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已经成为了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第一大考,在国内就业市场上,大学英语四级证书的认知度依旧很高。2005年以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这项“国考”进行了改革,总分由原来的满分100变成了满分为710分,各专项考核题型的比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听力所占比例从原来的20%上升到35%,题型上增设了“长对话(Long Conversations)”,“复合式听写(Compound Dictation)”正式成为必考题型,从这项改革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司对大学生英语的听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否定了“哑巴英语”这种英语学习方式。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听力课堂训练和应试技巧两方面,对大学英语四级听力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感官训练;预判力;听写法
一、大学生英文听力水平现状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无论是在改革前还是改革后,许多大学生对听力考试题都表现出很大的忧虑,这种情绪跟英文基础能力,英文实际交流技能以及日常听力教学等因素都有莫大的关系。从英语基础学习的角度来说,听力和朗读,口语是无法分割开来的,但目前,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还是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英文发音都没有正式的教授和训练课程,许多学生,即便在大学以前已经学习了近十年的英语,但对英文的发音语调、元音辅音、重读弱读、连读省略、意群停顿等基本的语音知识极度匮乏,由于中国人不以英文为母语,所以学习第二语言的基础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另外,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中文发音和方言东西南北各异,也潜在的干扰了部分学生英文发音的学习过程。若早期学习的方法方式不对,一旦在英文发音上养成不好的习惯,就会对之后的英语听力技巧的掌握,听力四级考试应试造成极大障碍。现在,全国大部分省市中小学的常规英语课,仍然是综合性的语言教学,并没有专门将听说能力的训练与其他英文技能训练分开,虽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英语听说语言能力,但听说能力训练与课堂教学的统一性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几乎所有大学的公共英语都开设有专门的听说课程,许多大学英语教材也专门编写了听说教程,但受到学制、课时、学生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英语听说课堂上的积极性并不高,主要是因为听说训练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参与度,才能收到成效,如果学生学无所用,疏于练习,缺乏反复交流沟通,就很难植根于心,久而久之,便会忘记。即使所有的大学英语考试都包含听力题型,但日常听力课程中的练习并不能一定与四级考试题型的训练相一致,如此“学考脱节”,自然是无法帮助学生在四级考试的听力题中取得高分。对于一些对英语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在四级考试中还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其中紧张焦虑是最常见的。全国大学四级考试在许多大学生心中,虽然不是欣然认可,但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即使基础不好,许多学生在考前也会努力认真的复习备考,记忆大量的单词和练习大量的真题,但真正到了考场上,再简单的听力对话也可以难倒他们,而短文听写就更加无从下笔了。其实,听力文本材料的难度,如果作为日常阅读,难度并不太大,而由于复习训练方法的不得当,加上考试临场情绪的影响,就会不断打击到这些学生们的自信心,不断给他们带来挫折感。
二、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听力题型特点
认真分析和研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听力题型的特点,才能对四级听力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改进,帮助学生在听力考题上拿到更高的分数。根据新四级考试的总分和听力题所占比例来换算,听力题的总分是248.5分,题型包含三个环节:Section
A的长短对话、Section B的短文以及Section C的复合式听写。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放音只有一遍,第三部分可以听三遍。试题册是标明的听力答题完成时间是35分钟。在这个时间内高正确率的完成所有题目,不仅要语言基础扎实,还要掌握科学的应试技巧。第一部分(Section A)一共有25个题目,涉及短对话有8篇,长对话有两篇。改革后新增加的长对话题型,使得这一部分的整体难度也相对增加,对话内容的长短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信息量的接收量。至于长短对话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多半是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大学生活、学习家庭、日常交际等。第二部分(Section B)包括三篇短文(Passages),每篇文章的大约有200个单次左右,与第一部分的长对话相比,信息量又有所增加,难度自然加大。而且文章体裁不限,说明文、议论文比较常见。上述两部分由于只听一遍,对学生刚刚进入听力环节的英文敏捷度有一定要求。听力题型中,第三部分(Section C),通常也被学生认为是最难的环节,即复合式听写(Compound Dic
