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过5年,台湾65岁以上人口就占20%。老年化的社会,不仅冲击到人口结构,但也创出另外一种商机荣景。
“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夜上海、夜上海……”午后的台北艋胛龙山寺地下街很热闹,老歌、流行音乐,一首接着一首响起,循着乐声找到人潮聚集的“龙山俱乐部”,地下街开放空间,除台上演奏的乐队,台下也挤满了唱歌跳舞的人。
与年轻人爱去的pub不同的是,这里演奏的多是经典老歌,跳的则是交际舞。台下的观众,手中握的也不是调酒、高脚杯,而是茶杯与瓜子。
人称许老师的老板许翔云,精通钢琴、吉他、键盘,还懂得词曲编写,数百名粉丝,从许翔云街头走唱,便一路跟随至今。
地下店面避风雨
许翔云10多岁时接触吉他,20多岁开始演奏生涯,待过西餐厅、钢琴酒吧、夜总会。股市上万点的年代,客人想点歌,得斟满一杯XO,手捧千元大钞(新台币,下同)来拜托他。“有时候,一晚小费就拿了好几万元。”那是许翔云人生最得意的时期。他因此要15岁的儿子许志岩干脆放弃学业,跟着他学音乐。
但是好光景没几年,亚洲金融风暴、9·21地震、SARS等天灾人祸,台湾景气反转,餐厅、酒吧一家家倒闭,曾经炙手可热的许翔云,竟失业无处可去。直到2005年,台北市开放街头艺人表演,他也去考了一张执照。那年。许翔云已经58岁。
淡水、东区、西门町的街头,全有许翔云的踪迹,有时候站一天,小费才几百元。一线商圈多是逛街爱新潮的年轻人,肯驻足停留的客人并不多。
2007年,许翔云落脚龙山寺户外公园。多年来的演奏经验,举凡老歌、民歌,到摇滚西洋、闽南语、小调,客人点唱,全都难不倒他,也慢慢累积了知名度与一群死忠粉丝,“平均一天有2000元收入”。
但露天表演靠天吃饭,“万一下雨,躲都没地方躲。有些乐器又很贵,经不起雨淋。”当时,许翔云有位客人在地下街经营古董店生意,建议他不如搬下去,除能遮风避雨,固定店面,也方便顾客。
有吃有玩常客满
“刚搬下来,整个商场空荡荡的,只有我们与古董店不到4家店。”许志岩说。不久后,粉丝们纷纷跟着许翔云走下地下街。客人说,站久会累,许翔云就赶紧去买桌、椅。
有些客人一坐就是一下午,也会口渴、肚子饿,他便开始提供茶水、零嘴。还有些爱跳舞的客人,抱怨水泥地板,鞋子很快就被磨坏。“我们又赶紧在舞台前做了木地板。”
100元平价消费,有乐团演奏、点心吃,还能唱歌跳舞,龙山俱乐部很快闯出名气,每天下午都客满,还有人专程从桃园、基隆搭车过来。平日近万元营收,假日更达1.5万元以上。
而原本死气沉沉的地下街,因为俱乐部与“那卡西乐团”的入驻,人潮聚集,短短一年,又新增了4家卡拉OK业者。为此,许翔云也租下隔壁店面,兼营卡拉OK,“一首歌20元,给单纯想唱歌、不听演奏的客人多一种选择。”
傍晚,顶着俏丽短发的杨女士,走进台北东区百货旁的大楼里。在柜台美眉的招呼下,杨女士走进包厢,脱下外套,喝了杯茶后,却不是躺在美容椅上,而是拿出名牌包里的乐谱。
在音乐老师的伴奏下,60多岁的她,唱起蔡依林的新歌《台湾的心跳声》:“跟姐妹淘去KTV时,都是跟着屏幕乱唱,一直没有进步;跟老师学唱歌,10堂课3000元,很划算呀!我做个SPA就没了。”
意外吸引银发族
这里是YAMAHA成人音乐教室的加盟业主育典音乐补习班。老板陈子文说,像杨女士这个年纪来学唱歌、打鼓、弹琴的学员还不少,过一阵子还要替他们办场小型演唱会。
陈子文教流行音乐已很多年。10年前,他花了180万元,租下东区音乐教室,原本锁定高中生、大学生,却意外发现,不少社会人士也想学。他曾碰过整形名医张炯铭上门要学吉他,“他每次一来就说:‘老师,快点!快点!。我很忙,还得赶去开刀。”’也曾教过几个竹科工程师,“他们大学玩过乐团,毕业后进职场,工作压力大,每周都要来发泄1小时。”
陈子文闯出知名度后,引起YAMAHA注意,2008年邀请他加盟。2010年,筹备2年的成人音乐教室,在SOGO百货隔壁开幕。
“初期发传单、办体验营,效果不错。”陈子文原本锁定30-40岁的上班族群,没想到,很多50岁的菜篮族婆婆妈妈也有兴趣。
来学音乐的婆婆妈妈,大多是为了兴趣,有时候则为了社交。陈子文说:“他们可能没有音乐底子,一开始就教乐谱、乐理,反而会吓跑他们。”此外,“成人也比较爱面子,不能像教小孩那样摆出老师的架子,要以经验分享的方式来教,尤其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男人,更要小心用词。要吸引他们持续上课,还要想办法引出他们的兴趣,例如课程结束办成果发布会等。”
半年多来,月收入上看70万元,其中,50岁以上的银发客层占15%以上,超乎陈子文预期:“未来高龄化社会,这部分值得好好耕耘。”
