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guozhi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4—0118—01
   问题导学法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據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去设置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学法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利于辅助教师更好地教学,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科学地设计问题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问题的设计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情况,比如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思考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教师科学设计问题的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地设计问题。
   比如,教学“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应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会用代入法与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化二元为一元);教学的重、难点:要求学生会选择适当的方法消元,从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灵活应用消元法解决问题。在明确了这个问题之后,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如,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从这个问题中,你可以列出几种解法?通过从例题中科学的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而经历消元的过程,体会该方法的实质。
   二、确保所提的问题具有针对性
   数学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且难易程度适中,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比如,教学“因式分解”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教材知识之后,就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如,多项式4x2-8x6,16a3b2-4a3b2-8ab4各项的公因式是什么?要想提公因式,首先要确定各项的公因式,然后再将这个多项式除以这个公因式得到另一个公式。同时找公因式还应该先看系数,再看字母等等。教师提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提公因式的方法,并且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
   教师在利用问题导学法教学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重要一步。
   比如,教学“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在自学之后对于二次函数的图象以及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比如,在函数函数y=-4(x-2)2+1中,你能否判断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最终可发现二次函数y=ax2+bx+c(a≠0)开口方向与a有关,即a=-4,小于零则表明开口向下;对称轴公式为x=-,则x=2;顶点坐标为(2,1)。如此一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尤其适用于数学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问题导学法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并且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编辑:谢颖丽
其他文献
<正> 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的表现手段,都有用以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艺术语言。绘画的艺术语言是色彩、线条、明暗、形体;音乐的艺术语言是旋律、节奏、音调、音响。电影戏剧的艺
目的:观察探讨名中医亓鲁光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IR)肥胖患者,与常规西药比较并观察疗效。方法:PCOS合并IR肥胖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
该传感器可将被测流体的压力、差压转换成直流电压或直流电流信号。电感式超微压传感器用于净化室、无菌室、药物、微生物实验室等室内空气相对于室外气压的压力差值测量,炉膛压力测量,微小流量测量,极微小泄漏测试,零压指示等。电感式微压传感器用于通风系统的风压测量、呼吸压力测量、低量程液位测量等。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采用电容器作为传感器,电容器具有温漂特性,温漂导致电容量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分压比,影响准确度。产品在出厂试验时采用工频试验变压器进行准确度试验,而在安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光辉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在此,我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