tation),听写短文的篇幅比前两部分的对话都要长,字数往往达到了约250个单词。考生需要通过听音完成文中的11处填空题,通常前8个空填写单词或者短语,后3个是听写句子。这样的题目涉及除了考察英文听力的识别能力,也考察学生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生对词汇量的掌握,这一部分听音三遍,第一遍和第三遍都是与其他听力题一样是常规放音速度,第二遍会在句子填空处给学生留有书写时间,这种出题安排也为学生的听力技巧训练提出了要求。
三、针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听力教学方法探究
1.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听力教学中的重要性。(1)要善于运用标准的国际英文发音的教学资料。目前,许多英文教材都附赠有多媒体光碟,其中的课文都由专业的英国或美国广播人员进行阅读。有些出版社也单独出版非常权威的大学英语听力教程,比如上海外语出版社出版的《听力教程》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这些教材普遍被英语专业的教学采纳,实际上,初中级的部分听力教材,教师完全可以借用到大学公共英语课堂上来。借助权威听力教材和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对标准语音的模仿、对比,来自主的找到自身的发音问题进行纠正。老师也可以推荐原版的外文资料,让学生在课后泛听,泛听的内容不局限于高等教育类教材,英文演讲、媒体广告、电影广播剧等都适合作为课外的兴趣学习,泛听的目的在于给大学生营造长期的英文语音环境。(2)大学英语教师在听力课堂上有必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听说互动活动,这也是对英语学习激情持续保险的一种方式。就笔者自身教学经历而言,在听说课程中,就曾让学生为熟悉的英文电影配音,节选一部经典的英文影视片段,如《玩具总动员》,在课堂上先让学生们先边看边听,然后将台词的基本大意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后将片段中的声音消去,请学生们对照英文字幕来练习发音和表达。这样的互动活动,学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还可以学习模仿原版英文角色的语音语调,教师如果在课前勤于积累、准备充分,还可以选择一些包含四级词汇、语速与四级相当的视频资料。(3)锻炼学生在英文听力过程中的心理素质。以往大量的语言学习理论都指出,对一门新的语言的学习,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程度既不能远远大于其为之尽全力付出努力的程度,也最好不要与自身的现有能力过于接近而缺乏挑战。在听力教学中,老师应当清晰的明确这一点,日常训练中针对四级考试所选择的听力资料,难易是否得当、放音速度是否适中,题目设置是否贴合考试题型、哪些适合精听、哪些适合泛听等。这些细节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心理,以及参加考试的心理预期。对于普遍英文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课堂,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幽默的听力资料,先引发他们的兴趣,缓解考级考试可能带来的压力,再将内容慢慢扩展到近似考试题内容,减少学生在日常听力训练中的挫折感,他们在参加考试时才不会有过多的紧张情绪,影响发挥。当然,上述方式不能一成不变,平时的课堂训练中,基于应试需要,老师也应适当选择难度略大于、语速略快于四级考题的资料来训练学生,使他们的考试难度心理预期适当加大,真正临场考试时,遇到比平时简单的考题,就能轻松作答。总之,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不能一概论之,老师只有充分熟悉和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才能“对症下药”。 2.针对四级听力考试的复习和应试技巧训练。(1)训练学生反复阅读听力录音稿,为应对听力考题奠定词汇基础。英语语言学习和各项考试,都是以词汇量为基础的。很多大学生在四级考试听力中,对所听内容无法识别,要么是对英文单词和句子不认识,要么是不够熟悉。这时,一个学生的英文文章的阅读量就多少就在考试中得以体现,实践中,笔者遇到很多学生抱怨,词汇量非一日之功,基础使然,他们往往在四级备考复习中寻找捷径,认为词汇积累和训练不属于应试技巧。这种想法存在很大误区。在四级听力考题中,占分数比例较重的前两部分都属于客观选择题,不需要考生对所听内容逐词书写,这也就提醒考生在针对应试的词汇量积累上,仍旧以读音和中文释义为主,而单词拼写,具备基本识别能力即可。那么,大量反复阅读的好处就在于,对常用单词和句型接触越频繁,对相应听力材料的识别度就越高。就四级考试应试来说,对四级大纲词汇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学生在复习时遇到的困惑就在于,大纲词汇不可能都出现在日常学习中,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四级历年考试真题的听力录音稿就成了极为宝贵的复习资料。考生在四级听力中,最常见的两大障碍就是,生单词和语法,也就导致了整句话的理解困难。而克服两大障碍,最好的复习方式就是反复阅读历年真题听力的录音稿。老师在听力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选择真题中的听力录音稿,简单讲解,带领学生反复阅读,特别是文中涉及到考点的生单词和句型。