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熔盛大厦超高层办公楼设计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整个工程包括一栋220.35米高52层办公楼、一栋185米高48层酒店、一栋独立的6层会议中心、酒店与办公楼之间的6层酒店配套设施用房以及酒店北侧的6层展厅单体组成;整个工程由三层地下室连成一体。
  本文主要介绍办公楼的设计过程。办公楼为框架核心筒结构,核心筒均为混凝土,外围框架1~29层为钢骨混凝土柱,30~屋顶为钢筋混凝土柱,核心筒与外围框架柱之间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梁连接,楼板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办公楼建筑面积为81850平方米;结构高度为220.35米,建筑外立面幕墙高239米,52层、椭圆形塔楼,建筑功能为6层以下为办公服务和商业为主,其他各标准层均为办公。
  二、 工程超限情况:
  本工程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附录A中的规定,南通基本设防烈度为六度,但根据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编制的《南通熔盛大厦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本工程实际按七度抗震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1g;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095。根据《高层建筑技术规程》§4.2.2中表4.2.2-2关于高层建筑最大适用高度的规定本工程最大适用高度180米,而实际结构高度超过220米,高度超限22.2%。
  结构高宽比为220.35/38.875=5.67,没有超过《高层建筑技术规程》§4.2.3中7度抗震时A级高度的最大高宽比6的规定。但本工程核心筒外包尺寸为13.2×34.9米,核心筒高宽比为220.35/13.2=16.69,超过超过《高层建筑技术规程》§9.2.1中关于框架核心筒体系结构的核心筒高宽比不宜大于12的规定,故本工程必须采用增强结构整体刚度的措施。
  二层由于部分楼板缺失,在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最大扭转位移比为1.24(X向)和1.10(Y向),其余层最大位移比为1.23(X向)和1.10(Y向),超出《高层建筑技术规程》§4.3.5中关于B级高度高层建筑位移比的规定,平面稍有不规则情况。
  二层楼板缺失面积约为22%,虽没有超过《高层建筑技术规程》§4.3.6中关于楼板削弱不超过30%的规定,但本工程外框架共16跨,外框柱共16根,二层楼板开洞造成外框共7跨外框架梁缺失,占总数的43.75%;外框柱与核心筒之间共5根框架梁缺失,占总数的31.25%,仍应看作是平面不规则。
  三、 上部结构设计及分析:
  上部结构选型设计:本工程结构高度220米,按7度抗震设防,结构材料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最为可行,核心筒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为减小断面并考虑经济性,结构中部以下柱采用型钢混凝土柱,上部楼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加强层桁架均采用钢结构体系,为保证加强桁架与框架柱、核心筒墙可靠连接,在加强层上下三层范围内核心筒、框架柱内均埋设型钢。楼层框架梁采用钢筋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就结构整体而言,更接近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
  本工程平面为椭圆形,立面除北侧从34层开始边柱逐层内收外,立面没有其他突变情形,结构层高底层为5米,13、28、43层技术层层高均为5.2米,其余标准层均为4.2米,建筑方案最适合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核心筒平面尺寸为13.2×34.9米,X方向核心筒高宽比为16.69,Y方向核心筒高宽比为6.31,明显X方向刚度弱,因此控制结构X方向的整体刚度是本工程设计的关键,在方案比选时以X方向结构位移角为核心对比参数。因结构高度超规范限值較多,虽结构整体高宽比能满足7度时结构高宽比限值6的要求,但因核心筒高宽比太大,抗弯刚度明显不足,因此需要利用建筑技术层设置加强层加强结构X方向整体刚度。我们做了五个对比方案进行对比:
  表1结构方案对比
  方案 结构方案描述 第一周期 X风载最大位移角 X地震最大位移角 刚重比
  方案一 不设加强层 6.8782 1/546 1/561 1.42
  方案二 第13层设四榀伸臂桁架和周边带状桁架 6.4972 1/574 1/569 1.61
  方案三 第28层设四榀伸臂桁架和周边带状桁架 6.2895 1/630 1/599 1.63
  方案四 第43层设四榀伸臂桁架和周边带状桁架 6.5390 1/622 1/635 1.59
  方案五 第28、43层设带状桁架,不设伸臂桁架 6.5906 1/608 1/607 1.54
  注:根据《高层建筑技术规程》§4.6.3条,高度220米的高层建筑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应为1/565(0.00177)。
  
  