“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夜上海、夜上海……”午后的台北艋胛龙山寺地下街很热闹,老歌、流行音乐,一首接着一首响起,循着乐声找到人潮聚集的“龙山俱乐部”,地下街开放空间,除台上演奏的乐队,台下也挤满了唱歌跳舞的人。
与年轻人爱去的pub不同的是,这里演奏的多是经典老歌,跳的则是交际舞。台下的观众,手中握的也不是调酒、高脚杯,而是茶杯与瓜子。
人称许老师的老板许翔云,精通钢琴、吉他、键盘,还懂得词曲编写,数百名粉丝,从许翔云街头走唱,便一路跟随至今。
地下店面避风雨
许翔云10多岁时接触吉他,20多岁开始演奏生涯,待过西餐厅、钢琴酒吧、夜总会。股市上万点的年代,客人想点歌,得斟满一杯XO,手捧千元大钞(新台币,下同)来拜托他。“有时候,一晚小费就拿了好几万元。”那是许翔云人生最得意的时期。他因此要15岁的儿子许志岩干脆放弃学业,跟着他学音乐。
但是好光景没几年,亚洲金融风暴、9·21地震、SARS等天灾人祸,台湾景气反转,餐厅、酒吧一家家倒闭,曾经炙手可热的许翔云,竟失业无处可去。直到2005年,台北市开放街头艺人表演,他也去考了一张执照。那年。许翔云已经58岁。
淡水、东区、西门町的街头,全有许翔云的踪迹,有时候站一天,小费才几百元。一线商圈多是逛街爱新潮的年轻人,肯驻足停留的客人并不多。
2007年,许翔云落脚龙山寺户外公园。多年来的演奏经验,举凡老歌、民歌,到摇滚西洋、闽南语、小调,客人点唱,全都难不倒他,也慢慢累积了知名度与一群死忠粉丝,“平均一天有2000元收入”。
但露天表演靠天吃饭,“万一下雨,躲都没地方躲。有些乐器又很贵,经不起雨淋。”当时,许翔云有位客人在地下街经营古董店生意,建议他不如搬下去,除能遮风避雨,固定店面,也方便顾客。
有吃有玩常客满
“刚搬下来,整个商场空荡荡的,只有我们与古董店不到4家店。”许志岩说。不久后,粉丝们纷纷跟着许翔云走下地下街。客人说,站久会累,许翔云就赶紧去买桌、椅。
有些客人一坐就是一下午,也会口渴、肚子饿,他便开始提供茶水、零嘴。还有些爱跳舞的客人,抱怨水泥地板,鞋子很快就被磨坏。“我们又赶紧在舞台前做了木地板。”
100元平价消费,有乐团演奏、点心吃,还能唱歌跳舞,龙山俱乐部很快闯出名气,每天下午都客满,还有人专程从桃园、基隆搭车过来。平日近万元营收,假日更达1.5万元以上。
而原本死气沉沉的地下街,因为俱乐部与“那卡西乐团”的入驻,人潮聚集,短短一年,又新增了4家卡拉OK业者。为此,许翔云也租下隔壁店面,兼营卡拉OK,“一首歌20元,给单纯想唱歌、不听演奏的客人多一种选择。”
傍晚,顶着俏丽短发的杨女士,走进台北东区百货旁的大楼里。在柜台美眉的招呼下,杨女士走进包厢,脱下外套,喝了杯茶后,却不是躺在美容椅上,而是拿出名牌包里的乐谱。
在音乐老师的伴奏下,60多岁的她,唱起蔡依林的新歌《台湾的心跳声》:“跟姐妹淘去KTV时,都是跟着屏幕乱唱,一直没有进步;跟老师学唱歌,10堂课3000元,很划算呀!我做个SPA就没了。”
意外吸引银发族
这里是YAMAHA成人音乐教室的加盟业主育典音乐补习班。老板陈子文说,像杨女士这个年纪来学唱歌、打鼓、弹琴的学员还不少,过一阵子还要替他们办场小型演唱会。
陈子文教流行音乐已很多年。10年前,他花了180万元,租下东区音乐教室,原本锁定高中生、大学生,却意外发现,不少社会人士也想学。他曾碰过整形名医张炯铭上门要学吉他,“他每次一来就说:‘老师,快点!快点!。我很忙,还得赶去开刀。”’也曾教过几个竹科工程师,“他们大学玩过乐团,毕业后进职场,工作压力大,每周都要来发泄1小时。”
陈子文闯出知名度后,引起YAMAHA注意,2008年邀请他加盟。2010年,筹备2年的成人音乐教室,在SOGO百货隔壁开幕。
“初期发传单、办体验营,效果不错。”陈子文原本锁定30-40岁的上班族群,没想到,很多50岁的菜篮族婆婆妈妈也有兴趣。
来学音乐的婆婆妈妈,大多是为了兴趣,有时候则为了社交。陈子文说:“他们可能没有音乐底子,一开始就教乐谱、乐理,反而会吓跑他们。”此外,“成人也比较爱面子,不能像教小孩那样摆出老师的架子,要以经验分享的方式来教,尤其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男人,更要小心用词。要吸引他们持续上课,还要想办法引出他们的兴趣,例如课程结束办成果发布会等。”
半年多来,月收入上看70万元,其中,50岁以上的银发客层占15%以上,超乎陈子文预期:“未来高龄化社会,这部分值得好好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