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灵灌肠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在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采用小儿感冒灵灌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将患儿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采用小儿感冒灵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儿感冒颗粒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效果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39例(92.86%),对照组总有效32例(76.19%),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 给予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小儿感冒灵灌肠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体温恢复正常水平。
  【关键词】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感冒灵;灌肠;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3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47-01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机体组织发育尚未完善的幼龄儿童,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鼻塞、乏力等,患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数次。该病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鼻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引起严重严重并发症,如中耳炎、鼻窦炎、肺炎等,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1]。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小儿感冒灵灌肠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是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方法。本文选取84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研究,分析小儿感冒灵灌肠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入院治疗的84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49例男性,35例女性,年龄1~10岁。所有患儿经诊断均符合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标准,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鼻塞、乏力等。随机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研究组25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1~10岁;对照组24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1~10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小儿感冒灵灌肠治疗,具体方法为:将蚤休、连翘、银华、菊花、板蓝根、荆芥、薄荷组成的中药汤剂头煎和二煎得200ml药液备用,根据患儿年龄和身体状况使用剂量,<2岁给予蚤休、连翘、银华、菊花、板蓝根各8g,荆芥、薄荷各4g;≥2岁给予蚤休、连翘、银华、菊花、板蓝根各10g,荆芥、薄荷各6g。灌肠前需用开塞露清洗患儿直结肠,每次使用1~2个开塞露空壳吸取准备好的药液进行灌肠,每个开塞露空壳需吸20ml药液,吸取好后,在肛门插入开塞露头端,之后将药液缓慢挤压入肛门。患儿每天需灌肠3~6次,<2岁患儿每次灌20ml,≥2岁患儿每次灌30~40ml。灌肠过程中,若患儿不配合使药液外流,需补充药液,以保证灌肠剂量。
  对照组采用小儿感冒颗粒口服治疗,具体方法为:每天2次给予患儿小儿感冒颗粒开水冲服,根据患儿年龄给予适当剂量,1~3岁每次2~4g,4~7岁每次4~6g;>8岁每次8g。两组患儿治疗疗程均为5d,治疗期间,详细观察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
  1.3 临床结果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断患儿治疗后临床结果,以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作为临床结果评定标准。痊愈:治疗后,患儿发热、咳嗽、鼻塞、乏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温基本在正常水平;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体温低于治疗前;无效:患儿临床症状、体温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将痊愈、显效、有效作为患儿总有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数据以( ±s)表示,P<0.05表明有统计学差异意义[2]。
  2 结果
  两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均完成治疗,治疗后究组总有效39例,占92.86%;对照组总有效32例,占76.19%,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呼吸道传染疾病,在幼龄儿童中发病率较高,原因在于幼龄儿童机体组织发育不够完善,抵抗免疫能力弱,无法有效抵抗病毒入侵。该病起病急、发病快速,患儿会出现发热、咳嗽、鼻塞、乏力等症状,而且体温可在短时间内骤增,病情严重的患儿甚至会出现声音嘶哑、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3]。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普通感冒型、咽炎型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是引发该病的关键因素,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可确保患儿中枢环核昔酸系统正常运作及体温调节功能,从而维持正常体温,减轻患儿痛苦。小儿感冒灵是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用方剂,由蚤休、连翘、银华、菊花、板蓝根、荆芥、薄荷组成,这些药物均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而且菊花还能疏散风热,加强治疗效果[4]。本文选取84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研究,研究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说明给予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小儿感冒灵灌肠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总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小儿感冒灵灌肠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体温恢复正常水平,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毅军,奚肇庆.退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03):371-384.
  [2]袁永昌.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07):1246-1247.
  [3]戴春光.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与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2011,4(9C):26-27.
  [4]李曉丹.小儿感冒灵灌肠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3):20-21.
其他文献
利用盆地周缘露头、盆内钻井资料系统总结了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白垩纪的地层、古生物特征,探讨了白垩纪的古环境.白垩系划分为下统巴音戈壁组、苏红图组及银根组,上统乌兰苏
【摘 要】 目的 对精神科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实现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精神科 2013年1-12月的200例出院病例进行检查,对其中的52例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有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临床检查和用药等。结果 其中有52例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安定类有33例,抗精神病药有8例,抗生素类有4例,安坦类有4例,其他的不合理用药有3例。结论 精神科不合理用药的原因非常多,在临床中不仅要
摘要: 目的:分析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诊治的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臨床资料,总结诊治方法和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经剖宫产及子宫肌瘤清除术等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与患者的手术方式、肌瘤部位无明显联系,与肌瘤的体积大小有着密切的联系(P<
根据上半年情况,预计今年下半年电工行业将继续保持上半年的良好走势,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电工行业面临的挑战:新订单减少、原材料价格有持续走高迹象.因此,电工行业应
目的:探究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母体血清中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和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SP1)水平的表达,以及与胎儿生长受限(FG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与莫西沙星相结合用于老年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3.04-2014.04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老年性肺炎患者,随机性将其分成两组,一组31例患者应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一组31例患者应用中药与莫西沙星联合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31例患者的总疗效率为90.32%(28/31)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7.42%(24/31),差异P0.05不具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