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王者荣耀》,怎么办?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jiani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者荣耀》是时下最热门的手机网络游戏之一,在学生中十分风靡。它火到什么程度?我们先来看一组媒体报道:
  深圳的小辉,上小学五年级。迷上《王者荣耀》后,他趁父母不在家,偷了父亲的银行卡关联到QQ上,此后开始疯狂购买角色和皮肤,短短3个月,花掉了3万多元。
  四川遂宁12岁的牛牛暑假跟父母去乡下体验生活,仅待了5个小时就坐不住了,他决定瞒着父母徒步回城去玩《王者荣耀》。独自走了20公里后,被民警拦截。他说:“如果有手机,我也可以在乡下待,但爸妈不给我手机。”
  13岁男生毛毛因沉迷《王者荣耀》,手机被父亲没收,一气之下从四楼跳下,双腿严重骨折。醒来后,毛毛做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向父亲要手机想登录游戏。
  为了解周围实际情况,笔者还展开了街头调查。
  于先生吐槽:他儿子11岁,小升初时学习还不错,成绩排在年级30名,玩上《王者荣耀》后,成绩直线下降。为让孩子好好学习,他没收了孩子的手机。没想到,孩子省吃俭用攒钱买了个新手機继续玩。他再次发现,愤怒地砸了手机,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孩子哭着说:“我管不住自己啊!”
  烦恼的不止于先生一人。笔者走访时发现,《王者荣耀》在中小学生中十分风靡。少数学生因过度沉迷游戏与老师、家长顶嘴,甚至逃学、离家出走。
  这款游戏究竟有什么魔力,让孩子们为它疯狂?为打游戏,孩子屡屡失控的背后,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把孩子拉回正轨?
  孩子篇:
  它为什么这么吸引我?
  (张春雷,高一男生)
  《王者荣耀》是由腾讯开发的一款多人联机在线竞技游戏,类似于之前的《魔兽世界》。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其注册用户已超过2亿,日均在线人数达5000万,最高日活破8000万。一季度创造收入60亿,一款游戏皮肤一天就卖了1.5亿,成了全球最赚钱的手游。
  这款手游为什么如此火爆?
  正如一位伟人说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喜欢这款手游,不是因为我们是天生的网络高手、游戏高手,而是网络游戏具有新奇性、互动性、娱乐性和开放性等特点,非常契合我们的心理特点,所以它才得以风靡。
  那么,网络游戏得以风靡主要与我们的哪些心理情绪有关呢?
  一是孤独感。我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而父母都忙,不能够陪伴我们,我们倍感孤独,而网络游戏不仅可以打发时间,还可以交到不少朋友。
  二是刺激感。学习压力大、内容枯燥,而网络游戏新鲜、紧张、惊险、刺激,很吸引人。在网络游戏中,我们可以上天入海、杀人放火,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必承担任何后果,自由放松,无拘无束。
  三是成就感。在网络游戏中,我们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获得成就感、认同感和价值感。特别是对某些学习不太好的孩子来说,网络游戏不仅能逃避现实,还能通过充值买装备,不断提高战斗力,从而找回失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具体到《王者荣耀》这款手游,我个人感觉,一是操作简单,易上手。不论水平高低,哪怕是初级或低龄玩家也能很快上手。二是画风清新,吸引人。相比《魔兽世界》《炉石传说》等网游,《王者荣耀》的画风与日本动漫接近,因此吸引了很多的女性和低龄玩家。三是画面流畅,更方便。游戏画面、画质做了相应调整,对设备要求偏低,更加适应手机终端,这无疑吸引了更多玩家。四是可以利用碎片时间。短的20分钟就能打完一局,加上流畅连接,即使掉线也能很快接上继续打。
  另外,学生们如此成群结队地着迷于《王者荣耀》,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网络游戏早已成为我们新的社交需求和社交方式。在学校,大家都玩这个游戏,如果你不玩,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如果别人聊的内容你听不懂,就会有一种强烈的被孤立的感觉。为融入团队和集体,很多同学也会跟风去玩。
  家长篇:
  沉迷网游的孩子有未来吗?
