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师范类音乐专业开设管乐团基础课程的探索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ma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方针进行改革,承认并强化了素质教育在人的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素质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突出地位,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也在探索中日益增加。在众多途径中,开设中小学管乐团被很多学校和家庭所采纳和认可。学生乐团数量与日俱增,对管乐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新的挑战。文章试图对高师音乐专业开展管乐团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意义进行分析,以引起教育者对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高师;教学改革;管乐团;音乐专业
  注:本文系2018年盐城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高师师范类音乐专业开设管乐系列课程的探索”(2018YCTUJGY028)研究成果。
  一、管乐教育的现状与前景
  中小学管乐团的素质教育,被很多发达国家认可。放眼全球,纵观世界,凡是对教育比较重视的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开展了中小学生管乐教育。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美国有大小学生乐团4500多支,日本有大小学生管乐团3000多支,韩国学生管乐团有900多支。委内瑞拉著名音乐教育家、指挥家、钢琴家、经济学家、社会改革家阿布吕尔博士说过:“音乐能够为孩子带来精神上的富足,帮助他抵抗物质上的贫穷,培养孩子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音乐会让他们感觉来到了另一个国度,来到了另一个星球,他们的生活也许就这样改变。我更想让他们从音乐中得到快乐与希望,而不仅仅学会如何去演奏乐器。这种收获才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并將影响孩子们的一生。毫无疑问,音乐实际上是改变整个社会的一种媒介。”
  我国很多地方也开设了中小学生管乐团,2009年至2019年新增学生管乐团1000多支。聚焦江苏,近十年来新增各类中小学生管乐团数百支之多。仅以江苏盐城来看,近年来新增学生管乐团20多个,参与乐团的学生多达1300人,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学校和家庭、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可和对管乐团学习的认同。然而,管乐师资缺乏是所有开设乐团的学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制约了管乐团的发展,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值得学校和管乐教师们思考。这种问题的存在暴露出一种矛盾,即师范类院校学生毕业与失业之间的矛盾。所以地方高校和中小学音乐教师输出单位应积极迎合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方案,以解决师资供需矛盾。
  2009年四川音乐学院音乐表演系率先创办了管乐与乐队训练专业,课程设置大致包含技能课、乐器法、指挥法、队列训练、乐团管理等内容,是一个全面而复杂的体系。以培养管乐团及乐队的管理者和乐队指挥为主,以满足中小学管乐队及指挥等稀缺师资的需求为目标,培养“一专多能”的管乐教育人才。该专业并不以成为管乐演奏专家为目标,而是以管乐器演奏为突破口,更快地展开管乐相关课程的实践学习,进而掌握管乐团的理论知识和指挥能力。该专业的设立为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该专业开办至今真实就业率为100%,甚至出现了毕业生被预订的现象。
  作为地方院校,因师资问题难以做到每一门课程都配备专业的老师任教,但笔者认为可以针对师资做相应的整合,通过声部课、排练课和理论课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声部课完成技能学习,通过排练课完成乐队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论课针对管乐基础课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完成管乐系列课程的知识链。
  二、在普通高师师范类音乐专业开设管乐相关课程的可行性
  在普通高师师范类音乐专业开设管乐相关课程可行吗?笔者认为不仅可行,而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课程本身和音乐专业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管乐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学生在学习管乐基础课时较为顺利。管乐基础课对管乐器的演奏方法、乐队的组建进行研究与学习,以能够胜任学生管乐团的指导工作为目标,而不以培养管乐方面的专业演奏家为目标,所以对学生的自身条件要求不高,加之乐器种类较多,可以合理选择,使学生们更快地融入学习。
  第二,从音乐类师范专业学生的招生情况看,针对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必须对其专业主项和视唱练耳、乐理三个方面进行考核。也就是说,能够被录取的同学,都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而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是学习其他所有音乐技能的前提,同时也为掌握管乐器的演奏提供了很大便利。
