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营销背景下的“艺商工”复合型服装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改革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3345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体验经济时代,面对市场新的消费特点,服装院校如何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进行创新是能否满足社会需求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我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引入体验营销模式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教学思路,积极实施教学探索和改革来适应企业的需求,构建“艺商工”复合型服装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与就业率,以此吸引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学生资源,提高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办学的竞争力。
  关键词:体验营销;艺商工;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7-0149-03
  从行业需求和服装专业的知识结构来看,不同层次的服装院校,培养的人才规格应是不同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目前的服装教育办学层次模糊、教育职能重复。就服装人才的培养而言,虽然许多学校也在提倡培养艺工相结合的人才,然而培养符合目前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级服装设计人才,显然不只是艺工相融合就可以实现了,还需要结合“商”科知识结构和实际操作技能。因此,根据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大学服装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大学服装教育的发展方向,构建有特色的服装人才培养模式显得非常必要。目前,中国服装服饰行业的领袖品牌80%以上都将总部或设计中心、销售中心设在了上海,世界公认的国际奢侈品牌90%以上已落户上海[1]。上海正成为国际、国内大牌服装的聚集之地,各品牌各企业对具专业教育背景服装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以我校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来探索本项目主题,通过教学实践和相关的教学平台建设,增加学生的就业通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有实际意义和可行性,也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有利于研究成果的推广。
  一、“艺商工”复合型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思路、特点与研究对策
  (一)“艺商工”复合型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思路
  “艺商工”复合型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是:创建和强化艺术、营销和技术三者结合的教学特色,建立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创新校企合作途径,拓宽产学研研究平台,培养适应体验经济时代发展需求的“艺”(创新设计、组合搭配和陈列展示等能力) “商”(营销管理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工”(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复合型服装实用人才。通过社会、企业、学校联合培养,综合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推动学科发展和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服装产业升级输送合格人才。
  (二)“艺商工”复合型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1.研究视点的创新。围绕上海发展都市型工业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结合本校的办学特点,以整合教育资源和知识交叉为手段,以提升学生整体业务素质和增强专业能力为核心进行立体化培养。把历史与现实、专业与市场结合起来,采用艺、商、工等多学科的成果,对服装教育培养模式作立体式的研究,为我国高等服装教育分层新途径的开辟做出示范。
  2.互动教学观的确立。确立课内课外一体化的互动教学观,通过理论研究结合实践过程,学分化管理、案例式、课题式学习,将优质教育资源纳入高级服装人才的整体培养方案,全方位、全程性地培养适应性与开拓性兼具的高级服装复合型人才。遵循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工作路线,通过反复的教学实践和对比研究,逐步建立完善“艺商工”复合型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及保障机制。
  3.多方互动实践机制的引入。促进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的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室和实习基地的互动,形成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多赢局面。通过多维实践平台的建设和运作,增加学生与市场的沟通了解,增加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率,帮助企业选择人才、培养人才和稳定人才队伍。也有利于提升学院专业的办学影响力。
  (三)“艺商工”复合型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策
  1.确立“艺商工”复合型服装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时尚设计与服务产业建设需要,能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的策划与研究,具有较强的设计创造能力与市场服务意识以及动手搭配能力,掌握服装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运作知识,以及把握时尚潮流并进行流行预测的基本方法,能在服装艺术设计领域与营销服务领域及艺术设计机构从事设计、管理与行销等多方面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培养过程。根据服装产业需要,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修订新的教学大纲。新大纲和培养计划将科学划分专业知识体系、通识体系与相关知识的比例问题;注重课内与课外、学校与企业的结合问题;完善教学环节和改革考核制度等。
  3.创建“艺商工”复合型服装设计人才课程体系。根据我国服装教育发展方向和我国服装产业需要,科学设置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各个教学模块,围绕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方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增加新的应用性教学内容,突出服装设计人才的知识交叉和复合型能力结构的培养,促进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并有机地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里,构建“艺商工”复合型服装设计人才课程体系。
  4.引进教育资源,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建设,优化知识结构;创建高规格的实习基地、校内服装实践平台,建立新颖、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多种渠道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根据教学计划把企业专家、行业精英和商场主管请进校园和教室,丰富行业知识,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二、“艺商工”复合型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根据目前我国服装产业对高级服装人才需求的特点,确立高级服装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提出本专业的知识教学体系、素质培养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制订服装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兄弟院校调研、用人单位问卷调查、企业管理人员访谈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回访,革新教学模块、修订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形成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分段实施计划商定教学模块与授课形式。