注意,这里的阅读并非我们在讲解课文时的简单泛读,大部分四级听力材料,在学生可看文本的时候,难度并不大,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多次精读后,最后达到脱稿听音理解,完成指定题目。这样才能从量变到质变,从眼睛识别到耳朵识别。阅读过程,老师除了让学生训练真题中的考题和考点外,也可以自己根据资料设计心的考点。另外,阅读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学习,因词性不同而出现的多音词(如record,present等)、同音而异义的词(如knight和night)、近音词(如reason和risen)等。目前大学英语四级听力中也有大量的略读连读,英音美音的情况,老师在学生的阅读中也有必要让学生有所了解。举例说明,2008年四级真题录音稿中,有这样一句话:“I may turn down an offer of that company.”这句话中出现的单词的末尾字母辅音音节和下个单词开头字母的元音音节可以产生连读现象,即“... down an offer of ...”中下划线的部分。如果在备考复习中,每次阅读录音稿时,加强技巧训练,多多注意类似上述的细节,必然会对四级听力考试做题的正确率有很大提高。(2)提高学生对关键词的敏感度,锻炼学生在听力测试中的预判和推测能力。所谓预判和推测能力,也同属于逻辑思维能力,在一些英文听力理论理解中被称之为“预期能力(Anticipation)”,即对尚不明确的信息,提前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能力。这种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在许多英语专业的听力教材中也被提到,例如《听力入门》(Step by Step),《高级听力教程》等。许多老师在指导学生复习英语听力的时候,让学生在听音前,提前浏览各题选项,从而熟悉某个题目的语言环境和背景,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学生预判力的训练。就四级考试听力题的细化训练来看,除了预先熟悉题目选项,在听音过程中对录音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捕捉也至关重要。这里所提到的关键词,笔者认为,有两类单词值得重视,一类是英文常见实词中所包含的的名词和数量词,这是因为四级听力题多半为信息类考察,比如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等。尤其是数据类的考察(包括数量、日期、具体时间等),是每年四级听力考题中必考的。日常听力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名词和数量词的敏感度,自然有助于锻炼他们提前推测英文信息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类关键词就是英文表达中常见的逻辑连词和逻辑副词(也包括一些短语),比如although、but、because、so、however、therefore、besides、furthermore等等。这些词语在文中出现,直接决定了该词前后表达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转折、因果、递进、假设等。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在听力中对关键词的敏感度呢?笔者认为在实际复习和训练中,“听写法”是一个值得教师们采纳的方法,可以组织学生听写英文短文,或者直接听写真题中的录音稿(包括对话和短文),起初不要让学生直接书写句子,一面给予太大压力,可以让他们先把所听内容中所提到的数量词、地点名词、身份性的名词等关键词写下来,然后慢慢的写出重要的逻辑连词或者副词。完成之后,老师也可以请部分同学在课堂上来猜测这些逻辑关键词前后的句子信息,甚至可以结合关键性的名词来推测这段对话或短文可能会提出的问题(question),我们都知道四级考试听力题中的question是放在一段听音最后的,需要考生听出问题作答,这样的训练必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避免考生在考试中,在所听信息和最后的问题之间,瞻前顾后,两者皆失。对于第三部分的复合式听写题型,预判和推测能力的训练显得尤其重要,考生在这一部分可以提前预览试题册上的文章,如果在平时听力教学中结合了前文提到的阅读录音稿的训练,那么考生在应试时预览短文而了解大意的能力将有所提升。而“听写法”本身的训练模式和复合式听写的考试模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从关键词到短语,最后到完整的书写一句话。在各种技巧训练方法的指导下,持续而反复的练习,便会在这个部分斩获更多的分数。
本文结合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的特点,从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听力考试应试技巧两方面,探讨了针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听力教学方法。但我们也知道,老师想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并不是某一种教学方法就可以一劳永逸的实现的;学生们想提高在四级考试听力中的得分,除了选择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以外,与自身的勤奋努力也是分不开的。所以,作为在一线从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教师们,应当积极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借助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勤于思考、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提高英语听力理解的语言能力,帮助他们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 考 文 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石少平.会话含义理论与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理解[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22(2)