  (卢实,孩子上初二)
  我的儿子15岁,非常痴迷《王者荣耀》。他在没接触这款游戏前,成绩一直在班里保持10~15名,我们父子之间的沟通也比较顺畅。他上初二前,为方便联系,家里给他用的是非智能手机。上初二后,得知周围不少同学都在玩《王者荣耀》,他心里痒痒的,知道我们不会给他买智能手机,便到爷爷、姥爷家,游说老人给他买,最终得逞。
  为收回孩子的智能手机,我们是鼓励的、表扬的、严厉的话都说了,但是统统无效。孩子被逼急了,说如果不让他玩游戏,那他就不上学了。其中细节我不再描述,总之大人身心俱疲,却毫无办法。
  因为《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是要天天练的,否则会被降级、封号,结果孩子天天必须打游戏,和同学联机,早了深夜12点睡觉,晚了凌晨两三点才睡。不是光我家孩子这样,周围好几家的孩子都如此,可见这款游戏的影响力。我实在看不下去,便约束孩子不让他打。结果孩子的反应简直像要了他的命!因为如果游戏中断,就会被封号,前面的辛苦练级就白费了!孩子以前也打过网络游戏,但是不沉迷,电脑设上密码,家长就可以有效管制。但是现在的随机游戏,家长怎么管制?再说,家长还得去工作,得养家糊口,不可能分分秒秒地盯着孩子。
  当我在网上看到有家长不让孩子玩网游,导致孩子跳楼自残的报道,我害怕了、认怂了,谁让我就这一个孩子呢?但是,沉迷网游的孩子有未来吗?我越想越苦恼,有时甚至有想哭的冲动。
  教师篇:
  手游成了新时代“黑网吧”
  (蒋潇,某中学老师)
  我比家长更痛恨看到孩子们沉迷手机游戏的样子:那种专注、迷恋、爱慕、笑逐颜开……这些表情是我们当老师的一直渴望从孩子脸上看到的,却也是他们一点点都不舍得给予我们的。
  如今社会已经高度信息化,手机的功用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购物、导航、游戏、停车、挂号、点菜、休闲社交、拍照修图、听歌K歌等,无所不能,无所不包,为什么我们还要苦口婆心地反复教育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手机?难道他们不会用吗?   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对成年人来说,手机的作用利大于弊,因为成人有足够的自控力,不会轻易沉迷,我们不会打游戏打到凌晨3点,因为我们知道第二天要上班;我们不会花大价钱去买游戏装备,因为我们知道挣钱有多么不易。
  但是,孩子们会因为玩游戏太爽了,而忘记一切。
  一位家长告诉我,他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梦想是攒钱买部手机玩《王者荣耀》;小区里,我遇到三个小学生,围在一起聊彼此的游戏装备;公交车上,我前面坐着两个高中生,一路聊的都是游戏……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黑网吧”是毒害孩子的“凶手”,现在智能手机普及了,手机游戏产业繁荣发展,智能手机成了新时代的“黑网吧”。
  同时,让我担心的还有被《王者荣耀》扭曲的历史。小学生都还没学过真正的中国历史,结果游戏印象先入为主,会对历史造成误读,比如,在《王者荣耀》中,荆轲成了女性,诗仙李白变成了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诸葛亮的职业则是法师等。
  专家篇:
  与其封杀,不如引导
  (张华,资深教育专家)
  最近,在不少负面新闻传出后,《王者荣耀》的制造商为平息事态,赶紧宣布推出并试运行全新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希望通过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对未成年用户采取保护。事实上,这些措施均能被轻易破解。让孩子不沉迷游戏,不能仅靠技术手段,更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引导、教育和约束。
  日常生活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戒掉游戏瘾呢?如果使用打骂等激烈方式阻止孩子打游戏,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阳奉阴违。我的建议是,家长可以陪孩子玩他们喜欢的游戏,这样不仅能深入了解孩子痴迷游戏的原因,还能在游戲中和他们互动,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陪伴和关爱。家长与孩子一起玩游戏时,要限制玩游戏的时间,帮助孩子培养自制力。比如,写完作业才能玩,一次只能玩半小时等,这些规矩定好后就不能打破。
  此外,要培养孩子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平时,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外出旅行、参观博物馆、进行户外运动等,让孩子接触广阔的世界,培养他们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心和兴趣。放假时,应尽量陪孩子去公园、动植物园接触大自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让孩子爱上一两个体育项目,如游泳、乒乓球等。如果孩子在生活中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可以大大减少对手机游戏的依赖。家长最好保证孩子每天1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千万不要因为工作忙、图省事,就让手机陪伴孩子。
