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64排Light speed CT对甲状腺癌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甲状腺癌患者30例,均经64排Light speed CT动态增强扫描,评价64排Light speed CT增强的方式和特点。结果:甲状腺癌可单发或多发,病变均边缘模糊不清,肿瘤位于左叶9例,右叶16例,双叶3例,峡部2例;食管受侵5例,气管受侵5例,颈动脉鞘血管受侵8例,静脉脉癌栓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3例,肺转移、骨转移及脾脏转移各1例。结论:64排Light speed CT动态增强扫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评价癌向周围侵犯的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甲状腺癌 CT 诊断研究
甲状腺癌是颈部最常见的肿瘤,属于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1]。甲状腺癌的主要表现为颈部肿块,多为无意发现[2]。2009~2011年收治甲状腺癌患者30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回顾性地分析、评价CT增强在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09~2011年收治甲状腺癌患者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30~75岁,平均46岁。30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其中乳头状癌23例,滤泡状癌6例,髓样癌2例。
检查方法:应用64排Light speed CT进行检查。患者仰卧于颈部过伸位,先平扫,层厚5mm,层距5mm,自甲状软骨至颈根部,延伸至胸廓入口水平。保持体位不变,用高压注射器自右前臂静脉注射碘帕醇(370mgI/ml)50~80mm,注射速率3.0~5.0ml/秒。注射后分别于动脉期25~30秒,静脉期60~70秒进行扫描。图像0.625mm建薄重建,通过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如VR、MPR、MIP等技术,进行进一步处理分析。
结 果
肿块表现:甲状腺癌可单发也可多发,病变均边缘不清;肿块最大径2~16cm。12例肿瘤内出现钙化现象,形状各异,钙化率40%。增强扫描30例肿瘤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可见其中出现破边状、晕圈状、壁结节状及裂隙状等强化征象。
侵犯邻近结构情况:30例中,食管受侵5例;气管受侵5例;颈动脉鞘血管受侵8例,其中2例出现静脉脉癌栓。
淋巴结转移情况:颈部转移13例,其中同侧转移10例,双侧转移1例,对侧转移1例;6例增大淋巴结伴钙化,增强淋巴结强化较明显,2例淋巴结囊性变。肺转移、骨转移及脾转移各1例。
讨 论
甲状腺部位的组织含碘量丰富,较其他部位要高,而且具有双层被膜,在影像上密度明显高于邻近肌肉组织,能与周围组织明显区分开来。而甲状腺病变常能导致病变部位的组织含碘量的变化,在平扫时较易被CT发现[3]。CT增强后含碘造影剂的血液分布仍以正常腺叶实质内含量多,故增强后图像显示密度差异即肿瘤部位较正常部位明显减少更为显著[4]。CT增强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肿瘤的大体病理形态,对鉴别肿块的囊实性非常有帮助。甲状腺肿瘤的CT增强后可见以下征象:肿瘤的病灶均无完整包膜,这种征象在乳头型腺癌中较为多见。病灶轮廓模糊,增强后也显示轮廓不清,此种情况以隐灶癌较为多见。肿块内结构紊乱,增强后有囊、实性及钙化等结构混杂其中,可有囊壁增厚或形态不规整,在乳头型癌、滤泡型癌中皆可见。当肿块内见大片低密度及中心坏死区,强化由周边向中心区递进,中心为裂隙状[5]。当CT强化出现这些征象,应高度考虑肿瘤为恶性的[6]。有研究者认为,微钙化可作为肿瘤是否恶变的指标,甲状腺钙化是因为出血、坏死、上皮变性所致的,良恶变皆有可能,因此,钙化不是癌变是否恶性唯一的指标。但是,也提示了在日常工作中,遇见多发性病变,要注意有无合并恶性变的可能,结节无完整强化环、甲状腺边缘不清楚、多灶微钙化时及颈部淋巴结增大等都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本组甲状腺癌的钙化率40%,其中6例呈单纯砂粒状的钙化,可为恶性的指标,主要为乳头型癌。
由于甲状腺癌常与其他疾病并存或在其他疾病的基础上恶变,其中以结节性甲状腺肿和乔本病多见,并且甲状腺的CT影像多变,这给术前准确诊断带来了困难。甲状腺周围组织器官的侵犯是诊断甲状腺癌的确定征象。当甲状腺癌向邻近脏器侵犯和转移时,可蔓延到其气管,在气管内,肿瘤表现为快速不均衡生长,容易畸形生长蔓延到气管后壁,而一般不会压迫气管,从而使气管前移,如是良性的即为均衡性生长。一般恶性的甲状腺肿瘤,它的颈部淋巴结病变一般与甲状腺内的病变性质相似。
