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前膝关节稳定性测试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ians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6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前常规及麻醉下的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膝外翻应力试验的结果,并用Stryker膝关节仪做稳定性测试。前抽屉试验的阳性率为44.1%,麻醉下为79.4%;Lachman试验的阳性率为88.2%,麻醉下为95.6%;膝外翻应力试验的阳性率为66.2%。仪器测试结果阳性率为82.4%。作者认为,Lachman试验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仪器的稳定性测试可作为诊断的补充措施。

其他文献
期刊
我们对1001例骨肿瘤术后使用定制的假体置换,做了回顾性研究。股骨远侧假体493例,股骨近侧263例,胫骨近侧245例。无菌性松动是所见到的内植物失败的主要形式,71个病人因带骨水泥髓内柄的无菌性松动而做了翻修术。一个病人其假体未发生无菌性松动达120个月的概率,在股骨近侧置换是93.8%,股骨远侧是67.4%,胫骨近侧是58%。股骨远侧置换的病人中,手术时的年龄和骨切除的百分率,与无菌性松动的危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股骨髁部粉碎骨折保守治疗常是畸形愈合、关节强直。因骨折严重粉碎、骨缺损、皮肤损伤等手术治疗常很困难。作者于1988~1995年手术治疗51例。材料与方法:本组男45例,女6例。术中先将前后髁及内外髁固定,然后将髁部和股骨干固定。主要用预弯的梯型钢板加螺栓等。结果:解剖复位44例,经二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后屈曲>70°者84.4%。结论:本组治疗方法适于股骨髁部粉碎骨折,术后应早期功能练习,但对严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即SchatzkerⅣ、Ⅴ和Ⅵ型骨折的治疗方法。材料与方法:自1988年收治胫骨平台复杂骨折31例,经切开复位、L-梯型加压钢板及拉力螺钉内固定26例。结果:随访8个月~8年,优良率83.3%。结论:认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是可行的。为获满意疗效,关键在于:(1)将软组织损伤程度作为选择急诊或择期手术的标志。(2)伴有多发骨折应同时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