[3]吴静,鲁硕.大学英语听力策略之言语行为的探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2)
【关键词】感官训练;预判力;听写法
一、大学生英文听力水平现状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无论是在改革前还是改革后,许多大学生对听力考试题都表现出很大的忧虑,这种情绪跟英文基础能力,英文实际交流技能以及日常听力教学等因素都有莫大的关系。从英语基础学习的角度来说,听力和朗读,口语是无法分割开来的,但目前,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还是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英文发音都没有正式的教授和训练课程,许多学生,即便在大学以前已经学习了近十年的英语,但对英文的发音语调、元音辅音、重读弱读、连读省略、意群停顿等基本的语音知识极度匮乏,由于中国人不以英文为母语,所以学习第二语言的基础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另外,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中文发音和方言东西南北各异,也潜在的干扰了部分学生英文发音的学习过程。若早期学习的方法方式不对,一旦在英文发音上养成不好的习惯,就会对之后的英语听力技巧的掌握,听力四级考试应试造成极大障碍。现在,全国大部分省市中小学的常规英语课,仍然是综合性的语言教学,并没有专门将听说能力的训练与其他英文技能训练分开,虽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英语听说语言能力,但听说能力训练与课堂教学的统一性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几乎所有大学的公共英语都开设有专门的听说课程,许多大学英语教材也专门编写了听说教程,但受到学制、课时、学生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英语听说课堂上的积极性并不高,主要是因为听说训练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参与度,才能收到成效,如果学生学无所用,疏于练习,缺乏反复交流沟通,就很难植根于心,久而久之,便会忘记。即使所有的大学英语考试都包含听力题型,但日常听力课程中的练习并不能一定与四级考试题型的训练相一致,如此“学考脱节”,自然是无法帮助学生在四级考试的听力题中取得高分。对于一些对英语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在四级考试中还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其中紧张焦虑是最常见的。全国大学四级考试在许多大学生心中,虽然不是欣然认可,但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即使基础不好,许多学生在考前也会努力认真的复习备考,记忆大量的单词和练习大量的真题,但真正到了考场上,再简单的听力对话也可以难倒他们,而短文听写就更加无从下笔了。其实,听力文本材料的难度,如果作为日常阅读,难度并不太大,而由于复习训练方法的不得当,加上考试临场情绪的影响,就会不断打击到这些学生们的自信心,不断给他们带来挫折感。
二、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听力题型特点
认真分析和研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听力题型的特点,才能对四级听力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改进,帮助学生在听力考题上拿到更高的分数。根据新四级考试的总分和听力题所占比例来换算,听力题的总分是248.5分,题型包含三个环节:Section
A的长短对话、Section B的短文以及Section C的复合式听写。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放音只有一遍,第三部分可以听三遍。试题册是标明的听力答题完成时间是35分钟。在这个时间内高正确率的完成所有题目,不仅要语言基础扎实,还要掌握科学的应试技巧。第一部分(Section A)一共有25个题目,涉及短对话有8篇,长对话有两篇。改革后新增加的长对话题型,使得这一部分的整体难度也相对增加,对话内容的长短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信息量的接收量。至于长短对话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多半是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大学生活、学习家庭、日常交际等。第二部分(Section B)包括三篇短文(Passages),每篇文章的大约有200个单次左右,与第一部分的长对话相比,信息量又有所增加,难度自然加大。而且文章体裁不限,说明文、议论文比较常见。上述两部分由于只听一遍,对学生刚刚进入听力环节的英文敏捷度有一定要求。听力题型中,第三部分(Section C),通常也被学生认为是最难的环节,即复合式听写(Compound Dic