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边缘大多规则,无明显外侵征象;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占大多数[7]。淋巴结的肿大可伴有液化,所以无增强后的强化环。当甲状腺内有病变同时伴有肿大淋巴结时,如立即诊断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常可导致误诊[8]。甲状腺瘤伴有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是转移的征象,当增强后有强化的液化淋巴结肿大更是转移的可靠征象。CT和全身131I显像可以判断肺、骨及脾脏等器官是否转移,转移灶大小、多少及范围情况。
综上所述,CT动态增强扫描可反映甲状腺癌的血供动态变化过程及无完整强化环等特征,有助于对病变性质的判断,但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①研究样本量较小。②当病灶较小或分化程度较好时,因容积效应或血管与正常组织接近,导致病灶不能明确显示。③少数弥漫性肿大或病灶多发的病灶中,CT影像所提示的病变往往与病理采样之间存在差异性,还有待以后不断改进与总结。
参考文献
1 白耀.甲状腺病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341.
2 守军,张岩,高标.男性甲状腺癌26例临床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27(2):120-121.
3 白人驹,张云亭,冯敢生.内分泌疾病影像学诊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5.
4 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诊断[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67.
5 钱兵,沈海林.甲状腺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研究.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8,18(2).
6 Kakos SK,Scope CD,Chalmoukis AK,et al.Relative risk of cancer in sonographically detected thyroid nodules with calcifications[J].J Clin Ultrasound.2000,28(7):347-352.
7 罗德红,石木兰,罗斗强.甲状腺癌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758-760.
8 罗德红,石木兰,李复.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36-39.
关键词 甲状腺癌 CT 诊断研究
甲状腺癌是颈部最常见的肿瘤,属于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1]。甲状腺癌的主要表现为颈部肿块,多为无意发现[2]。2009~2011年收治甲状腺癌患者30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回顾性地分析、评价CT增强在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09~2011年收治甲状腺癌患者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30~75岁,平均46岁。30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其中乳头状癌23例,滤泡状癌6例,髓样癌2例。
检查方法:应用64排Light speed CT进行检查。患者仰卧于颈部过伸位,先平扫,层厚5mm,层距5mm,自甲状软骨至颈根部,延伸至胸廓入口水平。保持体位不变,用高压注射器自右前臂静脉注射碘帕醇(370mgI/ml)50~80mm,注射速率3.0~5.0ml/秒。注射后分别于动脉期25~30秒,静脉期60~70秒进行扫描。图像0.625mm建薄重建,通过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如VR、MPR、MIP等技术,进行进一步处理分析。
结 果
肿块表现:甲状腺癌可单发也可多发,病变均边缘不清;肿块最大径2~16cm。12例肿瘤内出现钙化现象,形状各异,钙化率40%。增强扫描30例肿瘤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可见其中出现破边状、晕圈状、壁结节状及裂隙状等强化征象。
侵犯邻近结构情况:30例中,食管受侵5例;气管受侵5例;颈动脉鞘血管受侵8例,其中2例出现静脉脉癌栓。
