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当天才一样欣赏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gists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小孩在外国就读小学,在前段时间参加小升初考试。国外的学校是自主命题自主招生。该小孩报考的是重点院校,数千学生报名,只选200人,百里挑一,竞争很激烈,所以老师家长都很紧张。
  他在班上并不是一个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所以当他的班主任听到他要报考重点院校时,有点不屑,并劝孩子的妈妈最好给孩子报个二流学校。小孩妈妈坚持并请了专人辅导孩子,心里却是忐忑的。
  孩子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严格笔试、复试、面试。很快,通知下来了,他居然是全年级考上的仅有的两名孩子之一。老师非常惊讶:“怎么可能?!”在这位老师心目中一直处于上游的一起去考试的另外3个学生竟然落榜,而她并不看好的孩子却上了。
  该孩子的家长有感触:孩子的潜力大人是无法预知的,所以你最好把他当成天才一样去关注。
  事实也是如此。有一篇文章,说有三个这样的孩子:第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还曾经遭遇退学的命运。
  第二个孩子曾被父亲看成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3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第三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顾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达尔文。
  文章结尾是这样写的:“每个孩子都有一座自己的天堂,我们没能发现它,那是因为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唐朝詩人杜荀鹤的《小松》这样道:“自小刺头深草中,而今自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说的是,有些高大的树木在其生长期并不高大,有的甚至会被杂草埋没,直到它长高了以后才会有人去关注它。比如松树,在幼小的时候,藏在深草里,但谁会发现它呢?只有它长成高大威猛的凌云大树时,你才知道,而这时候再去赞美已没有任何意义。
  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天才一样来欣赏来关注,并且给他这种氛围,终有一天,他(她)会长大成才。退一万步。既使,有生之年,家长们无法看到,那么,仍要满怀期待;因为,姜子牙直到80岁才当上丞相,谁能保证自己的孩子不是呢?
   摘自《番禺日报》
其他文献
成长语录 爸爸的另类教育让我从一个曾经的差生变成了优等生。  成长故事 一个孩子的教育是一棵树的话,家庭教育就是这棵树的根,如果不能给树根足够的养分,树也很难健康成长。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爸爸另类的教育,我不可能有今天——坐在全国最高学府的教室里编织未来。  一般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家长都会责骂,而我的爸爸却做得有点另类,甚至让一般人难以接受。  我曾在
一个炎热的午后,昆虫王国警局里最优秀的警官——蟋蟀警官刚一进警局,就遇到了瓢虫大妈。瓢虫大妈十分着急地说:“警官,警官,我的孩子不见了!”蟋蟀警官连忙安慰她道:“您别急,慢点儿说。”瓢虫大妈平静了一下心情,说:“昨天我和我的孩子去森林里采蘑菇,我的孩子爱到处乱跑,所以我再三嘱咐他,要乖乖地站在老槐树下,哪儿也不许去,然后我就去采那颗最大的蘑菇了。结果等我回来,孩子就不见了,到现在也没有回家。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