  第三,音乐相关课程钢琴、声乐、和声、作品赏析、小乐队配器的开设,为管乐器相关课程的开展提供帮助,有利于管乐课程的开展。例如钢琴的学习,不仅能为管乐演奏的识谱和手指技巧提供帮助,也能锻炼良好听力;声乐学习,有利于学生们体会管乐器的歌唱状态和气息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和声与配器、小乐队编配、音乐赏析等理论课程,为管乐团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管乐团排练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基础,并且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消化理论知识。
  第四,大学阶段是人的黄金期,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无论是身体的机能还是心智的发展都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这个时期是德育、知识汲取的大好时机。
  第五,据调查,大学生更渴望形成团队,他们认为能在团队中施展才华是非常自豪的事,管乐基础课中就包含了管乐团的训练,每位学生必须在乐团的学习和训练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实现自我发展。
  综合以上特点我们发现,在高师师范类音乐专业开展管乐团基础课完全行得通,如果能够合理地把握这个机会,学生会在德育、智育方面有满满的获得感。
  三、形式与内容
  由于学生一直接受传统音乐教育,对西洋管乐器的了解很少,所以把兴趣调动作为开启管乐团基础课的重要手段,能够打破学生对管乐课程的陌生感。运用就业形势分析、管乐学习过程讲解、优秀管乐演奏展播、管乐团蕴含的优秀精神分析等多种形式,揭开管乐艺术的神秘面纱,调动学生们的求知欲,帮助学生们打开管乐世界的大门,让他们了解这个陌生的音乐区域,打消对管乐学习的顾虑,并对管乐基础课的教学目标进行阐述,简要分析和说明管乐基础课的教学大纲和计划。
  以学院为单位进行管乐课程的动员,并以选修课方式让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给予学分认可,每学年第一个学期进行。
  课程设置为“3+2+1”模式,即每周3节排练课,周期2年;2节理论课,周期1学期;1节专业实践课,周期2年。课程设置如表1。
  为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管乐团基础课,是一个一举多得的举措。首先,能够丰富音乐文化知识,扩展音乐视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其次,能够提升感受美的能力;再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体验不同形式的音乐艺术文化;最后,提升职业竞争力,拓宽就业道路。假以时日,每一位在职音乐教师都能熟知管乐团知识,了解管乐团建设的具体过程,管乐教育中所蕴含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刻苦拼搏、互相帮助、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会展现得淋漓尽致。
  经过一年的学习与训练,管乐团举办了专场主题音乐会,师生们收获满满。管乐团的学习让理论知识更加深刻,让专业技能更加熟练,让思政教育得到渗透。有的学生萌发了从事管乐专业工作的想法,有的同学开始指导学生乐队,有的同学在考编中华丽亮相,这一切的改变,也成为继续探索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2]朱汉城,穆礼弟.普通大学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与学科分布: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普通艺术类课程比较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3.
  [3]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而节奏训练对视唱练耳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教师需对视唱练耳教学提高重视度,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只有全面地分析与探究,才能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教学,可帮助学生正确地领会与理解音乐作品的含义、音乐家想要表达的情感。不同的节奏旋律代表着不同的情感,节奏较快的往往都是比较欢快的音乐作品,而节奏比较缓慢的往往都是抒
在我国民族音乐风格体系中,横向的旋律走向一向为突出部分,而旋律走向的纵向线条也随着音乐的综合性发展有了变化.传统创作大多采用西洋大小调的调式关系作为主要载体,将西方
摘 要: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视唱练耳教学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在音乐领域的成长和进步。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声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视唱练耳与声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声乐专业技巧的巩固需要关注视唱练耳,加强视唱练耳的学习能够进一步巩固声乐专业技巧。文章从视唱练耳的重要性入手,深入分析声乐专业技巧的现状,进而阐述视唱练耳对声乐专业技巧表现的影响。  关键词:视唱练耳;声乐;专业
安东尼?高迪是19世纪西班牙杰出的建筑大师,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带有明显个人特色风格的作品.顺应新艺术运动的潮流,高迪的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曲线艺术,不仅推动了当时的艺术发
钢琴伴奏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门综合的音乐表演艺术,在声乐演唱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好的钢琴伴奏可以给声乐演唱增添光彩,能够带领演唱者进入极佳的歌唱状态
近年来,各大高校相继开展音乐相关的专业课程,促进了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培养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人才.演唱是声乐教学的主要表达形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