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涉农英语翻译课程建设r——评《农林英语阅读与翻译》

来源 :中国农业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l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农业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往来愈发频繁,国际贸易不断发展深化,与世界各国建立良好合作、贸易关系,就要求具备能与各国进行无障碍交流的语言能力,而英语就是世界统一通用的语言.涉农行业英语翻译课程,是高校培养、提升农业专业学生英语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培养优秀涉农人才、促进中国农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高校涉农英语翻译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成为必需.本文将结合李清编著的《农林英语阅读与翻译》,研析中国高校涉农英语翻译课程当下建设状况,以提升涉农行业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效率为目标,探索利于促进涉农行业英语翻译课程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为高校培养高水平涉农英语翻译人才提供助力.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四川省玉米小斑病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自然群体的交配型和有性态形成能力(育性),探索小斑病菌有性生殖在自然界发生的可能性。【方法】利用多重PCR技术对2013—2018年间采自四川和云南的玉米小斑病菌的交配型进行检测,通过相反交配型菌株的两两杂交筛选一对高配合力的菌株作为标准菌株,采用与标准菌株对峙的方法对待测田间菌株进行育性测定,以假囊壳及子囊的形成情况判定菌株的育性水平。【结果】544株玉米小斑病菌中交配型MAT1-1菌株286株,交配型MAT1-2菌
[目的]棉隆是我国应用面积和使用量最大的固态土壤熏蒸剂,对土传病原菌、线虫、地下害虫及杂草均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但棉隆施用靠手撒方式进行,极易造成药剂漂移、土壤分布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具有持续性感染的特征,猪群一旦感染该病,PRRSV将长时间存在于猪群中,引起母猪妊娠后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生殖障碍和新生及断奶仔猪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症状。1996年,郭宝清等首次分离出我国PRRSV CH1-a毒株,随后我国各地均有PRRSV的检出,严重阻碍了我国养猪业发展,给各地养殖场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菊又称鞠,是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用途可分为观赏菊、食用菊、药用菊、茶用菊等。药用菊花以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入药,按产地和加工方法可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等。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1]。菊花还可用作茶饮。
【目的】明确长期减氮定量监控施肥和地膜覆盖措施下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变化规律和土壤养分吸收利用情况,指导该区小麦科学施肥、实现区域小麦增产。【方法】基于在晋南旱地冬小麦种植区的长期定位试验区,于2012—2019年设置农户施肥种植模式(农户模式)、减氮定量监控施肥(减氮处理)和减氮定量监控施肥+垄膜沟播(减氮覆膜)3种处理,具体分析在减氮覆膜条件下连续7年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冬小麦对氮磷钾肥吸收及利用效率、冬小麦花前花后营养元素转移和吸收以及0—2 m土层氮素残留状况。【结果】减氮处理较农户模式在总施氮量
为探讨当地粮饲通用玉米(饲用)获得最高生物产量的不同施肥时期,以桂单166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秋季6个不同施肥时期的种植试验,对秋玉米主要经济性状、田间抗性、生物产量、鲜穗比例、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旨在为粮饲通用型玉米施肥时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8叶、9叶、10叶、11叶、12叶、6叶∶12叶(两次肥CK)生物产量分别为3549.4、3341.7、3397.4、3317.3、2848.1、3158.3 kg,以处理8叶生物产量最高,亩生物产量为3549.4 kg。
【目的】针对玉米连作对化肥依赖过高、水分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探讨间作绿肥和减施氮肥对玉米农田耗水特征的影响,以期明确间作绿肥生产玉米的水分利用特征,为玉米生产减氮及水分高效利用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实践依据。【方法】2018—2019年,在河西绿洲设置田间定位试验,设玉米间作绿肥和单作玉米(M)两种种植模式,减量25%施氮(N1:270 kg·hm-2)和传统施氮(N2:360 kg·hm-2)两个施氮水平,绿肥种类包括作箭筈豌豆(V)和油菜(R),研究不同处理下耗水特性和产量表现。【结果】间作绿肥可保证玉米
【目的】研究树冠覆膜对沙糖橘果实品质和保鲜性能的影响,为规范沙糖橘树冠覆膜技术的应用、合理采收和采后生产,以及延长沙糖橘的市场供应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林产区的沙糖橘为试材,树冠覆膜为处理组,未覆膜的留树果实为对照,分7个时期采样,测定果实的色差值、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初生代谢物、呼吸速率、激素水平、果面蜡质组分、蜡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失重速率及采后腐烂率。【结果】与对照相比,树冠覆膜延缓了果面光泽度下降速率,果皮颜色更红,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37%—3.37%,固酸比提高1.87—8
犊牛的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全,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下降,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成活率降低,影响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影响犊牛成活率的因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犊牛的成活率,从而提升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一、犊牛成活率的影响因素1.先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包括母牛在孕期管理不当、饲养条件差等方面。有些犊牛在出生后存在某些先天性缺陷,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导致免疫能力低下,增加了死亡概率。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品种在土中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差异,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磷肥品种从而减少土壤磷素累积和提高磷素有效性,为该区磷肥-作物-土壤匹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土长期定位试验有效磷含量较低的耕层(0—20 cm)土壤为供试土壤,玉米(郑单958)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试验共设8个处理:不施磷肥(Control);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CaMg P);磷酸一铵(MAP);磷酸二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