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速递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871697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神舟7”号,国际社会本来就有诸多的期待。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神舟7”号上值得关注的六大突破。
  
  第一
  
  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升空。在此之前,“神舟”计划的两次载人飞行分别是1人和2人,而这次是3名航天员飞上太空。这个数字变化说明,“神舟7”号在内部空间和舒适程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官方网站上,自称是“美国航空航天局专业人士”的网民宣称:“以我从专业角度解读,中国新飞船已能实现航天员在舱中自由活动的突破,这除了意味着空间增大外,还表明中国飞船的舱内环境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更加逼近美国航空航天局。”
  
  第二
  
  新航天服是个大亮点。这种新的航天服材料能够防火与抗辐射。制造出来的新航天服不但能适合太空行走,还非常舒服。这对中国航天来说也是一大突破,因为此前中国的航天服是从俄罗斯进口的“海鹰”号,但这种航天服比较笨重,无论是在舱内活动还是舱外都非常不方便。现在,中国自主研发的航天服技术已经堪比美国。当然,这样的航天服价值不菲,据说每套造价高达1.6亿元人民币。
  
  第三
  
  释放小伴星。“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会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据报道,这颗小卫星或将通过操作指令自动弹出飞船,或将由航天员出舱活动时人工释放。除可近距离监测“神舟7”号飞船外,小卫星还安装有ccD立体相机,可提供飞船在轨飞行时的首张三维立体外景照片和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实时画面。据称,伴随“神舟7”号太空飞行的小卫星只有足球大小。这一技术意味着中国飞船将具有太空猎星的能力。
  
  第四
  
  出舱行走。“神舟5”号主要是考验飞船,“神舟6”号的两名航天员主要是参与飞船的在轨飞行工作,而“神舟7”号的航天员将承担之前中国尚无人尝试过的出舱行走。这个挑战非同小可,是奠定中国空间站技术基础的重要一步。美国宇航界认为,中国首次太空行走时间应该不会长于1小时。
  
  第五
  
  飞船水中实验让外界好奇。中国媒体公开了飞船在装满水的水池中训练的照片后,外界纷纷猜测这到底有何用途。
  
  第六
  
  运载火箭新性能惊人。“长征2”号F火箭将用于发射“神舟7”号飞船,把3名航天员送入预定轨道并进行空间出舱活动。与发射“神舟6”号飞船的火箭相比,这枚火箭共有36项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特别是针对以往火箭上升震动较大进行了改进设计,改善了航天员乘坐火箭的舒适性;还在火箭关键部位安装遥测图像测量装置,可实时监视和记录火箭的主要飞行动作。
其他文献
为了加强团中央机关文书工作管理,普及文书工作知识,促进机关文书工作更加统一规范,以保证各项业务工作顺利进行,团中央办公厅决定1995年在机关各部门开展文书工作达标竞赛活
碘的升华实验的改进胥光勇(四川江油师范学校621709)一、改进的必要性现行的中学和中师教科书里,用酒精灯加热口缘上放置了烧瓶的烧杯,作为实验装置;以观察碘变成紫色蒸气及其在烧瓶底上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立大学的科学家近几年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牡蛎养殖在减轻海洋氮污染方面的作用,该研究第一次对该州的牡蛎养殖业进行了翔实的调查,分析了牡蛎
我们已经能够从科学的证据出发,去追踪宇宙的历史,回溯远在人类甚至最早的生命痕迹出现之前的年代。并且,我们的知识的神秘界限还在不断地延伸……
火体虫并不是单一的生物,而是由上千个单独个体组成。它是浮游被囊动物,形状类似长长的铃铛,一端开口,通过直径通常宽达1.8米的开口排出过滤的海水——这个开口非常大,足以装
海洋夏令营的活动丰富多彩,我们参观了安静充满文化氛围的厦门大学,庄严的海洋三所,神秘的小岛火烧屿里有可爱的中华白海豚,还乘坐了气派的海警船。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观摩
准确、科学地表述各种事物名称,是公文写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这一问题,国家历次的公文法规包括《中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1951年2月1
2016年6月2日,“大洋一号”抖落身上的海风顺利抵达毛里求斯路易港,完成了大洋39航次第4航段的科学考察任务。本航段是39航次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的最后一个航段,同时也是开
4月25日,"海洋知识进内陆——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海洋知识竞赛启动仪式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4团中学举办。国家海洋局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
作为中国人,如果我们像“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那样来审视秦汉至宋元时期的世界历史的话,那么海上丝绸之路无疑是地球上少数几个最引人注目的人类活动之一。这条海上航线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