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defe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展现了各个地区的气候特色、地势特征等。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挖掘图片、图表的信息,更好地了解地理特征,习得地理常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思维和读图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策略;读图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2-0070-02
  引 言
  在地理学习中,地图是重要的要素,地图中往往蕴含着各种丰富的地理信息,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地理知识作为人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地理学科与历史、政治这类人文学科有所不同,其更具严谨的逻辑性与科学性,学生需要通过地图等基本要素理解地理知识。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仍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应积极探索解决各类问题的有效方式,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偏差导致学生读图能力差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少教师误解了读图能力的概念,认为读图能力仅是学生对图表的表面理解。实际上,学会读图是一种能力,能够展示学生对基本地理常识的运用及对地理图片的理解,最主要的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只有进行长时间训练才能提升对图表的理解能力。部分高中地理教师认为增强学生对图的感知就能提高学生对地图的认知,学生的地理认知提升了,就不用注重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地图是一种实用的地理言语,囊括了各个区域的地势特征。教师对读图能力的误解,阻碍了学生读图水平的提升。
  (二)教师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不少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形式过于单一,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讲解地图的表面信息,并不与学生进行互动,加之过分强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地理基础知识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理基础知识是构成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升学生地理实际应用能力的保障。例如,在进行“地形图判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等高线地形图的规律及特点等基础知识开展本节课的教学,这样,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学习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等高线的基础知识包括同一地形图上的等高线高度相等;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只在悬崖峭壁才重合;等高线的疏密反映了地形的坡度,即等高线之间的间距越大,说明地形越缓,反之,则越陡;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垂直相交,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呈现“V”形等。学生将这些基础知识运用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中,能大大提升自身的读图能力。
  (二)培养学生分辨与理解图像能力
  由于部分地图有一定的相似性,教师提升高中生分辨图表的能力,引导学生记忆部分经典地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学生做题的时间,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会看图,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地图,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看图,不被部分地图展现出的信息所迷惑,要学会从不一样的角度对地图进行探究,然后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得出正确答案[1]。教师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从多方面观察地图,在观察图时不能只从图的一个点观察,而是要从总体进行观察,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对图上的区域进行全方位的认知,如读海洋地形图时可以通过水深注记、等深线加分层设色和晕渲法表示。
  (三)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科技飞速发展,多数学校会选择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能展现很多动态的图片,使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從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天气受锋面的影响”时,教师用动画的形式将锋面过境后的天气变化展现出来,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大脑思考能力,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巧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抽象的知识更详细、更生动地展现出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合作填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读图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图片基本有两大类;一种是实物图片,也可以说是照片,能帮助学生了解山形地势、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现实状况,如黄河实景图、非洲草原实景图,这类图片可以弥补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眼界、人生阅历方面的不足[2]。另一种图片属于信息统计与反馈的图表类内容。比如,某地区最近十年的新生儿情况统计图,或者某地连续五年的年均降雨统计图、全国有色金属矿产分布图等。这类的图表并非实物摄影摄像,而是基于地理学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建立的演示图、展示图等。
  在这两类图片中,展示图、统计图的图表内容的学习难度最大,学生很容易混淆甚至漏掉其中的重要信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合作读图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读图,并把其中的重要信息填充完整。比如,在关于全球洋流分布图的教学中,教师可把图片中的文字去掉,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填图,把各个洋流的名字填写完整,如哪个是北赤道洋流,哪个是太平洋暖流,哪个是巴西暖流。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各抒己见、精确识别、纠正误区,从而提升他们的读图能力。   (五)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地理学习中,学生要学会从图片隐藏的信息中寻找答案,在读图的基础上提升综合能力。地理综合能力是指学生从地理图中挖掘信息,并通过对信息进行分析,去除无用的信息,留下有用的,然后重新组合,归纳出地理地势特点、地理规律、形成的原因及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得出答案。在这个读图过程中,学生首先要了解典型的图例,然后运用已掌握的地理常识与图上获取的信息处理遇到的难题。学生综合水平提高了,读图能力自然也会随之提升[3]。
  例如,“人口密度曲线图”中的曲线上升,表明数量增加,水平提高;曲线下降,表明数量减少,水平降低。因此,在分析“人口密度曲线图”时,学生可以看数值,数值大,则水平高,数值小,则水平低;也可以看速度,曲线越陡,变化速度越快,曲线越缓,变化速度越慢;还可以看阶段,根据转折点,可确定发展方向。学生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就可以得出某地某时间的人口密度。
  (六)注重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综合提升其地图阅读理解能力
  无论让学生分析地图信息,还是让他们根据题干自主绘制地图,考查的都是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唯有真正提升学生的此项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的读图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用文字解释图形或以图形呈现文字的习惯,使学生在读图中形成具象化和抽象化思维。譬如,在学习地形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文字说明地形图所展示的地形特点,详细说明该地的地质结构与形成过程;也可以利用教材给出的文字,引导学生正确绘制某地的地形与地质结构图。除此之外,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運用图文转换的方法,使其充分掌握图中重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
  结 语
  总而言之,地图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读图能力是高中生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助于学生从图中获取准确而完整的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找些有趣的图片,如钟乳石、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等地形地貌的图片,还有各种曲线图、平面三角形坐标图等,带领学生多看图,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使其积累更多的地理知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对地图的敏感度,指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更好地培养其读图能力。
  [参考文献]
  杨慧玲.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09):188.
  哈晓丽.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调查研究[J].科普童话,2019(40):52.
  刘中辉.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华少年,2019(19):201.
  作者简介:卓玛吉(1969.6—),女,藏族,甘肃碌曲人, 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混合式翻转课堂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与优化,也为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途径。为此,本文基于其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对教师教学及课堂效应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从培养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自适应能力、线上线下协同环境中教学实践范式的有效构建两个方面,对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以期促进高中数学教学高效高质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混合式翻转课堂;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农村教育问题依旧是我国教育部门非常重视的内容之一。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增强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水平,是推动我国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如今,部分农村也应用了“小班额”的教学模式,这对农村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机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农村课堂向“活”、向“新”发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以农村小班额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开始从传统知识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教师应以塑造学生文学素养为切入点。但从我国高中生文学素养现状分析可知,学生的文学素养比较薄弱。基于此,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学素养塑造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方法,以期促进教与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素质教育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英语基础的关键阶段,在该阶段,让学生掌握拼读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英语知识。绘本阅读与自然拼读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均有着积极意义,以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拼读能力。本文对绘本阅读与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绘本阅读;
摘 要:活泼好动、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趣味游戏,既能够顺应学生的天性,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充分体现出数学的操作性、实践性特点,使枯燥无趣的小学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趣味游戏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游戏;教学策略
摘 要:通过阅读,人们不仅可以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甄别和获取关于世界的有效、重要的信息,还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世界,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少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逐渐意识到阅读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级阅读;认知发展;阅读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当前,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已成为教师开展阅读训练的有效助手,在促进学生提升综合能力方面体现出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英语阅读训练的效果,达成预期的训练目标。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建构更加高效、精彩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初中英语;思维导图;阅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不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同时,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技巧,还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并提升思维能力。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教师可利用导学案教学法,使学生快速融入教学活动中,进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导学案;小学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做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量的积累等工作,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分析、获得感悟、积累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阐述了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关解决措施,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摘 要:城乡接合部的小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体验能够大大丰富小学语文习作内容,在提高其习作热情的同时,增强其习作的真实性。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生活体验提高学生语文习作水平。基于此,本文从生活化教学理念概述、城乡接合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生活化教学策略三方面,对利用生活化教学理念提高城乡接合部小学生习作水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城乡接合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