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嵇康的评价

来源 :人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ntwa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对于嵇康,有一些人,或者对他的作品置之不顾,而大谈其“刚强使性”;或者把他的作品中的一些消极遗世的东西,也说成是什么“高远纯洁”;总之,无原则地抬高了嵇康。这种作法,当然是片面的、错误的,是应该抛弃的。但是,北大“中国文学史”说嵇康对现实的态度很冷漠,说他没有什么成就(上册144页),马圣贵、姚国华二同志说他是一个忠于腐朽的曹魏统治的人物(“也谈如何评价嵇康”,1959年4月17日“文汇报”),从而大大地贬低了嵇康,我觉得这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如何给嵇康一个准确的、应有的评价,看来,还有待于更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讨论。这里,我想谈几点很不成熟的看法,错误与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指正。
其他文献
<正> 北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于这一历史事件,从来論者很少。这里愿意把自己初步探討的結果發表出来,希望讀者多加批評和帮助。起义的社会条件北魏在孝文帝改制以后,阶級关系有了比較明显的变化,形成了从鮮卑貴族为首联合汉族地主阶級組織而成的統治集团,对汉族、鮮卑族以及其他各族人民进行了統治压迫。这个
<正> 作为哲学命题的“一分为二”,从字面上看,在我国最早是由北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大师邵雍提出的。 他在《观物外篇》中阐述其宇宙生成说时,写道:“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这是从神秘主义的象数学推衍出来的一种谶纬学变种。它把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都
<正> 石鲁是我国当代独树一帜的美术家。参加革命四十多年来,他为创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强烈时代精神和个人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进行了勇敢地探索,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甚至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前几年,日本参加主编世界美术全集的著名评论家来我国考察时,曾说在西安发现了“一位伟大的美术家”,就是石鲁,当时他还处于被
<正> 继话剧、秦腔《西安事变》在我省戏剧舞台出现之后,庆祝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中又涌现了话剧《保卫延安》、秦腔《渭华起义》、歌剧《雪压青松》。这些剧目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生活的片断,纪录了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朱德、刘志丹、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给我省人民的艺术生活增添了崭新的内容,也为我省戏剧创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尽管这些戏还有不足之处,有的甚至还需要作大的加工和修改,但它们对塑造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所进行的艺术探索是值得赞许的,它们的社会影响也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