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c0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佛教文化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特别是汉语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現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汉语语音理论的影响;二对汉语词汇有着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量和内容;三是促进了汉语的文体、修辞发展。
  关键词: 佛教 汉语 影响
  大约在公元一世纪两汉交替时,佛教通过西域传入我国内地,并逐步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政治、经音乐、社会生活及建筑学等,对我国文化,特别是对汉语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谈谈看法,主要从三个方面简而论之。
  一、对汉语语音理论的影响
  佛教文化对中国音韵学的影响,主要反映和表现在反切和字母的创造、四声和等韵图表的出现和发展等方面。
  1.反切:是古人的一种注音方法,用两个汉字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其声母,切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佛教传入中国后,许多印度高僧来中国传经说法,当时的佛经用梵文写成,印度高僧要宣讲佛经,就要学习汉语。而中国人要学习佛经,首先要学会梵文,梵文本质是一种拼音文字。在这种语言文化的长期交流中,在梵文拼音方法的启发下,译经的僧侣和对佛经感兴趣的文人们创造了反切法。宋·沈括《切韵之学》选自《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中曾有记载:“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汉人训字,止曰‘读如某字’,未用反切。”反切法的通行,使人们逐渐重视音节的和谐和声律美。
  2.字母:汉语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最初没有字母这一说法。据何九盈先生研究,字母缘自梵文摩多(梵文mata),最初由佛门信徒从梵文翻译而来,传入中国后,当时音韵学家用它表示声母。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一些人就开始采用梵语辅助学习汉语的读音,从而创新出一种字母标音的方法,而这种方法随着汉语的发展不断完善。目前在汉语音韵学史上被多数人认可的汉语声母,据传由唐末一个和尚守温在佛经翻译的过程中,由梵文字母得到启发而创造,守温给每一声类规定了一个代表字即字母,创造除了三十字母,后人在基础上又增加了六个。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字母》:“三十六字母,唐以前未有言之者。相传出于僧守温,温亦唐末沙门也。”可见汉语“字母”是受了梵文的影响才创造出来的。所以,佛教可以说为汉语的字母拼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四声:据陈寅恪先生考证,四声被明确定为平、上、去、入,是在西汉末东汉初佛教传入以后,起源于佛教徒转读佛经和唱梵音。所谓转读佛经和唱梵音,《大藏经》卷十三中释慧皎高僧转经师说:“咏经则称‘转读’,歌赞则号为‘梵音’。”意思是在宣讲佛经时,有讲有唱,讲则为“转读”,唱则为“梵音”。学者于景祥提到,“宋齐之后,随着佛教的盛行,佛经转读势所必须,因为读经不仅诵其字句,还要传其音节。咏经为转读,歌赞为梵音,汉字单奇而梵音重复,为适应歌赞转读,则要求参照梵语拼音,求得汉语之转变,由此反切之法出现,四声之学产生”。梵文佛经在颂唱时声调抑扬顿挫、平仄有致,受这种拼读方式的影响,当时关注汉语语音的文士们开始研究汉语音节结构,在结合中国五音的基础上,研究并确定了四声。
  4.声韵学:是音韵学的分支,由于汉字象形文字的属性,对于音韵的研究一直不太重视。佛教由于梵文却恰恰相反,非常重视音韵学。宋代历史学家郑樵所著《通志七音略》的序文说:“释氏以参禅为大悟,通音为小悟。”可以看出音韵学在佛家学术中所占的地位。唐代时候,由于四声、字母的形成,中国的声韵学得到一定的发展,约在唐朝时期出现等韵图表,这些图标以声为经,以韵为纬,纵横排列的排列方式和方法,据考证来源于佛教悉昙章(梵文字母叫悉昙siddham),智广《悉昙字记》云:“悉昙十二字为后章之韵,如用迦字之声对阿、伊、瓯等十二韵呼之,则生得下迦、机、岣(是金旁);次用怯(是单人旁)字之声,则生得怯(是单人旁)、欺、丘等十二字……”由此可见,佛教对汉语声韵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汉语音韵表达形式更丰富。
  二、极大丰富了汉语词汇量,充实了汉语词汇系统
