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证候分布及动态变化研究与探讨

来源 :中国中医急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sj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风病的证候分布及不同阶段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中风病发病后第3~5日、14~16日、45~50日分别为第1、2、3观察点进行辨证量化诊断调查。结果第1观察点风证(55.56%)、痰证(54.63%)所占比例较大,其次为火热证(48.15%)、血瘀证(47.22%);第2观察点痰证居首(61.11%),其次为血瘀证(46.30%)、火热证(41.67%);第3观察点气虚证(63.89%)、痰证(62.04%)、血瘀证(58.33%)所占比例较大;3个观察点中气虚证构成比明显逐渐增加,火热证、风证构成比逐渐下降,痰证、血瘀证构成比一直较高并略有增加。证候组合第1、2观察点最多的是三证组合,两证次之,第3观察点与之相反。证候组合中第1、2观察点以痰瘀(27.78%、32.41%)最多,第3观察点以虚痰(30.56%)最多。第1、2观察点分别有腑实证75%、69.44%,第3观察点有阳虚证9.26%。结论中风病证候分布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气虚血瘀痰阻可能是中风病的根本病机,建议不断完善中风病证候辨证量化诊断标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继发骨折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将近年出版的中医药书刊中常见的差错归纳为6类:不知中医医史常识的"遗篇""早产"类,不辨非常用异形字的简单替代类,不析中西医学惯用的"淤""瘀"不分类,不悉中医名词规范的"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