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龙:连锁茶老板的“人生如茶”

来源 :百姓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_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而鸣龙茶叶的总经理李海龙将自己的创业经历总结为这三道茶,第一道茶:其味甚苦;第二道茶:苦中带甜;第三道茶:淡淡有味。从最初身无分文到如今70多家连锁店。李海龙被评为“2007年南京优秀个体创业者”。
  
  身无分文到上海打拼
  
  “创业前期就像这第一杯‘清苦之茶’,真是举步为艰。”李海龙回忆到创业之初仍有很多感慨。
  “10年前,乡亲们把我送到村门口,当时我身上没有什么钱,有的却是全村茶农的支持,创业前期如果没有乡亲们的帮助,我几乎没有能力及时回笼资金。茶农们给了我最优惠的价格,最好的质量,最长的偿还期限,甚至是赊账。当初,看见乡亲们对我信任的眼光,我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李海龙激动地说。
  1998年,李海龙从浙江绍兴老家来到了上海,成立了鸣龙茶叶有限公司。带着乡亲们的期望和年轻人满腔的热情,他立志要在这个大都市干出一番事业。上海成千上万的小店销售着全国各地的名茶,单搞茶叶销售是很难立足的。就在李总一筹莫展的时候,遇见了同在异地的老乡小张。
  当得知老乡在搞茶叶科研时,李总看到了希望。“有乡亲们的支持,现在又有了老乡技术的支持,为什么我不能集茶叶生产、科研开发、销售开拓一体化的综合茶叶公司呢?”说干就干,1999年,鸣龙茶叶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茶业科技开发公司签定了联合开发协议,实现了科技、经济的联手,在茶制品的研究发展和深加工技术上取得了多项产权。
  “说实话,对于当时的决定,我至今都无法平静,对于我这样一个农村人来说,从来没有想过把自己家乡的茶叶和大学科研联系在一起。”虽然从小就生活在茶场,对茶叶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创业和单纯的喝茶是不一样的。不仅仅要会懂茶,还要会经营。
  李总再次遇到了难题:“是自己单独选址开茶店,还是选择其他的方式?”考虑到自己初来乍到,对上海本地不是很熟悉,最后他决定和大型超市大润发、欧尚、易初爱莲等合作,借超市的名气打造自己的品牌。
  “从一开始,我们就决定要做自己的品牌。当时我们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觉得大的超市可以成为我们发展的一个依附。所以我们就用所有的钱在大润发开了连锁店。慢慢地跟着这几家超市一起走了出来。成了现在的品牌。”10年后的今天,鸣龙已经有70多家连锁店,遍布在全国各地。
  “第一道茶很苦,但是你只有学会忍耐,把自己渗透到茶的苦涩之中,才能慢慢品出茶的清香,体会到生活的原汁原味。创业这个阶段虽然不容易,但是最让人难忘,就像这第一道茶,最浓烈,也因此最值得回味。”李总意味深长地说道。
  