淋巴结转移情况:颈部转移13例,其中同侧转移10例,双侧转移1例,对侧转移1例;6例增大淋巴结伴钙化,增强淋巴结强化较明显,2例淋巴结囊性变。肺转移、骨转移及脾转移各1例。
讨 论
甲状腺部位的组织含碘量丰富,较其他部位要高,而且具有双层被膜,在影像上密度明显高于邻近肌肉组织,能与周围组织明显区分开来。而甲状腺病变常能导致病变部位的组织含碘量的变化,在平扫时较易被CT发现[3]。CT增强后含碘造影剂的血液分布仍以正常腺叶实质内含量多,故增强后图像显示密度差异即肿瘤部位较正常部位明显减少更为显著[4]。CT增强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肿瘤的大体病理形态,对鉴别肿块的囊实性非常有帮助。甲状腺肿瘤的CT增强后可见以下征象:肿瘤的病灶均无完整包膜,这种征象在乳头型腺癌中较为多见。病灶轮廓模糊,增强后也显示轮廓不清,此种情况以隐灶癌较为多见。肿块内结构紊乱,增强后有囊、实性及钙化等结构混杂其中,可有囊壁增厚或形态不规整,在乳头型癌、滤泡型癌中皆可见。当肿块内见大片低密度及中心坏死区,强化由周边向中心区递进,中心为裂隙状[5]。当CT强化出现这些征象,应高度考虑肿瘤为恶性的[6]。有研究者认为,微钙化可作为肿瘤是否恶变的指标,甲状腺钙化是因为出血、坏死、上皮变性所致的,良恶变皆有可能,因此,钙化不是癌变是否恶性唯一的指标。但是,也提示了在日常工作中,遇见多发性病变,要注意有无合并恶性变的可能,结节无完整强化环、甲状腺边缘不清楚、多灶微钙化时及颈部淋巴结增大等都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本组甲状腺癌的钙化率40%,其中6例呈单纯砂粒状的钙化,可为恶性的指标,主要为乳头型癌。
由于甲状腺癌常与其他疾病并存或在其他疾病的基础上恶变,其中以结节性甲状腺肿和乔本病多见,并且甲状腺的CT影像多变,这给术前准确诊断带来了困难。甲状腺周围组织器官的侵犯是诊断甲状腺癌的确定征象。当甲状腺癌向邻近脏器侵犯和转移时,可蔓延到其气管,在气管内,肿瘤表现为快速不均衡生长,容易畸形生长蔓延到气管后壁,而一般不会压迫气管,从而使气管前移,如是良性的即为均衡性生长。一般恶性的甲状腺肿瘤,它的颈部淋巴结病变一般与甲状腺内的病变性质相似。
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边缘大多规则,无明显外侵征象;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占大多数[7]。淋巴结的肿大可伴有液化,所以无增强后的强化环。当甲状腺内有病变同时伴有肿大淋巴结时,如立即诊断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常可导致误诊[8]。甲状腺瘤伴有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是转移的征象,当增强后有强化的液化淋巴结肿大更是转移的可靠征象。CT和全身131I显像可以判断肺、骨及脾脏等器官是否转移,转移灶大小、多少及范围情况。
综上所述,CT动态增强扫描可反映甲状腺癌的血供动态变化过程及无完整强化环等特征,有助于对病变性质的判断,但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①研究样本量较小。②当病灶较小或分化程度较好时,因容积效应或血管与正常组织接近,导致病灶不能明确显示。③少数弥漫性肿大或病灶多发的病灶中,CT影像所提示的病变往往与病理采样之间存在差异性,还有待以后不断改进与总结。
参考文献
1 白耀.甲状腺病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341.
2 守军,张岩,高标.男性甲状腺癌26例临床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27(2):120-121.
3 白人驹,张云亭,冯敢生.内分泌疾病影像学诊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5.
4 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诊断[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67.
5 钱兵,沈海林.甲状腺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研究.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8,18(2).
6 Kakos SK,Scope CD,Chalmoukis AK,et al.Relative risk of cancer in sonographically detected thyroid nodules with calcifications[J].J Clin Ultrasound.2000,28(7):347-352.
7 罗德红,石木兰,罗斗强.甲状腺癌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758-760.
8 罗德红,石木兰,李复.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