  在专业教学课程革新中,我专业瞄准知识交叉与能力复合并进的方向,去除没有专业支撑力的课程,突出“艺商工结合”特色的专业知识结构,及时补足更新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以提升学生整体业务素质和增强专业能力为核心进行立体化整体培养。   以《服装款式设计》为例,《服装款式设计(1)(2)(3)》是我专业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分三个教学周期进行,是从基础的服装设计入门逐渐深入到具体的成衣设计实践与操作,最后结合市场完成具体的成衣品牌设计企划和成品的操作训练。之前的课程主要进行流行趋势分析、市场调研、成衣设计实战能力的培养(即注重以设计能力为主体的“艺”)。改革后,课程内容增加形象专业诊断、服饰二次设计、搭配展示等环节内容,采取课堂讲授、市场调研、设计练习、商场实地搭配、实物陈列展示、客户模拟服务、全班交流讨论,行业专家点评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不仅了解和掌握服装设计人员应该具备的知识与技能,还能得到形象设计顾问基本素质的全方位训练。另配合新增的《服饰终端销售与管理》(以营销管理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为标准的“商”)、《服装陈列展示》(以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为标准的“工”)等专业课,强化学生们对品牌服装设计、搭配展示、销售服务一体化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贯穿到设计实践中,得到全方位、全程性的拓展训练。区别于以往的《服装款式设计》课程的地方是专业性更强,更符合当前市场趋势,主要针对消费者着装需求和服饰整体风格内涵表达这一块的内容来进行基本的设计与搭配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以及产品设计与搭配的整合能力。有丰富设计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团队可根据企业实际的阶段性需求,将产学研项目导入课程,形成有创新思维表现形式的目标顾客专业诊断、成衣品牌系列设计、组合、搭配、展示、销售服务的分段一体化企业服务流程。确立课内课外一体化的互动教学观,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纳入高级服装人才的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强适应、开拓性强的高级服装复合型人才。
  在“艺商工”实验教学体系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上,进行以下方面的尝试:
  1.创建高规格的校内服装实践平台。根据教学需要,结合产业最新发展,我院改革原有教学设施,重新改造和建设了多个不同功能的向学生开放的实训室,根据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从功能性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型实验。如培养艺术创造力的服饰品设计实验室、立体裁剪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服装技术实验室、工艺基础实验室、服装CAD机房;培养学生信息采集与分析能力的,如信息研究采集中心等;培养学生销售服务及陈列展示能力的,如服装营销陈列实训室等。实验室实施开放式管理,为学生实践环节的学习创造了条件,许多课程教学直接在实训室进行,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和保障。
  2.建立新颖、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生产、教学和科研三者有机结合培养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模式[2]。我院与多家优秀的现代服装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把企业代表请进校园来创新教学形式,根据教学计划逐步安排不同领域和职位的行业专家进行课堂授课、讲座、指导与承担评委,丰富专业知识结构。
  3.建立完善“艺商工”复合型服装人才培养实践性教学环节。专题设计实践中,可结合合作企业实际的阶段性需求,设立主题竞赛:如服装品牌季节开发设计、品牌某主题服饰搭配展示比赛等。在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中,学生不仅要深入设计部门和生产部门,通过与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的接触,使学生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受到生产技术工作的严格规范化和科学技术严密性的熏陶[3]。还应到店铺终端进行跟班劳动,了解服装店铺运作的过程,同时扩大专业知识面,使学生在市场第一线获得专业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销售服务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我课程组成员注重收集课堂信息及行业知识变量,制定保障项目实施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健全教学反馈调整机制。通过团队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进行“艺商工”复合型服装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根据实施方案,完善课程和教材建设,引进实用课题内容,设计主题情景,制作相应课件资料与教学资料。按照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工作路线,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修订完善高级服装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过程、各环节的衔接关系以及需要调整的授课内容,需要改进的授课方法等保留研究过程材料,以备考核与评价。
  三、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服装教育要不断更新观念,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不断积极改革服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艺商工”复合型服装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是以服装产业发展背景为依托,以服饰企业需求为导向,结合本校的办学特点,以整合教育资源和知识交叉为手段,以提升整体业务素质和增强专业能力为核心进行的立体化整体培养。把历史与现实、专业与市场结合起来,采用艺、商、工等多学科的成果,对服装教育培养模式作立体式的研究,希望能提供一套可供借鉴的教学运作机制,推动学科发展和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努力培养出服装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的复合型服装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桦.当代国际奢侈品产业探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P86.
  [2]陈六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及其动力机制的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1,(3):77-79.
  [3]廖青.坚持艺工融合,构建新时期服装人才培养体系[J].纺织教育,2009,(5):31-33.
其他文献
研究航天用纳米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测量了不同粒子体积份额的航天用纳米流体雷诺数500~4000范围内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和摩擦阻力系数,详细讨论了雷诺数和纳米粒子体积份额对
<正> 一九五四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收到峄县文化馆送来铜垒二件(图版壹、贰)。器高28.5,口径21.3,腹径36厘米。口绿环有铭文(图一、二),为:"隹(惟)正月初吉,丁亥,不白(伯)夏子自乍(作)(阝尊)(尊)垒,用蕲(?)(眉)寿无彊,子=孙=永宝用之。"两垒同铭,其一"子"字似无重文。大腹,上为细钩曲纹,中为蟠虺纹一道,接以垂叶纹,内作蟠虺(图三)。制作规整,殆战国初期作品。一垒缺环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及汽车的普及,交通安全逐渐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问题之一。尤其在夜间,由于道路环境光线不足,最易发生较大交通事故。文章介绍道路照明对驾驶员
提出了非线性液晶光信号放大器的原理、结构和系统,理论分析了光信号放大器的实验结果。研究表明,这种光信号放大器,由液晶光敏介质组成,这种光敏介质,能够接收已调制的信号
促进城乡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是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关键举措。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
词是语言中最小且能独立运用的基本加工单位。和拼音文本书写系统不同,在中文书写文本中词与词之间缺乏明显的视觉词边界信息。那么,中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是如何将文本切分成
在汉代雕刻中,受到当时文化影响,此时的雕刻作品具有两种审美质能.本文以它的两种审美质能为论点,探讨出这两种审美质能的特征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目的:探讨部队干休所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保健的方法。方法:调查68例部队干休所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保健。结果:被调查的老年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的心理问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36例NSCLC组织APE1、VE
目的:采用双生子设计的定量遗传分析方法研究儿童个性和心理健康各维度的遗传度;引进家庭环境相关的评定量表(PSDQ、FAD-GFS、SLE、FSQ、FLQ、EFQ),评价其信效度;分析家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