  下面6件事,是父母再忙也要陪孩子做的,如果您还关心孩子身心健康的话。
  1.陪孩子吃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过近10年的数据收集,发现父母陪孩子吃饭好处很多。首先,常和家人吃饭的孩子成绩好。其次,父母可教会孩子餐桌礼仪,让孩子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而不是只考虑自己。再次,在大人陪同下,孩子会吃得更健康。
  2.陪孩子写作业。父母“陪读”可以帮孩子平稳起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3.陪孩子玩游戏。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家长不引导、约束孩子,孩子就很容易放纵自己。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游戏,并有意识地控制玩的时间和内容。此外,还要引导孩子玩玩户外游戏和手工游戏,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4.陪孩子运动。父母最好每周抽出一天陪孩子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爬山等,父母要发现孩子擅长的运动并给予鼓励。
  5.陪孩子逛书店。父母带孩子到书店“泡”半天,告诉他们哪些书是有意义的,激发孩子对书籍的兴趣。
  6.陪孩子参加比赛或集体活动。孩子参加重要比赛时,父母的加油、鼓劲很重要。孩子的集体活动父母也可参与陪同,这样能增加孩子的群体意识,从而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如果孩子独立意识强,不喜欢家长陪同,也不用勉强。
  编后
  最近,青少年因沉迷手游《王者荣耀》而失控的新闻接踵传来。腾讯公司在得知《王者荣耀》给青少年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后果后,积极应对,推出了所谓的最严防沉迷措施。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孩子们采用买卖账号、多账号轮登等方式轻易就能破解,从而继续游戏。许多家长在看到孩子沉迷网游的表现后焦虑不安,心慌不已,不惜采取强硬手段逼迫孩子交回手机,企图把孩子与网络世界隔离起来。
  这样做有无作用?有,但作用十分有限。
  信息时代,电子游戏已是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这是难以逆转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纵观网络游戏,从《征途》到《魔兽世界》,再到现在的《王者荣耀》,游戏产品推陈出新,游戏产业蓬勃发展,如果家长不能顺应潮流,只知一味阻拦,不仅无法标本兼治,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与好奇心,从而让他们更加沉迷。
  要想解决问题,“疏堵结合”可能是一条更好的路。相关的职能部门要制订更细致、可行的游戏管理机制,避免青少年大规模、长时间地接触网络游戏;家长、老师应对青少年进行合理引导,让他们有节制地对待游戏产品,同时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娱乐渠道,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这样才可能将孩子从网游中“解救出来”,否则,即使禁了《王者荣耀》,还会有《张者荣耀》《李者荣耀》冒出来。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女儿长大,图书馆里藏秘密  从上小学起,女儿就喜欢看书。我家附近的图书馆是她每周都会光顾的地方。上高一在学校住宿后,女儿每周五晚上才能回来,但她去图书馆看书的习惯一直保持着。前些日子,女儿在图书馆认识了一个梦想考上北京大学的高二学长。  从那以后,我发现一向不太注重外表的女儿开始变得爱打扮了。每次去图书馆之前,她都会精心捯饬一番:换上漂亮的衣服,在脸上有痘痘的部位涂上BB霜,还要在镜子前照来照去。
13岁儿子有了女朋友  儿子强强13岁,刚上初一不到两个月,我就意外得知,他竟然有了女朋友。告诉我这个消息的,不是老师,而是和儿子有了朦胧感情的那个女孩的妈妈。  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儿子去学校出板报了,我独自在家做家务,忽然接到一个陌生女性的电话。她有些犹豫地说:“我也不知怎么说好,我女儿小芬是你儿子的同学。”  一种不安的感觉涌上心头,凭着做母亲的直觉,我觉得儿子惹事了。  果然,小芬妈妈告诉
