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三大误区

来源 :求学·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wa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误区一:报考前都要学过小语种
  有些学生认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考生肯定会提前学过那个语种,就像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一定要优秀一样。事实上,几乎所有招收小语种专业的高校在招生考试时考的都是英语试题。只有日语专业招生时,个别学校才规定,考生既可以考英语试题,也可以考日语试题。不论是哪种试题,其命题范围与全国统一高考规定的命题范围都大致相同。
  误区二:小语种专业都是提前单招
  自2011年开始,小语种专业取消单招,全部转为通过高考在提前批次或者正常批次进行录取。另外还有两种招生形式大家不可不知。
  一种是单独考试(主要是面试和口试),领到合格证后再参加高考,在提前批次录取,如北京市的考生报考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时就是采用这种形式。
  第二种是具备保送生资格,不用参加高考。按照教育部规定,具有推薦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可以推荐少量学生直接进语言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外语类专业就读。
  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共有16所:天津外国语学校、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太原外国语学校、长春外国语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南京外国语学校、杭州外国语学校、厦门外国语学校、南昌外国语学校、济南外国语学校、郑州外国语学校、武汉外国语学校、广外附设外语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重庆外国语学校、成都外国语学校。
  误区三:英语成绩好就一定能学好小语种
  小语种名目繁多、千差万别,有的语种发音很特殊,你英语学得好,不一定就能学好小语种。因为你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了,高考时是以笔试成绩为主,而小语种是进大学之后才开始学的,口语在课程中占很大比例,这时候你已经过了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学习小语种需要具有一定的天赋,如口齿伶俐、模仿力较强、对语言反应敏感等。
  在此提醒大家,如果你唱歌跑调、五音不全、口齿不清、模仿力不强,很有可能就不适合学习小语种,即使侥幸被该专业录取了,也不利于你今后的发展,甚至还有留级和退学的可能。
  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学习小语种的天赋,可以进行一个小小的测试:当别人说一段你一点儿也听不懂的方言时,你能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来。如果你语言天赋比较强,就不仅能模仿出来,而且还能很快地从中找到这种方言的发音规律。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