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放学后,正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一位家长匆匆走了进来。未开口泪先流了下来。我给她倒了一杯水让她坐下,等她情绪稳定后我们进行了交流。她告诉我孩子近段时间变化很大,学习上不上心,她看着着急,她一说孩子,孩子回答她的只有一句话,“烦死了,烦死了”这周五放学后竟然没回家,家长找了半夜才从网吧找到人。家长在无奈之下来到了学校求助老师。这样的事情当老师的屡见不鲜。
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孩子,由于生理上的发育变化,使他们在心里上也发生了变化。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总想走出父母的视野,脱离大人的约束,按照自己的想法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又由于没有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独立,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有很大的危害,如果不加以及时的应对,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作为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应对策略。
一、教师要投入情感,对待学生要公平,教育方法要妥当
教育的真谛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用爱去呵护学生,用强烈的感情去开启学生的心扉,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感情用事,不要见到好学生就喜笑颜开,见到差学生就紧皱眉头,横眉冷对。在感情上不要有亲有疏,把学生分成等级。我班一个男孩起初学习认真,积极上进,有较强的责任心。但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这孩子上课目光游离,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我问他,他采取的态度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發。我决定和家长联系找到问题的原因。家长告诉我孩子每周星期五放学后就到网吧上网至到星期天下午才回家。一次家长不让他出去,他做出了让人震惊的举动。他拉开窗户要从楼上跳下去,无奈之下家长只能让他出去上网。听到这些我也震惊了。之后我仔细的考虑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网瘾。制定了详实的计划。我下载了许多有关学生上网成瘾,上当受骗,甚至猝死网吧,荒废学业的视频让他看,看后及时交流。在学习中发现他有一点点进步及时表扬。过程可谓艰辛,中间也有反复,但是我不放弃。一学期过去了,孩子不在进网吧了。老师对有问题的学生要多做些引导、耐心的说服工作,态度要和风细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采取的方法要因人而已。对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把好学生的错误缩小,也不能把学困生的错误夸大。这样学生才能信服。师生之间经常交流思想、感情,关系融洽、和谐,有利于帮助学生走出逆反心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二、针对学生已形成的逆反心理要通过逆向思维的引导,切不可盲目地埋怨学生,帮助他们走出逆反
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首先要分析产生的原因,如果是由于学生思想上的问题造成的,我们不能一味的按常规去处理。因为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一般都听不得半点反面意见,针对学生的这些不良心态和行为,我们不防打破常规,运用逆向思维,利用他们极易产生的逆反心态来实施矫正,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班一个学生因父母离异他来到了现在就读的学校。但他对母亲总有怨气,母亲一丝不苟地照顾他,他却与母亲唱反调,让母亲无所适从。有一次他对母亲说“我为什么从小到大都听你的呢?所以,我是故意唱反调,唱错了,做错了,吃了亏也不后悔。你总得让我自己做主,哪怕错了我也心甘情愿!”。知道这些情况之后,我告诉他妈妈怎么做。妈妈回了老家,让他一个人留在这读书。我有时带他到我家吃饭,吃饭后和他交谈。有意识的从事物的反面提出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处在矛盾之中,既有他好的一面,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通过大量的工作让他对父母有一个比较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他的逆反心理有所好转。
三、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调查研究表明,45%的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尤其是当今的独生子女往往对自己的成功归作内因,对自己的失败归作外因。即总是赞赏自己学习的成功,认为是自己的能力强或自我努力的结果,对学习上失败,常常将责任推在题目太难,老师偏心,运气不佳等情境因素上面。而对其他同学学习的成败却做出相反的归因,这种归因偏见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或心理的不相容,进而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我经常利用班会课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让他们学会认识自己的方法,看到别人的长处,互相取长补短。对有逆反心理较重的学生我利用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多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我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我班一个男孩在小学四年级前学习都是名列前茅,在五年级时父母离异,缺乏家长的监管,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睡觉,迟到上网成了家常便饭。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于是采取各种方法,我和他一起看十佳少年孟培杰的视频还有山区孩子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学习的事迹。引导他设想若干年后学习和不学习的后果。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减少了他对父母的责难和埋怨,克服了自卑,树立了自信,自我振奋,学习步入了正轨。
总之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非是不可解的疑难问题,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只要耐心地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好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本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学生的逆反心理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
