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赛”,对于教师来讲,是指各种教学基本技能大赛。教师应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自我定位出发,重视各级各类的专业比赛,并积极参与各种专业比赛,从比赛中发现问题,增长经验,探索真知,改进方法,从而达到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目的。“研”,即指科研。科研是教学的基础,正所谓“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赛”与“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两条重要途径,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树立“以赛促教”“以研促教”的观念,提升教学技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温伟标,现任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教育局教研室政治教研员。从2001开始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级长工作,有着多年毕业班教学的经历,备考经验丰富。从参加教学工作的第二年开始,参加过校级、镇极、区级、市级教学基本功比赛,承担各级教学公开课数不胜数,逐渐形成了“疯狂政治”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欢迎。从2001年刚参加教学开始就深入研究教材、中考,自行编写教学辅导资料、导学案、中考备考复习指导资料等,至今已经编写过粤教版七、八、九年级和北师大版七、八、九年级思想品德同步练习,粤教版九年级中考备考复习资料,北师大版九年级中考备考复习资料。因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出色,曾多次获得校级、区级优秀教师、优秀级长等称号;多篇关于课堂教学、复习备考的学术论文獲各级评奖。
一、谈“成长之路”——“赛”与“研”促我成长
“什么是名师成长的最佳路径?”方主编(《少男少女·教育管理》杂志执行主编方观生)的这个问题,让我重新思考了一遍我16年的教师生涯。我想,我今天能成为区教研员,能够在一些场合做一些讲座,可以归纳为两个字——“赛”与“研”。
“赛”:因为当年被分配到了一个最偏远的山区学校,全校只有我一个年轻的政治老师,所以从参加教学工作的第二年开始,我就多次被选参加校级、镇级、区级、市级教学基本功比赛,承担的各级教学公开课也是数不胜数。这个过程很痛苦,不断地磨课、不断地否定之前的设计、不断地失败、不断地成功。每一次赛课的结束,犹如一次重生,涅槃的过程肯定是非常痛苦的,但重生后的改变与完善带来的成就感却让自己非常愉悦,专业技能也得以急速地提升。
“研”:刚参加教学工作,无论是因为深处偏远山区,少了城市生活的诱惑,还是本着一颗为山区教育尽点力的想法,都让我静下心来深入研究教材、中考考纲、考题,自行编写教学辅导资料、导学案、中考备考复习指导资料等。至今已经编写过粤教版七、八、九年级和北师大版七、八、九年级思想品德的同步练习、导学案,粤教版九年级中考备考复习资料,北师大版九年级中考备考复习资料。深夜两点还坐在二手的Windows 95的纯屏电脑前敲打着键盘,看着学生拿着自己命名为“步步为赢”的一体机印刷的简陋的中考复习资料认真地备考,那个心情比喝了蜜还甜、还满足。“研”的过程,可以让自己熟知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各年中考考纲、考题,专业知识越来越丰富,让自己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备考上都得心应手。
现在成了教研员,“赛”与“研”还是没离开过,“赛”成了指导青年老师参加“赛”课,成了与其他县区教学质量的比“赛”;“研”更加成了自己的最本职的日常工作,研究的面更广、研究的度更深。“赛”与“研”也让自己涉足的平台更高更大。
二、谈“好老师”的标准——“德”与“能”敬畏教育
“在你眼中,好老师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早在读书的时候就想过,工作时也不断地拷问自己。我还是坚持最初思考得出的结论:不敢说做一个“好”老师,至少坚持做“好”一个老师。
“做一个‘好’老师。”这个“好”会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评价,如一个严格的老师,在纪律好的学生心中是好老师,在纪律不好的学生心中就是一个讨厌的老师;在家长的心中是好老师,可能在学生心中就不好。所以我永远不敢说自己能做一个“好”老师,因为满足不了所有人心中的“好”的标准。
“坚持做‘好’一个老师。”把老师放在了职业的位置,评价一个职场人员,当然就是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了。而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是有量化标准的,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标的,可以通过不断的锤炼让自己提升的。
教育在于老师的言传身教,用强大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去影响和培养学生,保持对教育、对课堂的一种敬畏的态度可以让我们获得不断提升自己人格魅力和发展自己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动力。
三、谈有效管理课堂——“投入”与“激情”活力课堂
