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干预中的临床效果评估

来源 :健康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yn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糖尿病;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166-02

前言: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更是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较高[1],依据现代流行病学的调查可知,糖尿病患者对于自身血糖的控制达标率较低,仅有39%,而患者对于血糖的控制会直接影响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如果血糖控制差会导致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从而直接影响糖尿病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2],因此对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帮助患者提高其血糖控制达标率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即旨在研究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干预中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选取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选取例数合计为100例,选取时间区间为2014年1月~2014年12月。
  100例糖尿病患者的纳入标准为:
  ①年龄在35~85岁之间。
  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糖尿病患者。
  ③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完成本次实验的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心、肾、肝、肺等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情况的患者。
  ②无法配合护理干预工作的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
  对照组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龄(44.31±2.88岁)。
  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5.92±3.17岁)。
  对比2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等数据,P值
其他文献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163-0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免疫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一类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该类患者主要特征为:血小板下降、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等[1]。考虑到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干预措施。本次重点分析评价综合护
目的:探讨银染法检测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基因5′端微卫星多态性的可靠性.方法:用银染法和放射自显影法分别检测相同样本DNA的AR基因微卫星多态性,比较二者结果.
目的观察
【关键词】护理;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心身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164-02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护理干预逐渐受到关注,尤其对患者身心健康的护理,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来为患者舒缓不适,提升治疗安全性[1-2]。本次研究,纳入观察对象60例(均为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研究开始时间2016年5月,结束时间2018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164-01前言  当前,在外国的临床研究中,临床护理模式应用较为广泛,不仅适用于内科,同时对于急性病症,慢性病症也十分受用[1]。作为一种慢性病症,对糖尿病进行控制,无法应用单独药物处理,同时在对糖尿病患者护理进行中,经常出现血糖波动、不遵
目的探讨双腔球囊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球囊充气,气道内充气、测压定位气胸肺漏气支气管方法,并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4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丝线固定、Swan
患者男,47岁,因胸闷、气短1个月于2010年3月2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出现胸闷、气短,无其他伴随症状,半个月后出现双下肢浮肿,在外院予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并出现全身关节疼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家园;流动人口2型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165-01前言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1],多发病于35-40岁之后,在糖尿病患者中占比九成以上,目前尚无办法完全治愈[2]。2型糖尿病若任由发展,会产生严重的相关并发症[3],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危害患者生命健康。本研究就流动人
目的 探讨外周血人乳腺珠蛋白(hMAM) mRNA的变化在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Nested-RT-PCR)技术检测6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化
北京医科大学创建于1912年,初创时名称为“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1923年改称“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1927年,与北京大学等八校合并为“京师大学校”,此后校名几经更迭.自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