tation),听写短文的篇幅比前两部分的对话都要长,字数往往达到了约250个单词。考生需要通过听音完成文中的11处填空题,通常前8个空填写单词或者短语,后3个是听写句子。这样的题目涉及除了考察英文听力的识别能力,也考察学生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生对词汇量的掌握,这一部分听音三遍,第一遍和第三遍都是与其他听力题一样是常规放音速度,第二遍会在句子填空处给学生留有书写时间,这种出题安排也为学生的听力技巧训练提出了要求。
三、针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听力教学方法探究
1.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听力教学中的重要性。(1)要善于运用标准的国际英文发音的教学资料。目前,许多英文教材都附赠有多媒体光碟,其中的课文都由专业的英国或美国广播人员进行阅读。有些出版社也单独出版非常权威的大学英语听力教程,比如上海外语出版社出版的《听力教程》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这些教材普遍被英语专业的教学采纳,实际上,初中级的部分听力教材,教师完全可以借用到大学公共英语课堂上来。借助权威听力教材和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对标准语音的模仿、对比,来自主的找到自身的发音问题进行纠正。老师也可以推荐原版的外文资料,让学生在课后泛听,泛听的内容不局限于高等教育类教材,英文演讲、媒体广告、电影广播剧等都适合作为课外的兴趣学习,泛听的目的在于给大学生营造长期的英文语音环境。(2)大学英语教师在听力课堂上有必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听说互动活动,这也是对英语学习激情持续保险的一种方式。就笔者自身教学经历而言,在听说课程中,就曾让学生为熟悉的英文电影配音,节选一部经典的英文影视片段,如《玩具总动员》,在课堂上先让学生们先边看边听,然后将台词的基本大意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后将片段中的声音消去,请学生们对照英文字幕来练习发音和表达。这样的互动活动,学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还可以学习模仿原版英文角色的语音语调,教师如果在课前勤于积累、准备充分,还可以选择一些包含四级词汇、语速与四级相当的视频资料。(3)锻炼学生在英文听力过程中的心理素质。以往大量的语言学习理论都指出,对一门新的语言的学习,学习者所遇到的困难程度既不能远远大于其为之尽全力付出努力的程度,也最好不要与自身的现有能力过于接近而缺乏挑战。在听力教学中,老师应当清晰的明确这一点,日常训练中针对四级考试所选择的听力资料,难易是否得当、放音速度是否适中,题目设置是否贴合考试题型、哪些适合精听、哪些适合泛听等。这些细节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心理,以及参加考试的心理预期。对于普遍英文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课堂,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幽默的听力资料,先引发他们的兴趣,缓解考级考试可能带来的压力,再将内容慢慢扩展到近似考试题内容,减少学生在日常听力训练中的挫折感,他们在参加考试时才不会有过多的紧张情绪,影响发挥。当然,上述方式不能一成不变,平时的课堂训练中,基于应试需要,老师也应适当选择难度略大于、语速略快于四级考题的资料来训练学生,使他们的考试难度心理预期适当加大,真正临场考试时,遇到比平时简单的考题,就能轻松作答。总之,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不能一概论之,老师只有充分熟悉和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才能“对症下药”。 2.针对四级听力考试的复习和应试技巧训练。(1)训练学生反复阅读听力录音稿,为应对听力考题奠定词汇基础。英语语言学习和各项考试,都是以词汇量为基础的。很多大学生在四级考试听力中,对所听内容无法识别,要么是对英文单词和句子不认识,要么是不够熟悉。这时,一个学生的英文文章的阅读量就多少就在考试中得以体现,实践中,笔者遇到很多学生抱怨,词汇量非一日之功,基础使然,他们往往在四级备考复习中寻找捷径,认为词汇积累和训练不属于应试技巧。这种想法存在很大误区。在四级听力考题中,占分数比例较重的前两部分都属于客观选择题,不需要考生对所听内容逐词书写,这也就提醒考生在针对应试的词汇量积累上,仍旧以读音和中文释义为主,而单词拼写,具备基本识别能力即可。那么,大量反复阅读的好处就在于,对常用单词和句型接触越频繁,对相应听力材料的识别度就越高。就四级考试应试来说,对四级大纲词汇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学生在复习时遇到的困惑就在于,大纲词汇不可能都出现在日常学习中,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四级历年考试真题的听力录音稿就成了极为宝贵的复习资料。考生在四级听力中,最常见的两大障碍就是,生单词和语法,也就导致了整句话的理解困难。而克服两大障碍,最好的复习方式就是反复阅读历年真题听力的录音稿。老师在听力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选择真题中的听力录音稿,简单讲解,带领学生反复阅读,特别是文中涉及到考点的生单词和句型。注意,这里的阅读并非我们在讲解课文时的简单泛读,大部分四级听力材料,在学生可看文本的时候,难度并不大,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多次精读后,最后达到脱稿听音理解,完成指定题目。这样才能从量变到质变,从眼睛识别到耳朵识别。阅读过程,老师除了让学生训练真题中的考题和考点外,也可以自己根据资料设计心的考点。另外,阅读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学习,因词性不同而出现的多音词(如record,present等)、同音而异义的词(如knight和night)、近音词(如reason和risen)等。