对于“如何有效管理课堂?”这个问题,可以用我经常在评课的时候跟老师们说的一句话来回答,就是:“你自己不投入课堂,就没有资格要求学生投入课堂。”
“投入”有三个层次,课前“投入”精力去设计好一节课,课中“投入”激情上好一节课,课后“投入”时间反思总结好一节课。没有课前的“投入”,课中无论你怎样激情四射、唾沫横飞都如无根之水,浇不透学生渴望知识的心田;没有课中的“激情”,课前的精心准备就好像电影《战狼2》只请“小鲜肉”去主演一样,创造不了票房的奇迹;没有课后“投入”的反思,你的课堂只能是一场“烟火”,过后就不会璀璨。
“敬畏课堂”是“投入”的原动力,正是对教育事业、对教师职业、对教学课堂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才会让自己不断投入激情于课前的备课、课中的导课、课后的反思以及不断地进行专业提升。记得在2012年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时,闫德明教授给我们布置的一道作业:概括讲述“我的教学风格”。我把我的教学风格表述为“疯狂政治”,借用李阳的“疯狂”表述我对课堂的管理理念,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学生。
四、谈优秀毕业班教师的必备素质——做好几个“一”
在一次中考备考讲座中,我跟大家讨论过这个话题——毕业班老师专业成长有效策略分析。我认为,要想成长一个优秀的毕业班老师,要做好以下几个“一”:研究一次课程;研究一次课标;研究一下新课程理论(核心素养);研究一次考纲、考题;研究一次教学模式和策略;命一份题;编一次备考复习资料。
研究课程是为了理解学科课程设置的背景、原因、目的;是为了理解课程所负载的价值观、理解课程改革的趋势、理解新课程实施的方式与方法。研究课程可以让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新的教育理念有一个大的提升,让自己可以与时俱进,而不至于“吃老本”。作为一个毕业班老师,代表着一所学校一门学科的“门面”,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教育教学理论。
研究课标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落实课程目标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师通过一系列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最终落实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是能否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关键,也是教学的灵魂,它指引着教学的方向,并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解读通透了课标,才能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中有的放矢。作为毕业班老师,面临的是整个学段的知识的全面复习,研究课标可以让帮助构建知识体系,复习时有条不紊。
研究考纲、考题,命一份题,编一次备考复习资料是为了让自己更加了解中考的命题要求、命题趋势,让自己制定的备考策略更加有效、高效,而不是在做大量的无用功。中考成绩涉及学生的前途与命运,作为毕业班老师,保持一种敬畏之心,引导学生用最高效的方法完成备考,考取成绩。
温伟标,现任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教育局教研室政治教研员。从2001开始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级长工作,有着多年毕业班教学的经历,备考经验丰富。从参加教学工作的第二年开始,参加过校级、镇极、区级、市级教学基本功比赛,承担各级教学公开课数不胜数,逐渐形成了“疯狂政治”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欢迎。从2001年刚参加教学开始就深入研究教材、中考,自行编写教学辅导资料、导学案、中考备考复习指导资料等,至今已经编写过粤教版七、八、九年级和北师大版七、八、九年级思想品德同步练习,粤教版九年级中考备考复习资料,北师大版九年级中考备考复习资料。因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出色,曾多次获得校级、区级优秀教师、优秀级长等称号;多篇关于课堂教学、复习备考的学术论文獲各级评奖。
一、谈“成长之路”——“赛”与“研”促我成长
“什么是名师成长的最佳路径?”方主编(《少男少女·教育管理》杂志执行主编方观生)的这个问题,让我重新思考了一遍我16年的教师生涯。我想,我今天能成为区教研员,能够在一些场合做一些讲座,可以归纳为两个字——“赛”与“研”。
“赛”:因为当年被分配到了一个最偏远的山区学校,全校只有我一个年轻的政治老师,所以从参加教学工作的第二年开始,我就多次被选参加校级、镇级、区级、市级教学基本功比赛,承担的各级教学公开课也是数不胜数。这个过程很痛苦,不断地磨课、不断地否定之前的设计、不断地失败、不断地成功。每一次赛课的结束,犹如一次重生,涅槃的过程肯定是非常痛苦的,但重生后的改变与完善带来的成就感却让自己非常愉悦,专业技能也得以急速地提升。
“研”:刚参加教学工作,无论是因为深处偏远山区,少了城市生活的诱惑,还是本着一颗为山区教育尽点力的想法,都让我静下心来深入研究教材、中考考纲、考题,自行编写教学辅导资料、导学案、中考备考复习指导资料等。至今已经编写过粤教版七、八、九年级和北师大版七、八、九年级思想品德的同步练习、导学案,粤教版九年级中考备考复习资料,北师大版九年级中考备考复习资料。深夜两点还坐在二手的Windows 95的纯屏电脑前敲打着键盘,看着学生拿着自己命名为“步步为赢”的一体机印刷的简陋的中考复习资料认真地备考,那个心情比喝了蜜还甜、还满足。“研”的过程,可以让自己熟知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各年中考考纲、考题,专业知识越来越丰富,让自己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备考上都得心应手。
