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吸式水稻排种器吸种动力学过程模拟及参数优化

来源 :农业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sx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确控制盘吸式排种器的吸种位置是提高水稻育秧播种精度的关键因素,吸盘的吸种位置能够根据种盘内籽粒数量的变化进行自适应调节则是稳定排种器连续作业性能的重要保证。该文通过多球拟合建立了2种椭球体水稻籽粒模型,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Euler气固两相流模型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和离散元(CFD-DEM)耦合,完成了排种器的吸种动力学过程仿真。根据籽粒的空间分布特点,采用均匀分布模型和矩估计法计算了籽粒的空间分布范围和离散系数,获取了垂直往复振动激励下的籽粒离散运动状态和稳定特性,确定了理想的种层厚度范围。以能够有效吸附籽粒为条件,仿真获取了不同种层厚度下的临界吸种位置,分析了吸种距离的变化规律、籽粒形状对吸种性能的影响以及造成漏吸和重吸的原因。受到籽粒相互碰撞挤压等因素影响,CFD-DEM仿真获取的吸种距离小于静止状态下的籽粒吸附临界距离,考虑到实际振动种盘内种群运动的随机性更强,提出在仿真获取的临界吸种位置基础上,适当降低调节距离以提高吸盘的整体吸种性能。结合振动种盘内种层厚度的实时监测技术,以PLC为控制器设计了排种器吸种位置的自动控制装置,并在排种器性能试验台上以压差、吸种位置调节距离、种盘振动频率、种层厚度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通过对吸种合格率的数学回归建模和优化得到:当吸孔直径为2.5 mm、种盘振幅为4.0 mm时,理想的压差为4.4 k Pa、种盘振动频率为10.6 Hz、吸种位置调节距离为2.7 mm。根据优化结果进行吸种性能试验,当种层厚度在15~25 mm范围变化时,排种器的吸种合格率达到94.5%。研究结果可以为提高盘吸式排种器的自动化水平和连续作业性能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在对传媒业态的变化背景展开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新闻编辑从面向"受众"到面对"用户"转变过程中受到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然后提出了新闻编辑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
对氧弹量热法测定固体物质燃烧热过程中影响点火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可靠的中心孔压片法,选择了适宜的点火条件,实验证明效果良好。
<正> 永昌电厂3号机(31-25-2)原设计1~9压力级动静叶径向间隙、最小为20.7mm,最大达71mm。由于漏汽损失严重,致使该机在额定负荷下,汽耗率在改造前高达5kg/kWh(设计值4.18~4.36
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制备出了细菌纤维素膜。以乙醇水溶液、丙酮水溶液、乙酸水溶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渗细菌纤维素膜的吸附性能,并讨论了透汽化过程中原料液浓度、温度对分离
作为汽车灯领导者的奥迪汽车,除了设计上让人叹为观止外,对车灯的技术不断改进和拓展。由于各国的交通法规不一样,有些国家是靠左行驶,有些国家是靠右行驶。为了便于适应当地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充满天涯沦落之悲的思人情歌,既写出了佳人的美丽、忠贞,又写出了诗人的深情、高洁,更写出了诗人沦落天涯,无路可走的痛苦忧伤。
基于数字射频存储器技术(DRFM)的距离-速度同步假目标干扰可以同时在距离-速度两个维度欺骗雷达,且与目标回波的相似度极高,因此能够产生迷惑性强的虚假目标。目标超高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