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结核19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ac0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结核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探讨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1962年至 2001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结核 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就诊或手术时已有十二指肠不全性或完全性梗阻.本组诊断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和十二指肠镜,术前确诊率 68.4%.病理类型最常见为炎性增生型( 14例),其次为溃疡增生型( 3例)和溃疡型( 2例).病变部位:十二指肠球部 2例,十二指肠降部乳头开口以上 6例,乳头开口以下、降部与横部的结合部 10例,水平部 1例. 19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恢复顺利,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十二指肠结核早期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和十二指肠镜可帮助确诊.如出现梗阻等并发症,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根据病变部位而采用相应术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经皮冠脉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溶栓治疗对梗死后心绞痛的影响。方法 对 97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分为PCI组、溶栓组及常规治疗组 ,观察治疗后梗死后心绞
目的探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证实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40例患者中,有37例在术前的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得到确诊,另外3例虽图像质量不佳,超声仍怀疑PA-VSD,无一例漏诊.结论超声心动图对PA-VSD可获得可靠诊断.在超声探测中注意观察肺动脉闭锁的水平、左右肺动脉有无融合、肺血管及右室发育状况、肺
自CHIARI 1896年提出早期发生的肠道外激酶前体激活导致了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以来,经过100多年的研究,虽然A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大多
目的:回顾性研究板层和穿透性联合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病的效果.方法:对12例全角膜病变实施板层和部分穿透性联合角膜移植.手术将板层角膜巩膜病变切除,作中央部分穿透的植床,取新鲜尸体眼球,制作相应的角膜植片,植片与植床对应间断缝合.术后跟踪随访.结果:12例角膜植片术后均保持或恢复透明,裸眼视力0.1~0.2者4例,0.2以上者8例.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被控制,没有虹膜前粘连和继发性青光眼并发症出现.结论
目的探讨γ射线对白血病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并从细胞水平初步探讨牛磺酸对肿瘤细胞受辐照后MMP-2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加不同剂量牛磺酸的白血病细胞株K562在60Co γ射线15 Gy照射12 h后收集,经凝胶上样缓冲液处理后采用Western-blotting分析各组细胞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 15 Gy吸收剂量阳性对照组细胞MMP-2表达量明显增加,阴性对照组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氟对体外培养大鼠乳鼠颅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维生素C的拮抗作用.方法酶消化法分离成骨细胞;AlamarBlue摄入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方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力.结果氟化钠浓度0.10~1.00 mmol/L刺激细胞增殖,细胞活力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00 mmol/L以上细胞活力下降,抑制细胞增殖;0.01~0.05 mmol/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第2内含子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Intronic,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Intronic VNTR)位点和启动子区VNTR位点(5-HTTLPR)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传递不平衡分析方法对来自上海、西安和吉林的总计314个精神分裂症简单核心家庭进行分析.结果三地单独及合并样本的传递不平衡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多态位
内皮素-1(ET-1)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为两种强有力的血管收缩因子,已被广泛研究.近年来,人们通过大量体内、外实验发现,ET-1及AngⅡ还具有促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蓄积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