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书花片寄朝云 谢稚柳先生书法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eSu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艺坛上,谢稚柳先生堪称是位大家,他在绘画、书法、鉴定等方面,均有非常精深的造诣。特别是对于古书画的鉴定。这与他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有关,他从小就心追手摹学习陈老莲,探索陈洪绶的艺术道路。陈洪绶古拙的画风和超逸的书风,成为他朝思夜想的追摹对象,时间一长他的书画风格都像陈老莲了,他对陈洪绶的艺术人生作了深入的研究,二十五岁那年在《京沪周刊》上发表了《陈老莲传》,初露头角,使人侧目。他十九岁初到南京工作时,就经常到博物馆去观赏古书画,他对每幅古书画的追溯源头的研究,不仅对他书画艺术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同时鉴赏水平也不断提高。在重庆期间又应张伯驹之请至西安观看了张伯驹收藏的许多国宝级书画名迹,使其大开眼界,他与张大干同去敦煌,对敦煌艺术的研究和美术史的研究,使他在每个时代的画页上都留下了他抚摸的指痕,这为他古书画鉴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早在1962年,谢稚柳和张葱玉、刘九庵先生成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三人小组成员,到全国务大博物馆鉴定古书画,所见古书画不计其数。到1983年出任中国古书画鉴定组组长。发表了大量鉴定论文,出版了专著《鉴余杂稿》。经他鉴定确定了柳公权《蒙诏帖》是珍品,将过去的假案彻底推翻。发现了王羲之《上虞帖》的唐摹本确认《论书帖》和《小草千字文》为怀素真迹。(叶鹏飞论谢老书法艺术)这一切都说明了他在书法史的研究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辽宁博物馆,他亲眼看到了张旭《古诗四帖》的原作,此帖在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究竟是否是张旭所书,一直是个悬案。谢老细致而切实的研究了其用笔的风格和渊源,明确地指出是张旭真迹无疑。张旭草书用笔“笔端逆折、锋正势圆”的特点尽在其中,并以草书衍变历史规律为证据,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指出杨凝式《神仙起居帖》和黄山谷《诸上座帖》皆是师法张旭《古诗四帖》而来。因为杨凝式、黄山谷二帖的书风都有张旭书风之余绪。从而廓清了《古诗四帖》在艺术上所应有的不朽价值和崇高地位。谢老也由此深深地被张旭的草书艺术所吸引。他精心双钩了《古诗四帖》作为更好的学习研究。
  1966年,史无前例的红色风暴席卷了中华大地,作为反动学术权威的谢老,首当其冲地剥夺了人生的一切权利,那个时候只有亲自双钩的张旭《古诗四帖》是他的精神支持,他被张旭的艺术魅力所征服,不管批判多凶狠,一有机会就钻研张旭的书法艺术,他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张旭书法研习。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叙》中称张旭“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十艮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中,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鱼虫,草木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书法家所感悟到的,正是从事物的表面现象直抵其内心世界,内在的精髓,内在的神韵。谢老当年在逆境中,就是这样孜孜不倦的努力。经过几年的磨练,为时代所迫,反而孕育了他书法艺术的突飞猛进,下面这幅字是谢老1978年所书,是谢老书风顶盛时期的作品:
  锦帷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苟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片寄朝云。重今同志属书即正之,戊年十一月在湖上康楼,稚柳。(附图34×136cm)
  1978年十一月,韩天衡兄与谢稚柳先生来杭州,住在南山路103号康楼,这幅字就是那天晚上天衡兄请谢老为我写的。
  书法最能体现一个人的风格,谢稚柳先生早年学颜楷汉隶,后学陈老莲行书,草书方面上溯黄山谷、怀素,最后倾一生心血研究张旭,所以他的草书笔笔饱含韧性,刚与柔、曲与直、方与圆、枯与湿、白与黑、虚与实……诸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竭尽变化,而都在法度之中。谢老的书法富有书卷气,整幅书法充满了学者气息,谢老的人品、书品、画品、鉴定权威,名满天下,更赢得了人们的敬仰。
  咏谢老狂草
  笔自疏狂格自高,腕底生风自寂寥。
  短长肥瘦各有态,法度森严出前朝。
其他文献
