告别了她奋勉一生的新生儿病房与儿科系讲坛.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在此对先师致以最深沉的悼念;怀着一颗赤诚感恩的心,缅怀她老人家一生充满人间大爱的事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