作者简介:
吴华(1967—),女,汉族,宁夏中卫人,现职称:一级教师,学历:大学,从事教育工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孩子,由于生理上的发育变化,使他们在心里上也发生了变化。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总想走出父母的视野,脱离大人的约束,按照自己的想法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又由于没有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独立,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有很大的危害,如果不加以及时的应对,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作为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应对策略。
一、教师要投入情感,对待学生要公平,教育方法要妥当
教育的真谛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用爱去呵护学生,用强烈的感情去开启学生的心扉,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感情用事,不要见到好学生就喜笑颜开,见到差学生就紧皱眉头,横眉冷对。在感情上不要有亲有疏,把学生分成等级。我班一个男孩起初学习认真,积极上进,有较强的责任心。但有一段时间我发现这孩子上课目光游离,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我问他,他采取的态度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發。我决定和家长联系找到问题的原因。家长告诉我孩子每周星期五放学后就到网吧上网至到星期天下午才回家。一次家长不让他出去,他做出了让人震惊的举动。他拉开窗户要从楼上跳下去,无奈之下家长只能让他出去上网。听到这些我也震惊了。之后我仔细的考虑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网瘾。制定了详实的计划。我下载了许多有关学生上网成瘾,上当受骗,甚至猝死网吧,荒废学业的视频让他看,看后及时交流。在学习中发现他有一点点进步及时表扬。过程可谓艰辛,中间也有反复,但是我不放弃。一学期过去了,孩子不在进网吧了。老师对有问题的学生要多做些引导、耐心的说服工作,态度要和风细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采取的方法要因人而已。对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把好学生的错误缩小,也不能把学困生的错误夸大。这样学生才能信服。师生之间经常交流思想、感情,关系融洽、和谐,有利于帮助学生走出逆反心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二、针对学生已形成的逆反心理要通过逆向思维的引导,切不可盲目地埋怨学生,帮助他们走出逆反
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首先要分析产生的原因,如果是由于学生思想上的问题造成的,我们不能一味的按常规去处理。因为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一般都听不得半点反面意见,针对学生的这些不良心态和行为,我们不防打破常规,运用逆向思维,利用他们极易产生的逆反心态来实施矫正,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班一个学生因父母离异他来到了现在就读的学校。但他对母亲总有怨气,母亲一丝不苟地照顾他,他却与母亲唱反调,让母亲无所适从。有一次他对母亲说“我为什么从小到大都听你的呢?所以,我是故意唱反调,唱错了,做错了,吃了亏也不后悔。你总得让我自己做主,哪怕错了我也心甘情愿!”。知道这些情况之后,我告诉他妈妈怎么做。妈妈回了老家,让他一个人留在这读书。我有时带他到我家吃饭,吃饭后和他交谈。有意识的从事物的反面提出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处在矛盾之中,既有他好的一面,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通过大量的工作让他对父母有一个比较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他的逆反心理有所好转。
三、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调查研究表明,45%的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尤其是当今的独生子女往往对自己的成功归作内因,对自己的失败归作外因。即总是赞赏自己学习的成功,认为是自己的能力强或自我努力的结果,对学习上失败,常常将责任推在题目太难,老师偏心,运气不佳等情境因素上面。而对其他同学学习的成败却做出相反的归因,这种归因偏见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或心理的不相容,进而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我经常利用班会课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让他们学会认识自己的方法,看到别人的长处,互相取长补短。对有逆反心理较重的学生我利用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多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我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我班一个男孩在小学四年级前学习都是名列前茅,在五年级时父母离异,缺乏家长的监管,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睡觉,迟到上网成了家常便饭。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于是采取各种方法,我和他一起看十佳少年孟培杰的视频还有山区孩子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学习的事迹。引导他设想若干年后学习和不学习的后果。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减少了他对父母的责难和埋怨,克服了自卑,树立了自信,自我振奋,学习步入了正轨。
总之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非是不可解的疑难问题,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只要耐心地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好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本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学生的逆反心理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
作者简介:
吴华(1967—),女,汉族,宁夏中卫人,现职称:一级教师,学历:大学,从事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