  盯紧马鞍山、昆山等市场
  
  “经过了10年的运作,当初奋斗时的种子终于发芽,成长了,看见自己的辛苦努力得到回报时,心头总归是带有一丝甜意的。就像这第二道茶。”提到现在公司的状况,李总嘴角露出了笑容。
  “保鲜茶有么?”店里进来一个中年妇女问。“对不起,我们店里只有今年的新茶,去年的茶我们没有。”服务人员礼貌应答。
  “我们店里一般只做春茶,虽然其他季节也有茶叶,但是质量不好,而且生虫。茶叶一旦生了虫,茶农就要向茶上打农药,这就直接影响到茶的品质,所以我们是不做的。”李总耐心地解释。“对于去年的茶叶,我们全部由总公司收回,再次做深加工,当然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浙江大学的科研团队为我们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
  “来买茶叶的,80%的全是回头客,我们只有把好质量关,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为了保证茶的质量,2002年,鸣龙公司投入巨资,在浙江宁波、四明山以及台州天台地区建立了七百多亩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在浙江杭州余杭建立了三百多亩的科技示范园,还在浙江兰溪建立了五百多亩蒸青茶生产基地。形成了一种以公司为龙头,基地建设、科技开发为两翼的经营模式。
  2002年,李总跟随着金润发来到了南京,在南京成立了江苏省的办事处,“开店容易,但要经营好,很不简单。”李总并没有因为眼前的好成绩停止发展。南京是公认的文化之都,南京人爱好喝茶、品茶、论茶:鸣龙茶叶来到南京之后,不仅在店面装饰和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而且还增加了许多适合于南京人口味的茶叶。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李总把眼光投向了二类城市。“最近我在考察马鞍山、昆山市场,准备在这类地区开一个500平方米的大卖场。”这样大胆的想法是一般人不敢想的,从未尝试过大卖场经营的李总有着自己的看法。“如果在上海,我可能会花很多钱去宣传,也只是会吸引一部分的人,可是在这样的城市,只要我的茶叶质量好,价格便宜。大家一定会一传十,十传百的。人际传播在这样的城市对我们品牌的树立效果是很明显的。”
  