  从表1以及图2、3可以看出,本工程在风载以及地震作用下的结构位移效应基本相近,当结构刚度偏小时风载位移效应大,当结构刚度增大时,地震位移效应大。对结构地震以及风载效应同时进行对比分析,不设加强层的方案一位移不能满足《高层建筑技术规程》§4.6.3条的要求,方案二~四均满足。方案二~四均设四榀伸臂桁架和周边带状桁架,加强层用钢量完全相同,但对结构的加强效果不一样:(方案二)加强层设置在结构中部第28层时,结构整体刚度最大,整体位移最小,但结构位移角在结构顶部楼层较大。(方案三)加强层设置在结构下部第13层时,110米以下结构位移效应较小外,但110米以上结构位移效应均偏大。(方案四)加强层设置在结构上部第43层时, 156米以下结构位移效应偏大,156米以上结构位移效应最小。
  方案五为在28、43层设置带状桁架,减少外围框架柱的“剪力滞后”效应的影响,但对外框柱与核心筒之间的连接没有贡献,设带状加强层对结构整体加强效果不是最明显,但使结构位移效应减小到合理范围内,结构位移角突变更小,说明方案五比其他加强层方案更合理。
  结构分析:本工程分析软件选用PKPM系列的SATWE模块,用ETABS进行复核,其中加强层桁架以及斜柱等受力状态复杂的杆件设计主要以ETABS计算结果进行设计。当使用SATWE进行结构分析时,因为本结构含有斜柱、桁架等构件,结构刚度取剪弯刚度算法,结构在底层、技术层层高均比较大,底层框架梁缺失较多,造成结构薄弱层产生,为此通过试算调整,使上述楼层处结构竖向构件截面合理减小,使结构刚度满足规范要求,实际设计时适当加强这些楼层的竖向构件设计。
  本工程有三层地下室,判断结构嵌固部位很重要,直接关系到结构底部塑性铰产生的部位,决定整个结构的概念设计以及分析模型的选择。从概念设计的角度:三层地下结构,其中地下二、三层均有人防分区,但地下二层有较大面积的楼板缺失,不宜作为结构的嵌固部位。考虑本工程在三层大底盘地下室上有两栋超高层塔楼,三栋多层建筑,应将大底盘的所有上部结构底部的嵌固部位设计在地下室顶板为宜,使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在地下室顶板以上顶部位出现塑性铰,从而使各塔楼之间在地下室范围内相对水平位移减小,多塔效应减弱,结构分析时可以以各个单体模型进行分析,而地下室的多塔效应按概念设计适当加强水平构件的设计。这就要求加强各塔楼地下室抗侧刚度,使各塔楼在单体模型中满足地下室顶板嵌固的刚度比要求。
  PKPM系列的SATWE模块对于地下室顶板嵌固有多种模拟方式:第一种是结构模型不将地下室考虑进去;第二种是将地下室部分的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填0~5之间的参数,模拟回填土对地下室的约束作用;第三种是将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填-N(N为地下室的层数),模拟结构在第N层顶嵌固。这里就有以那种方式模拟结构嵌固部位更合理,上部结构设计的配筋值以那个模型更合理的问题。本工程按带1~3层地下室和不带地下室等四种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构方案为表1中的方案五,计算时带N层地下室模型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填-N),结果比较如下:
  表2 分析模型对比
  模型描述 第一周期T1 第二周期T2 第三周期T3 X向最大风载位移角 X向最大地震位移角 刚重比 备注
  带三层地下室模型1 6.5906 5.3075 3.8302 1/ 608 1/ 607 1.54 结构刚度最小,水平位移最大,构件配筋结果最大
  带二层地下室模型2 6.5455 5.2758 3.8017 1/ 613 1/ 611 1.63 结构刚度比较小,水平位移比较大,构件配筋结果比较大
  带一层地下室模型3 6.4147 5.2289 3.7726 1/ 629 1/ 621 1.74 结构刚度比较大,水平位移比较小,构件配筋结果比较小
  不带地下室模型4 6.2487 5.1564 3.7139 1/ 652 1/ 636 2.00 结构刚度最大,水平位移最小,构件配筋结果最小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总高220米(52层)的办公楼,带单层地下室(总深11.6米),以地下室的不同部位为结构的嵌固部位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的结构整体计算结构有比较大的差异,随着分析模型由基础~地下室顶板的不同层面为结构嵌固部位,结构周期由长变短,结构刚度由小变大,位移角由小变大,刚重比由小变大;因为随着分析模型的變化,结构位移反应变小,因而构件内力、配筋均有所减少。笔者认为进行基础、地下室、以及上部结构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取模型1比较合理,在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1.14条地下室顶板嵌固条件的前提下,结构整体位移以及刚重比计算应取模型4的计算结果更为合理。实际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作用效应应在模型1和模型4的计算结果之间,如果场地土对地下室的挤压作用越强、地下室刚度相对于建筑首层的刚度比越大,那么结构分析模型应越接近模型4的情形,反之亦然。本工程在进行设计时已经使地下室与首层的剪切刚度比大于2,结构的整体反应接近模型4的结果,进行基础、地下室结构设计时显然应用模型1的结果,上部结构采用模型1的计算结果是偏于安全的。因模型1~3均带地下室,而实际水平力作用下地下室的位移反应极小,而这些模型只是强制地下室水平位移反应接近0,但将地下室带在分析模型中导致整个结构刚度比实际小,因此笔者认为结构整体的位移反应取模型4更为合理。