  1.极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在佛经翻译的过程中,很多词语被创造出来,如五蕴、法界、缘起等;佛教译词、借用词也被大量引入汉语词汇,如佛、魔字、僧、因果、报应、上西天等一些词语,而且在传入中国后,很快便突破佛教用意的本来范围,引申出了新的意义,已经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一部分;在翻译的过程中,汉语中的很多词汇被借用来表达佛教义理,如心、空、真、关等,增强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和生动性。
  2.充实了汉语的日常用语、成语、俗语谚语和歇后语等。汉语有自己的原生成语,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衍生出了很多成语。据统计,现代汉语成语中直接与佛教文化有关的就有三百多条,如借花献佛、牛鬼蛇神、牛头马面等。还有一些成语如一丝不挂、三生有幸、三头六臂等,这些成语的意义虽随着汉语词汇的发展意义有所变化,但是透过追溯它们的语源,仍然可以看到佛教文化在汉语成语中留下的印迹,这些词语已经成为汉语熟语系统的重要部分。
  三、促进了汉语的文体、修辞发展
  佛典的传译输入了许多新句法,汉语在借鉴的基础上,在原有的一些修辞方式上发展出了新的句式和修辞方式,如颠倒词序、排比句法等。僧侣们为了吸引普通百姓,在传教时经常采用如夸张、比喻、象征、比拟等多种形象语言来吟唱佛经故事。佛典中常用超常而奇特的夸张手法,绝非我国上古三皇五帝传说可以比拟,这些修辞方式给中国文人巨大的冲击,被文人广为借鉴,有助于汉语修辞的发展。
  综上所述,佛教文化的传入,对汉语造成深远的影响,积极的方面表现在促进音韵学发展,丰富汉语词汇系统,促进汉语文体和修辞,使得汉语更富表现力和韵味。但同时有一些消极影响,佛教的迷信色彩和因果报应观表现在汉语词汇里,这些词语反过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这人们的思想观念,关于这点我们需要正确辨析。
  参考文献:
  [1]孙昌武中国佛教文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黄群.佛教对汉语词语的影响[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7
  [3]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保护层面回采期间过大落差断层构造时瓦斯治理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朱仙庄矿8煤和10煤层间距和瓦斯赋存状况,提出了保护层过断层采取强推并采用拦截钻孔预抽卸压瓦斯治
会议
摘 要: 本文从哲学角度分析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的人性主题,讨论小说中人物的象征意义,由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影响分析人性恶的缘由,从时代背景、宗教教义和哲学发展角度阐述文明理性与野蛮专制的较量和结果。  关键词: 《蝇王》 人性 哲学意义  《蝇王》是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这部寓言形式的小说,借助儿童的视角,探讨深刻的人性问题,突出人类天生
该文介绍了核闪光防护电光快门的工作原理、新电极材料的基本工艺,以及性能测试结果。
摘 要: 《一九八四》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于20世纪40年代末所著小说,堪称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奥威尔向读者描绘了极权主义令人窒息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极权主义社会,通过对这个社会中一个普通人生活的细致刻画,揭示了任何形式下的极权主义必将导致人民甚至整个国家成为悲剧。全书以外党温斯顿·史密斯与内党奥布兰之间的谈话解释了双重思想和极权主义的目标,其中奥布兰的
目的:通过对运行病历进行质量控制,提高病历质量。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运行病历进行环节质量控制,共抽查824份运行病历,对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结果:各项签字缺失、病
该文介绍了NAUMEI软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运行流程、计算方法及其参数,并给出该系统的重要特点,最后给出了计算实例。
该文介绍了某镭厂经过近20年的生产后,厂房、设备等受到污染的情况。镭厂核设施在退役治理中,针对不同的污染工程和不同的照射途径,采取一系列辐射防护措施,以达到安全治理的目的
讨论了世界各国关于核电厂抗震设计基准地震动的最大地面运动加速度的取值问题的现行作法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就审评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容易产生分歧和误解的问题,如拟合设计目标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