目前大学英语四级听力中也有大量的略读连读,英音美音的情况,老师在学生的阅读中也有必要让学生有所了解。举例说明,2008年四级真题录音稿中,有这样一句话:“I may turn down an offer of that company.”这句话中出现的单词的末尾字母辅音音节和下个单词开头字母的元音音节可以产生连读现象,即“... down an offer of ...”中下划线的部分。如果在备考复习中,每次阅读录音稿时,加强技巧训练,多多注意类似上述的细节,必然会对四级听力考试做题的正确率有很大提高。(2)提高学生对关键词的敏感度,锻炼学生在听力测试中的预判和推测能力。所谓预判和推测能力,也同属于逻辑思维能力,在一些英文听力理论理解中被称之为“预期能力(Anticipation)”,即对尚不明确的信息,提前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能力。这种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在许多英语专业的听力教材中也被提到,例如《听力入门》(Step by Step),《高级听力教程》等。许多老师在指导学生复习英语听力的时候,让学生在听音前,提前浏览各题选项,从而熟悉某个题目的语言环境和背景,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学生预判力的训练。就四级考试听力题的细化训练来看,除了预先熟悉题目选项,在听音过程中对录音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捕捉也至关重要。这里所提到的关键词,笔者认为,有两类单词值得重视,一类是英文常见实词中所包含的的名词和数量词,这是因为四级听力题多半为信息类考察,比如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等。尤其是数据类的考察(包括数量、日期、具体时间等),是每年四级听力考题中必考的。日常听力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名词和数量词的敏感度,自然有助于锻炼他们提前推测英文信息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类关键词就是英文表达中常见的逻辑连词和逻辑副词(也包括一些短语),比如although、but、because、so、however、therefore、besides、furthermore等等。这些词语在文中出现,直接决定了该词前后表达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转折、因果、递进、假设等。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在听力中对关键词的敏感度呢?笔者认为在实际复习和训练中,“听写法”是一个值得教师们采纳的方法,可以组织学生听写英文短文,或者直接听写真题中的录音稿(包括对话和短文),起初不要让学生直接书写句子,一面给予太大压力,可以让他们先把所听内容中所提到的数量词、地点名词、身份性的名词等关键词写下来,然后慢慢的写出重要的逻辑连词或者副词。完成之后,老师也可以请部分同学在课堂上来猜测这些逻辑关键词前后的句子信息,甚至可以结合关键性的名词来推测这段对话或短文可能会提出的问题(question),我们都知道四级考试听力题中的question是放在一段听音最后的,需要考生听出问题作答,这样的训练必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避免考生在考试中,在所听信息和最后的问题之间,瞻前顾后,两者皆失。对于第三部分的复合式听写题型,预判和推测能力的训练显得尤其重要,考生在这一部分可以提前预览试题册上的文章,如果在平时听力教学中结合了前文提到的阅读录音稿的训练,那么考生在应试时预览短文而了解大意的能力将有所提升。而“听写法”本身的训练模式和复合式听写的考试模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从关键词到短语,最后到完整的书写一句话。在各种技巧训练方法的指导下,持续而反复的练习,便会在这个部分斩获更多的分数。
本文结合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的特点,从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听力考试应试技巧两方面,探讨了针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听力教学方法。但我们也知道,老师想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并不是某一种教学方法就可以一劳永逸的实现的;学生们想提高在四级考试听力中的得分,除了选择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以外,与自身的勤奋努力也是分不开的。所以,作为在一线从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教师们,应当积极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借助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勤于思考、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提高英语听力理解的语言能力,帮助他们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 考 文 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石少平.会话含义理论与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理解[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22(2)
[3]吴静,鲁硕.大学英语听力策略之言语行为的探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