  “诚信”才能守住生意
  
  “做我们这一行最高的境界就是做到以茶会友,所谓茶友当然要讲究诚信和默契。君子之交淡如水,清淡之余方显出第三道茶的淡淡有味。”
  2008年年初,南方大部分的产茶区都遭遇了10年一遇的雪灾,很多茶树被压倒,茶叶减产,各种成本增加,茶叶的价格自然也上涨了10%到20%。但是李总考虑到鸣龙一向走的是零售的路线,如果突然涨价,肯定伤害到和一些老顾客的感情。李总介绍:“我们决定不涨价,而且还帮助一部分产茶区恢复了运货。”
  去年上半年,“普洱”一词,炙手可热,不管喝茶的、不喝茶,都知道普洱茶。原来两块多的一小块茶叶被炒到100多元。很多大商户在市场策划的时候,就派人到云南等地收购老茶,控制大部分货源,然后再有限地向市场提供货源,而后又派人提价回收。这样经过几个来回,一步步将老茶价格提高,最后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时候再抛出,这有点像股市中的控盘庄家。
  普洱茶被炒这么高,肯定有着独特的口味,但是更多的是人为因素。我们做了10年的茶,对于炒家的炒茶见怪不怪。然而对于这样的炒茶行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商业行为,也许适合于许多其他的行业,但是肯定不适合于茶。品茶是一件风雅之事,大家来我们这买茶,喝茶、品茶、代表着我们之间的信任和祝福,对于我们商家来说,诚信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种彼此的默契和信任。
  第三道茶,又称“回味茶”,包含了酸、甜、苦、辣,代表的是人生的淡境,但是李总坦言自己现在还没到那样大的境界。但他苛守住了为人之道:诚信。这和最后一道茶一起贯穿于他整个从商生涯中。
其他文献
“2008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温家宝总理今年3月18日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所说的这句话,许多人记忆犹新。  “最困难的一年”已经过去了一半,站在下半年我们来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有人说,中国经济即将迎来拐点;也有人说,中国经济还能高速增长30年,就在近日,新华社播发文章指出,在我国经济基本面总体看好的情况下,股市完全可以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即将迎来“拐点”?  相关数据显示,今
期刊
杨东是一位冷库老板,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穷则思变,不怕挫折,敢于创新”是杨东的人生哲学。  从20年前当修补工开始,他就一直不满足月薪40元的生活,想当一名企业家、大老板。市场开放以后,他如鱼得水,认为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辞掉公职,当上了个体户,从36元起家,开始养鸡鸭,逐步发展到办孵化场、搞贩运水果生意,最后投资500万元建起一座6000平方米的冷库,成为名副其实的
期刊
年轻阳光的形象,是武汉华美达光谷大酒店中厨厨师长李黎给人的第一印象。怀着对美食浓厚的兴趣,16岁入行,之后做了个北漂的厨子,到如今的五星大酒店年轻的80后厨师长,这一路一定有着许多的坚持,和美味的故事。  八零厨师长  和李黎聊起天来会感觉他诚恳又谦逊,正如采访时他所谈到的:“受访前我知道这本杂志有很多餐饮界的前辈都是在这个栏目之内的受访者,虽然我在这个行业是年轻的一辈,但年轻不代表能把对于烹饪的
期刊
一个男人,如果整天盯着女人的裤子,这个人肯定是设计师,如果这个男人不仅盯还告诉女人什么样的身材穿什么样的裤子,这个男人肯定是个企业家,  陈勇斌是后者,这个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年轻企业家缔造并驾驭着中国女裤第一品牌——“梦舒雅”,创造了郑州女裤的发展奇迹。    从帮忙到创业    1971年,陈勇斌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西平县一个农民家庭,父母是老家十里八村的名裁缝,陈勇斌的童年就是在父母的缝纫机前
期刊
创业没有本钱并不是什么问题,只要你肯付出努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样能找到商机,走出另类生财之路。    创业本钱小也不是只能望“钱”生叹,其实创业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在服务经济时代,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大家根据当地实际发展状况,及时发现市场需求,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面发挥特长,付出努力,提供优质服务这就是因地制宜的生财有道,也达到了小本创业的目的。  南宁:手机充电便民生利。使用过手机的人大多
期刊
开家化妆品店,看上去蛮容易,但真正经营起来其实里面的门道也很多。特别是一些自己创业的年轻人,因为本身经验不是很丰富以及可运用的资金也不是很多,因此如何利用小本钱开好一家化妆品专卖店受到很多投资者的关注。    一、经营模式的确定    化妆品行业销售渠道未来的发展,应该是专卖店与大型百货商店、大型超市三足鼎立的局面。百货商场的专柜是高端的路线,吸引一些高消费的群体;超市他们是大而全的发展思路,产品
期刊
蒋友柏,1976年生,是蒋经国之子蒋孝勇与妻子方智怡的长子,毕业于纽约大学资讯管理专业。2003年2月,蒋友柏与台湾影星、花莲慈济医院院长林欣荣的爱女林□怡结婚,目前育有一对子女。    ■最佳“职场帅男”    短短三年,蒋友柏已经成为台湾媒体的宠儿,只要出现在公开场合,即使摆出不愿意配合的脸,还是有一堆媒体疯狂地将镜头对准他,心甘情愿地按下快门。  这并不仅仅因为他曾祖父是蒋介石,也不只是因为
期刊
数码肌肤来源于东南亚的新加坡,就是给数码产品进行个性化包膜服务。如今这种服务随着数码产品的普及其市场越来越被看好。    让数码产品远离划痕的烦恼、让你的数码产品个性十足、焕然一新、与众不同,这就是数码贴膜带来的神奇效果。可以包的产品包括手机、mp4、数码相机pspxbox电玩、游戏机、笔记本等市面上常见机器以及其它适合包膜的各种机器。  数码肌肤创业方案可以帮助您成功开起一家与东南亚样板店一致的
期刊
你有没有想过:浪漫的旅途,也可以变成美好的前途?    ※苗族的绣片※  去年“十一”,大学同窗阿梅独自去了趟贵州。在苗寨的小集市上,她发现了许多漂亮的旧绣片。这些绣片绣工精细,颜色艳丽,或是从娃娃头上戴的帽子上拆下来的,或是妇女背孩子用的包裹上的一块,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处理,原汁原味,让人惊叹苗族妇女的心灵手巧。小的十几块钱,大的也不过四五十元,阿梅一下子挑了五十片,居然很少有重样的,可见是真正
期刊
在2007年中国十大最值得投资的中小创业项目中,手工DIY行业项目排在第三位,手工DIY项目之所以受到中小投资者的青睐,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标新立异,他们不满足于商场超市里现成的商品。“DIY”提倡的消费理念,其卖点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制作产品的过程。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将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体验创业的快乐;对创业者来说,则在尝试全新的创业方式,并因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在浙江宁波,就有一位叫孙礼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