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与临床(附60例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3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提高对急性胰腺炎CT表现的认识,探讨CT扫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结果:水肿型44例,出血坏死型16例。并发症有假性囊肿形成15例,囊肿形成4例,转为慢性6例。结论:CT扫描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对临床治疗和判断愈后提供可靠的快速依据。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263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病,是胰腺的消化酶消化胰腺自身及邻近组织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多见于成年男性,其病程、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异很大,临床上以急性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血与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病死率高,胆道疾病、大量饮酒、暴饮暴食、手术、创伤是其常见原因。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病理改变,分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1]。现对60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其CT表现,评价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探讨CT表现及其预后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2002~2010年收治经CT检查确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男38,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44岁。就诊时60例均有中上腹部持续性疼痛,45例伴有恶心、呕吐。60例血清淀粉酶均高于正常(1650~8460U/L),24例有胆囊炎、胆石症病史。60例中32例经临床、化验室及腹腔穿刺证实,28例经手术确诊。
  方法:使用西门子SOMATOM Smile欢星单排螺旋CT机,条件120KV,100~150mA,层厚5mm,所有患者均做平扫,必要时可做增强扫描,重建层厚2~7mm。本文10例患者作增强扫描,采用安其格纳芬(650mgI)6ml,高压注射速率2.5~3ml/秒,窗宽350HU,窗位40HU。
  结 果
  水肿型(44例):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以体尾部肿大多见共31例,胰头体尾均肿大9例,胰腺肿大不明显4例。44例均表现为胰腺密度均匀性增高,胰周脂肪模糊。胰腺周围有少量渗液38例,渗液为1~2个腹膜间隙(图1a)。中-大量渗液6例,渗液达2~4个腹膜间隙。44例均见肾筋膜增厚。伴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10例,胆总管下端阳性结石2例,胆囊增大伴或不伴结石7例,假囊肿形成6例。增强扫描见5例胰腺呈均匀强化。
  出血坏死型(16例):胰腺弥漫性肿大12例,胰体尾部明显肿大4例。其形态不规则,轮廓模糊,胰周及多个腹膜间隙有大量渗液,多者达4个腹膜间隙。胰腺内见不规则低密度灶15例(图1),见高密度出血灶2例,出血灶CT值为60~76HU。其中见蜂窝织炎3例,假囊肿形4例,少者1个,多者达8~10个,最大者达8~10cm。见脓肿形成4例,分别在左肾前间隙和小网膜囊区见蜂窝状气泡影及软组织密度影。见单侧胸腔积液4例,双侧胸腔积液6例,大量腹水5例,胆管扩张4例。本组16例均见肾筋膜增厚。增强扫描8例均见胰腺内不规则无强化区,假囊肿壁见轻微环状强化,3例脓肿壁明显强化(图2,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平扫示胰腺体尾部肿大,密度增高,胰周脂肪模糊,双侧肾前筋膜增厚,左肾前间隙、胰腺钩突周围积液)。
  并发症及转归:急性胰腺炎经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恢复,部分迁延不愈,常转为慢性,愈后较差。本组60例病例,45例经积极治疗基本痊愈,其中死亡3例,行手术治疗及腹腔引流术5例。转为慢性7例,经多次复查,见胰腺萎缩或不成比例,其中见胰管和胰实质内不规则钙化4例,胰管扩张8例。假囊肿长期存在3例,并发肝脏损伤1例(图3,CT平扫示胰头大片状低密度影,胰体尾部小片状低密度影,胰周脂肪浑浊,肝前间隙积液;b为3周后复查,示胰头部假性囊肿形成,肝肾间隙、肝周积液;c为冠状面MPR图像,显示多个腹膜间隙积液和胰头假性囊肿;d为急性胰腺炎4周后巨大假性囊肿,肝损伤示肝实质密度均匀性减低),并发糖尿病6例。
  讨 论
  病因及发病机制:急性胰腺炎常为几种病因综合作用而发病,在我国,胆道疾病引起胆总管和胰管壶腹部出口梗阻是最常见的原因。据统计,胆总管和胰管共同汇合于壶腹部占80%,胰管单独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仅占20%[1]。由于壶腹部狭窄和梗阻以及oddis括约肌痉挛水肿,可使胆道压力增高,胆汁反流入胰管引起急性胰腺炎;再者是胰液分泌增多和排泄受阻,胰管内压增高,胰管和胰腺泡破裂,胰液外溢入胰腺间质而引起胰腺炎;进食过多油脂食物和大量酗酒可使胰液分泌增加或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而发生急性胰腺炎;胰周器官穿孔或炎症,腹部外伤或手术损伤胰管,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本组外伤性2例,其中1例为胰体部断裂。此外,8%~25%患者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1]。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复杂,一般认为是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胰脂酶对胰腺组织和周围组织的自身消化和本身的防卫作用下降。当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使胰蛋白酶原激活为胰蛋白酶,该酶促使磷脂酶A、弹力蛋白酶和脂肪酶生成,又分别促使细胞坏死,胰血管破裂、出血及脂肪坏死。胰蛋白酶还能促使激肽酶原转化为激肽酶,再将血中的激肽原分解成激肽和缓激肽,促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导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发生。正常时胰腺泡和胰管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质,当生理性防卫功能下降时,促进胰腺的自身消化过程。急性胰腺炎的病理改变与致病原因和机体反应状态关系密切,水肿、出血、坏死是其基本病理过程,水肿型可转化为出血坏死型。