现在成了教研员,“赛”与“研”还是没离开过,“赛”成了指导青年老师参加“赛”课,成了与其他县区教学质量的比“赛”;“研”更加成了自己的最本职的日常工作,研究的面更广、研究的度更深。“赛”与“研”也让自己涉足的平台更高更大。
二、谈“好老师”的标准——“德”与“能”敬畏教育
“在你眼中,好老师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早在读书的时候就想过,工作时也不断地拷问自己。我还是坚持最初思考得出的结论:不敢说做一个“好”老师,至少坚持做“好”一个老师。
“做一个‘好’老师。”这个“好”会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评价,如一个严格的老师,在纪律好的学生心中是好老师,在纪律不好的学生心中就是一个讨厌的老师;在家长的心中是好老师,可能在学生心中就不好。所以我永远不敢说自己能做一个“好”老师,因为满足不了所有人心中的“好”的标准。
“坚持做‘好’一个老师。”把老师放在了职业的位置,评价一个职场人员,当然就是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了。而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是有量化标准的,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标的,可以通过不断的锤炼让自己提升的。
教育在于老师的言传身教,用强大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去影响和培养学生,保持对教育、对课堂的一种敬畏的态度可以让我们获得不断提升自己人格魅力和发展自己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动力。
三、谈有效管理课堂——“投入”与“激情”活力课堂
对于“如何有效管理课堂?”这个问题,可以用我经常在评课的时候跟老师们说的一句话来回答,就是:“你自己不投入课堂,就没有资格要求学生投入课堂。”
“投入”有三个层次,课前“投入”精力去设计好一节课,课中“投入”激情上好一节课,课后“投入”时间反思总结好一节课。没有课前的“投入”,课中无论你怎样激情四射、唾沫横飞都如无根之水,浇不透学生渴望知识的心田;没有课中的“激情”,课前的精心准备就好像电影《战狼2》只请“小鲜肉”去主演一样,创造不了票房的奇迹;没有课后“投入”的反思,你的课堂只能是一场“烟火”,过后就不会璀璨。
“敬畏课堂”是“投入”的原动力,正是对教育事业、对教师职业、对教学课堂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才会让自己不断投入激情于课前的备课、课中的导课、课后的反思以及不断地进行专业提升。记得在2012年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时,闫德明教授给我们布置的一道作业:概括讲述“我的教学风格”。我把我的教学风格表述为“疯狂政治”,借用李阳的“疯狂”表述我对课堂的管理理念,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学生。
四、谈优秀毕业班教师的必备素质——做好几个“一”
在一次中考备考讲座中,我跟大家讨论过这个话题——毕业班老师专业成长有效策略分析。我认为,要想成长一个优秀的毕业班老师,要做好以下几个“一”:研究一次课程;研究一次课标;研究一下新课程理论(核心素养);研究一次考纲、考题;研究一次教学模式和策略;命一份题;编一次备考复习资料。
研究课程是为了理解学科课程设置的背景、原因、目的;是为了理解课程所负载的价值观、理解课程改革的趋势、理解新课程实施的方式与方法。研究课程可以让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新的教育理念有一个大的提升,让自己可以与时俱进,而不至于“吃老本”。作为一个毕业班老师,代表着一所学校一门学科的“门面”,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教育教学理论。
研究课标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落实课程目标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师通过一系列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最终落实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是能否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关键,也是教学的灵魂,它指引着教学的方向,并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解读通透了课标,才能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中有的放矢。作为毕业班老师,面临的是整个学段的知识的全面复习,研究课标可以让帮助构建知识体系,复习时有条不紊。
研究考纲、考题,命一份题,编一次备考复习资料是为了让自己更加了解中考的命题要求、命题趋势,让自己制定的备考策略更加有效、高效,而不是在做大量的无用功。中考成绩涉及学生的前途与命运,作为毕业班老师,保持一种敬畏之心,引导学生用最高效的方法完成备考,考取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