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举行“青春自护 平安厦门”青少年自护教育活动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s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為做好2017年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工作,依托厦门市青少年宫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服务队的专家力量,厦门市青少年宫将安全自护与心灵自护有机结合,聚焦交通安全、诈骗防范、心理健康、女童保护等重要主题,多维度解读自护技巧,提升心灵能量与自我保护能力,为心灵与生命保驾护航,四百余名青少年及家长在活动中直接受益。
  亲子共同成长的安全知识课堂里,热心公益活动的全国“最美警察”交警大刘与青少年家长面对面,畅谈交通安全与反诈骗的话题。
  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大刘与家长孩子们别样互动,用生动的案例、独特的授课方式讲授科学的自护知识。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活动的孩子还学以致用,将大刘安全知识课上的内容带到了学校的班会课上,让更多的同学受益。
  亲子共同体验的快乐家庭剧沙龙中,“心灵小屋”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袁艺老师带领25组家庭开始“快乐家庭剧”的心理沙龙体验。借助游戏和绘画的魅力,孩子在想象与创造中表达并展现自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家长在活动中了解孩子的心声与期待,提高亲子沟通的技巧,改善现有的亲子状态,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康乐二小的活动上,三百多名六年级学生相聚一堂。“心灵小屋”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缪雪萍老师,带来一场生动幽默的心理讲座,普及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缪老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如何应对青春期烦恼的方法,分享了结交朋友的经验。
  此外,为了提升青少年自护教育的实效,厦门市青少年宫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微博平台针对安全知识及青少年自护教育活动进行宣传,开设安全自护知识专栏,内容涵盖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女童保护与自我保护、防范意外伤害和侵害行为、防拐反拐等方面,向青少年及家长普及安全自护的知识,进一步深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效。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面临的窘境在于:学生个体意识突出,集体观念与公民观念散漫;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等候依赖的心态强烈,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淡漠。在这样的背景下,“班级命名”的最大意义在于:把个人的生存意义转化为集体存在意志,这是和谐教育与价值教育的一个必要内容。    《温州中学“班名命名”实施办法》(2007年11月修订)  一、“班级命名”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班级自命名,  第二层次为学校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