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运用于急性脑梗死急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来源 :健康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9876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中运用急诊护理流程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急诊科于2016年9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综合比较两组的救治效果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分诊时间、急救时间、MMSE评分、再次脑梗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中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可全面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急诊护理流程;临床效果
  引言
  急性脑梗死是急诊科常见疾病,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快,如未能及时、有效救治,可导致梗死部位神经不可逆性坏死,遗留肢体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品质。急诊护理流程是以患者为核心、多方配合为基础的新型急诊护理模式,本次研究将通过与常规急诊护理对比研究的方式探讨该理念运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2016年9月—2018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7-72岁,平均年龄(64.5±5.3)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5.2±5.9)岁。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性别、年龄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脑梗死急诊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测定其生命体征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然后,对患者实施常规心电监护,对于发生室颤的患者则增加除颤处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1)患者入院后评估其身体状况,测量生命体征,并实施对症处理,同时进行CT检查,通知科室医护人员做好抢救准备工作;(2)开放绿色救治通道,在完成基础评估及处理工作后将患者转运至急救室,护理人员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医师进行救治;(3)建立脑卒中救治单元,根据急救程序及患者的实际情况,紧急使用溶栓药物静脉治疗;(4)转运护理,持续供氧,并协助患者完成相关实验室检查,转运期间做好安全防护处理;(5)对患者家属进行简要的健康知识宣教,以提升其对脑梗死的认知,并通过成功治疗案例的讲解帮助其树立信心,以保证各项医护行为顺利开展。
  1.3评价标准
  整理记录两组的急诊分诊时间、急救时间、再次脑梗死率、后遗症率以及MMSE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并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对结果做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时间、急救时间及MMSE评分比较
  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时间、急救时间及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短期预后比较
  护理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再次脑梗死率及后遗症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且病情极为危重的一类脑血管疾病,疾病本身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控制难度大的特点,且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合并出现各种并发症,若救治不及时不仅会对患者的神经及脑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同时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溶栓治疗等手段虽提升了疾病治疗效果,但及时有效的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预后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作用。
  3.1急诊护理流程实施的意义
  急诊护理流程是以过往工作经验为基础,确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整个急救期间的风险因素,进而制订的高效率、针对性护理措施,相对于常规急诊护理而言更加具有规范性,也打破了常规护理的局限性,进而提升了急救效果。
  3.2急诊护理流程实施的注意事项
  (1)医护人员的组成。首先应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危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其次为保证各个时间段的护理质量,还应根据科室护理人员的配置合理制订工作时间及明确人员责任。(2)重视患者家属的情绪。家属由于担忧、紧张等情绪,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很容易对医护工作的开展造成干扰。
  3.3急诊护理流程的其他优势
  首先,急诊护理流程的开展对于科室护理人员的危急情况处理能力、各工作单位的协作能力等是一个考验。急诊科是一个护理工作量相对较大的科室,护理工作的好坏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护理流程的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科室护理质量。其次,研究中将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列为影响护理质量的负面因素,通过针对性干预不仅能够避免家属负性情绪对医护工作的影响,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从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对比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时间、急救时间、MMSE评分、再次脑梗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势及实际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作为新型护理理念的产物,急诊护理流程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救治起到更为全面的助推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王丽竹,陈水红,王钰炜.改进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4(1):84-85.
  [2]马丹,侯丽,蔡媛媛.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8):756-758.
  [3]李靜.急诊诊治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护理中的应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3):347-349.
  [4]宁伶英.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1):152-153.
  [5]胡敏,汤淑敏,常杰,等.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流程优化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2015,22(7):19-2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内科护理,实验组接受个体化延续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在急性肠胃炎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肠胃炎患者共98例,将其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对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组满意率达87.76%,对照组满意率达75.5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
目的 分析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湖南省衡东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收治的34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其进行积极抢
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对改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使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2月收治的75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负性情绪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目的 分析沟通技巧应用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的现有进行手术治疗的118名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59名病患除了常规护理之外,再加上沟通护理,与只用常规护理手段的59
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骨科疼痛管理医护沟通中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的有效运用等相关方面内容.方法:选取我们医院骨科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接收的患者120例作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
目的 调查早期干预的影响并监测高危人群的康复情况.方法 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选取148名入院的高危新生儿作为观察项目,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74名患者接受了
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股骨胫骨折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这个时间段内所收治的86例股骨胫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
目的 研究化疗患者PICC导管静脉炎的防治护理.方法 从本院近一年收治的化疗使用PICC患者中抽取2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间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当患者置入PICC导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