  四、 结论及建议:
  1、 超高层结构应合理选择加强层,在可能的加强层方案下进行结构方案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案。在满足规范刚度、位移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有限加强带状加强层更优,刚度突变小。
  2、 采用SATWE分析结构整体刚重比、位移反应同计算模型嵌固部位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选择结构内力配筋等情况时,应按带实际几层地下室的模型分析;但当计算结构整体控制指标时,应以概念设计确定的结构嵌固部位进行分析。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住宅设计中如何才能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要求是关键。本文作者通过对住宅的功能空间设计进行了分析, 并且分享了作者所做的调查数据,希望对中国城市的主流住宅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现代住宅设计阳台空间开放厨房餐厨关系    任何住宅,都要满足其所处地区时代的生活方式,经济,文化技术。中国以前农业社会的住宅,在满足了基本生产生活后,没有
期刊
高频雷达的工作频段内存在大量的干扰,很难找到一段满足系统带宽要求的连续可用频段。断续谱信号从波形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在频域避开受到干扰的频段,减少了外界的干扰,同时
从现代战争的形势来看,各军种联合作战,是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主要模式。这种战争模式,客观上要求有一个良好的联合作战信息系统,以便不间断地给部队提供有效的信息。近年
随着分布式计算以及网格计算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将许多大数据量的文件从远程的数据采集中心汇聚到位于计算中心的超级计算机上进行计算、存储或者显示,通过对这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筑技术也发展迅速,高层建筑和深基础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随之而来的深基坑工程也越来越多,基坑面积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深基坑的支护技术逐渐发展成为建筑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基坑支护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岩土工程问题,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强度与稳定问题,又包含了变形问题,还涉及到及结构力学等问题。【关键词】深基坑;支护类型;支护技术一、深基坑支护类型
期刊
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个体身份的有效辨识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易于丢失和伪造,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安全性的需求。生物识别技术(Biometrics)根据人体固有的
光纤光栅传感器以其耐腐蚀、抗电磁干扰、易于组成光纤传感网络、波长编码等优点,在传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常用的复用方式受到某些方面的限制,如光源的带宽、功率
摘要:介绍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性现状,解析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性发展趋势,指出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性主要包括精神层面上的生态设计意识、物质层面上环保材料的使用、技木层面上的设计基本措施,并需要这三个方面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墙体自保温 中空遮阳玻璃 可持续性 环境保护    1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现状  可持续性建筑和可持续性发展一样,许多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可持续性建筑的研究与实践。在
期刊
强力输送带已广泛应用于矿山、港口和码头等领域,是国内外现代化生产中主要传送设备之一。由于其荷载量增加,被障碍物划伤及老化等原因而产生钢芯锈蚀、断裂或接头伸长等故障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