英 国家长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是孩子形成独立人格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小孩不是白纸  我们小时候常听到:“小孩是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家长以为小孩子也跟白纸一样,大人教什么,小孩子将来就长成什么样。一位英国朋友说,西方人过去也有“白
问: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经常看到有朋友在兜售商品,还要求先付款后发货。我想买,却又不放心。请问,微信购物要注意些什么?微信购物能享受7天无理由退货吗?  李向平(江苏苏州)  律师说法:通过微信朋友圈平台实施商品交易,需要配套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措施,包括身份认证、登记备案、信用评价、支付保障等,以保证商品的质量和交易的安全。目前,微信朋友圈对商品信息的展示,一般只是卖主自己或好友的使用感受,并无详细商品
日前,道路安全媒体信息交流会公布的数据显示,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我国0~17岁儿童伤害致死的第一位原因。我国每年约有2万名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为减少儿童道路交通伤害事故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控制车速、减少酒驾、佩戴头盔、使用车内儿童约束系统等十大保护儿童交通安全策略。  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汽车与儿童关爱基金主任杨晨指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注儿童的交通与乘车安全,不仅是家
喜欢小动物是宝宝的天性,只要条件允许,每个宝宝都想拥有一个活玩具,但是,是否允许宝宝养宠物是家长的难题。  养个宠物有啥用  【案例1】举棋不定的淘淘妈  4岁的淘淘非常喜欢狗,央求妈妈给买一只,被妈妈拒绝,理由是没精力照顾,于是淘淘自告奋勇,说照顾狗狗的事他全包了。见妈妈还是摇头,淘淘很伤心,再在小区里遇到狗狗,他就蹲下来逗狗,恋恋不舍。淘淘妈看在眼里,酸在心里,有心满足儿子的心愿,又怕招惹麻烦
生活中的一些感悟,或许只有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才能深刻领悟到。比如老爸的宽厚胸怀和高尚情操,值得我终生学习和修炼。老爸为人处世的方法是:对钱没有概念、对人没有仇恨、对事儿不计较,吃得下、睡得着、想得开。老爸以他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我们全家,他的这些为人处世之道也渐渐变成了我们的家风。  1964年,爸爸从郑州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开封工作。当时他的一位女同学,家是开封的,却被分到了驻马店的新蔡县。女同学想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曾几何时,这句话成了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的最好理由。因家境贫困,山西的单亲妈妈邓敏一度拒绝补课,自己主抓儿子的学习。但儿子上初中后,成绩下降,她又渐渐无力辅导。眼见老师课上“不尽力”,课外开补习班,她只好随大流,咬牙带儿子“上了车”。可昂贵的补课费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终于,她承受不住压力,愤而反抗——  重金读名校仍难逃补课  2015年9月1日,38岁的邓敏把儿子邓元斌送
众所周知,爱顶嘴是4岁孩子的显著标志。目睹孩子从听话的乖宝宝摇身一变成了爱顶嘴的熊孩子,许多父母不适应,出于本能,会镇压孩子的叛逆行为,由此引出许多家庭矛盾,但孩子的顶嘴行为往往不会就此消失,反而会愈演愈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先来了解孩子顶嘴背后的真相,然后再寻找应对的策略。  孩子顶嘴的真相  心理学研究证明,2~4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逆反期,他们会通过说“不”“才不是”等不合作言词
北野武在日本被称为:和卓别林一样的奇才!他是著名导演、编剧、演员,还是家喻户晓的笑星、主持人、脱口秀大咖。他拍的好电影数不过来,《花火》《菊次郎的夏天》《坏孩子的天空》《大逃杀》,得过无数国际大奖。人生走过大半,经历了起起落落的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想起小时候的玩伴,现在不是工人、出租车司机,就是黑道混混。他们和我哪里不同?没有,只有母亲不同。冥冥之中,是母亲为我选择了命运。”  北野武在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