曾见袁松年晚年以钢笔书扇面。此所仅见者。  佘惠文书陈君励(1925-1984)《莺啼序》长调论历代书法。麦华三誉为“揭阳二绝”。  吴子玉深喜坡翁五言之“曾醉西湖雨”,曾刻一章:凡写荷辄钤其上。  陈健(1924-?)弃儒从医,蔡起贤赠以冠首联:“陈砚不磨孔孟墨,健毫改写歧黄方”,极工稳。  香江陈文岩、业医、誉满海隅,虽浸濡西学而雅擅诗词,其感事讽时,咏物怀人之作,去陈言,弃僻典,明白晓畅,已
期刊
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2000年秋季拍卖会中国书画(古代)专场出,有一件定名为“张若澄甘蕉文石”的拍品。画写甘蕉一株,背倚湖石,前有幽兰二丛,湖石后修竹数竿。甘蕉婀娜多姿,湖石玲珑剔透,修竹亭亭玉立,满纸雅韵清气。款署:“甘蕉文石(隶书)。炼雪道人制。直庐清暇临文衡山笔。”钤白文方印“雪道人”。画幅左方有白文方印“晴岚居士”。画幅左卜角钤有“一日不厌百回看”、“钦训堂珍藏”、“素菊居士鉴赏图书”三
期刊
程砚秋藏《玉霜戏曲钞本》550万成交      在中国嘉德550万成交的这批千余册戏曲钞本为程砚秋旧藏,内有大量珍贵稿本和抄本,如清顺治十年抄本《太平钱》等。钞本中有许多珍贵的王尺谱和身段谱。多为秘不示人之演出剧本,是程派京剧艺术的精华总结,对研究有清一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极具史料文献价值。    祁承业祁彪佳家族文献受追捧基于文献背后所蕴的家族文化史    今秋中国嘉德、上海嘉泰都见有祁承蝶家族文献
期刊
战国时期的铜镜,镜体一般比较轻薄,形制大多为圆形。镜钮主要有弦纹钮、镂空钮、桥形钮、兽钮、半环钮等。弦纹钮是战国铜镜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形式为桥形钮背上均有一至四道凸起的弦纹。钮座一般为圆形和方形。镜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平缘,另一种是素卷缘,分为低卷缘和高卷缘。纹饰一般采用主纹和地纹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还出现错金银、镶嵌绿松石、透空等特种工艺。  本文收录的战国铜镜可分为山字纹镜、龙纹镜、凤纹镜、
期刊
两千年来地处川西富庶平原地区,四面环山的成都历史上经历的战火相较于中原地区要少得多,也比中原任何地区要富饶得多。这种环境造成了成都人与世无争、进取不足的个性,也养成了成都人休闲的习惯。  行走在成都街头,您可以发现这里最流行的三件事情。就是麻将、喝茶、摆龙门阵。无论是在市区的大街小巷,锦江两岸,还是在旅游圣地杜甫草堂、武侯祠等等,您都可以看到四下摆开的麻将局,到处回荡着劈劈啪啪的麻将牌撞击的声音。
期刊
身兼“八德”推歙石    砚乃“文房四宝”之一,性质坚固,百世不朽;是融绘画、书法、雕刻等各种艺术特色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通过对其源流的探讨,使我们能够看到砚在文字书写中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砚磨之具,砚是与墨、笔伴生而发展的,至迟在秦代就出现了。到了汉代,不仅有文献记载而且出工实物都证明砚已普遍使用。  历代论砚,当以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鲁砚、信州砚、温州砚、灵壁砚、贺兰砚、
期刊
在人们的印象中,由于“胡服骑射”典故,好像骑马者在汉代最多是身处欧亚东部草原民族的形象,而在中原,汉人用马多为驾车的牲口,还少有骑马者形象。可是我在滇青铜器的人物形象中却看到众多骑马者的形象。一般关于居滇之民,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述,是椎髻、耕田、有邑聚,即农业民族的特点,为何在大量滇青铜器上却频频塑造骑马者的形象一典型的游牧民族特点的形象呢?查阅古代世界史,约公元前s至3世纪在广阔的欧亚东部
期刊
顶级书画作品价位居高不下      备受瞩目的陆俨少《杜甫入蜀诗意图》是这次书画拍卖最大的亮点。这本册页是陆俨少先生的名作,圈内人称之为“陆俨少第一册”。拍卖师宣布从800万元起拍,应者颇多,价格攀升到1000万元以后,竞争主要在408、302、245三位买家当中展开,最终价格定位在1200万,由245号买家夺得。  吴昌硕的《桃寿千年》为场内的另一亮点,本件作品为海派大师吴昌硕先生晚年的经典作品
期刊
瓷器及工艺品:王定乾如愿购得元青花《锦香亭》图罐数件高端瓷器流拍清乾隆掐丝珐琅莲花纹酥油茶盖罐10,760,000港元创掐丝珐琅器世界拍卖纪录    “重要中国瓷器”及“重要中国工艺精品”总成交额244,553,600港元,总成交率(以项目计算):55.11%,总成交率(以价值计算):56.632。  令人瞩目的元十四世纪中期青花《锦香亭》图罐,拍前标注“估价待询”,现场给出的底价是2000万港元
期刊
云南清代民间职业画家的层出不穷,固然有社会历史的根源,但有一个人对云南职业画坛的推动作用也不可抹煞,此人就是杨毓兰。杨毓兰是昆明人氏,字晚亭,活跃于清乾隆时期,是清代云南职业画家中时代较早、影响较大的一位。难得的是,他不仅精通书画,而且教授弟子,桃李遍布三迤,著名的画家李诂就出之他的门下。  杨毓兰年轻时曾壮游祖国名山大川,眼界辽阔、气度不凡,虽是以画笔作为谋生工具,但他的作品却不失文人画的书卷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