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多回击负地闪放电过程的甚高频辐射和传输特征分析

来源 :大气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ai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短基线时间差甚高频(VHF)辐射源定位系统对一次多回击负地闪放电过程进行详细研究发现,负地闪的预击穿、梯级先导、直窜先导及回击后云内放电过程伴随有较强烈的VHF辐射。结合同步观测的闪电快、慢电场变化资料,分析VHF辐射源时空发展特征发现,预击穿阶段辐射源在云中的放电通道为双向发展,平均速度均在104 m s-1量级,预击穿下行分支直接转化为梯级先导,并产生多个分支通道同时向地面发展,先导平均速度在105 m s-1量级。继后回击之前先导过程均产生多个分支通道,直窜先导平均速度在105~106 m s-1量级,新开辟的梯级先导速度在105 m s-1量级。闪击间及地闪后期云内放电活动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辐射源从闪电起始区域发展,进一步延伸云内闪电通道。地闪后期多次负极性K变化过程(Kitagawa and Kobayashi,1958)主要表现为负极性流光沿之前的正极性电离通道快速发展,平均速度在106 m s-1量级。
其他文献
国家气象中心业务运行的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GRAPES-MESO(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 mesoscale model)在升级到4.0版本后采用了与以往版本不同的三维
利用东亚沙尘复折射指数数据和较新的植被分布对区域气候—沙尘耦合模式(Reg CM4-Dust)的沙尘光学特性和沙源区域进行了更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沙尘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对东亚冬季风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引入沙尘效应后,东亚大陆绝大部分季风区对流层低层冬季风环流增强。同时,对流层中、上层中低纬度纬向风增强而中高纬度纬向风减弱,导致中高—中低纬度之间纬向风经向切变加强,从而有利于中高纬度冷空气向南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