  CT表现: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诊断依据是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一部分患者早期出现症状时,血、尿淀粉酶测定表现正常,这时CT检查十分有意义,但少数患者可以是一过性水肿,约1/3患者CT检查可显示胰腺完全正常[2]。急性胰腺炎的主要CT表现为胰腺肿大,可以是局限性肿大,亦可为弥漫性肿大。其形态不规则,轮廓模糊。水肿型胰周常见少量炎性渗液,而出血坏死常有中等到大量炎性渗液,甚至大量腹水;胰腺出现坏死可见低密度区,而出血则表现为高密度;部分病例还可见蜂窝织炎及软组织密度影。本组60例出现胸腔积液38例,其中水肿型24例,出血坏死型14例。形成机制可能为胰液经腹膜后进入胸导管引起胸膜炎而产生[1]。本组60例均见左侧肾筋膜增厚,其中双侧增厚21例。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并发症是假囊肿和脓肿形成。假囊肿是积液未被吸收,由纤维组织包裹,在4~6周内形成,其数目不等,大小不一,少者1个,多者数个,大者>10cm,常使周围器官受压推移。脓肿形成见于出血坏死型,本组3例位于小网膜囊区和左肾前间隙见蜂窝状气体影;另1例位于胰尾前方小网膜囊及脾门区见分隔样含气囊腔,周围见软组织影,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由于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以及血管通透性增加,增强扫描时胰腺显示强化。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由于胰腺供血不足,增强效应降低,胰腺坏死区无强化,表现为增强扫描后低密度区[3~5]。本组8例作了增强扫描,表现与文献报道一致。
  总之,CT是目前诊断急性胰腺炎比较可靠的检查手段,它不仅可以显示胰腺自身肿大,还可以显示出血及坏死的部位、范围、程度,并能显示胰外侵犯的范围以及有无合并症,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判断愈后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87.
  2 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8.
  3 徐光炎.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M].实用放射学杂志,1998,3:159.
  4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62.
  5 赵泽华,徐开埜,王伟忠.急性胰腺炎CT诊断的探讨(附82例分析)[J].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6,7(1):14.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水平的更新发展,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在各级医院都迅速发展。相对于三级及以上医院的影像科,基层医院的影像也在近几年得到长足发展,但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着差距:从硬
接收护生实习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又一重要内容,是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护生进入临床实践是完成护理专业课程的一个必经过的环节,实习效果的好坏绝在部分地影响整个护理队伍的发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改变、疼痛、腹部出现肿块、不孕以及继发贫血等[1]。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体内雌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文明创建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的作用,省直机关文明办决定在全省省直机关开展"美环境、讲文明、树
介绍了济钢产品开发现状及国内钢厂培育重点产品的成功经验,总结了重点产品所具有的特点。指出下一步济钢新产品开发工作的重点是培育重点产品,形成品牌效应。
摘 要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3例食管癌和10例正常食管组织,运用免疫组化方法,通过HIF-lα单克隆抗体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以及通过CD34单克隆抗体测定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IF-1α在大多数食管癌细胞质中表达,HIF-1α的表达和肿瘤的浸润深度以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HIF-1α的表达与肿瘤的M
介绍了适用于冷轧精整机组的曲柄式飞剪和转鼓式飞剪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针对电镀锡机组工艺特点选取飞剪形式为转鼓式,并阐述了转鼓式飞剪工作制度及控制原理,为同类型飞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