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感恩习惯培养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min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感恩,是当前积极心理学的热点课题,是指对他人、社会或自然界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产生认可、感激并意欲回馈的一种情怀或行动。培养小学生的感恩习惯,可以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使学生感悟到给予的快乐与幸福,从而获得自我和谐与人际和谐,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运用环境熏陶策略、言传身教策略、行动体验策略及课程策略培养小学生感恩习惯,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感恩习惯
  感恩,是当前积极心理学的热点课题,是指对他人、社会或自然界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产生认可、感激并意欲回馈的一种情怀或行动。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塞里格曼在美国宾州大学最早开设了全球最早的积极心理学课程。在课上,他要求每个学生做一项感恩练习:每天临睡前,写下3件值得感恩的事情,坚持8周。久而久之,这项练习改变了学生对世界的固有认知,他们学会了欣赏他人的价值及对自己的帮助。此外,塞里格曼还要求学生主动向亲朋好友、同事熟人表达感激,明确告诉他们帮助了你什么。这项练习使学生提高了感恩水平,让他们享受到了生活的乐趣,获得了良性的社会情感,大大增强了其主观幸福感。由此可见,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为人的基本条件,是一种积极品质。懂得感恩,才能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才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才是一个拥有幸福力的人。
  一、小学生感恩习惯现状分析
  家庭环境是感恩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对全校1800个家庭进行了调查,基本情况为:有的孩子生活在城市、有的生活在農村;有的生活在富裕家庭,有的生活在普通家庭;有的孩子父母学历水平高,有的几乎没有什么文化;还有12%的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另外,还有近15%的学生为外地打工子女。我们认真分析了全校学生的家庭类型,通过分析,发现我校80%的学生的家庭呈“4+2+1”模式,即4个老人、孩子父母加一个孩子,全家6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全校孩子均为“00后”,其中非独生子女,占20%,其余均为独生子女。
  (一)家庭不重视感恩习惯的培养
  这些“00后”孩子从出生到上小学,完全生活在蜜罐里,父母、祖辈的过渡呵护、宠爱造成孩子任性无理,唯我独尊,心中没有他人,没有责任感。而这些孩子的父母虽然有知识有文化,但因为受社会上功利性学习的影响,往往重智轻德,只重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忽视对孩子感恩之心的培养。同时家长自身也没有起到表率作用,影响到亲子关系,家校关系的和谐。
  (二)学校感恩教育缺乏系统性
  虽然学校开展了多年的感恩教育,开展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活动,但缺乏系统性、序列性,没有把它纳入长期规划,造成了感恩教育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所以老师对感恩教育认识不足,没有让学生养成感恩习惯。
  (三)学生不能做到主动感恩,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多年来,学校坚持感恩教育,但因其不稳定性,造成学生感恩意识的不稳定,学生不能做到主动感恩,感恩没有成为学生内在心理需求,从而影响了健全人格的养成,例如没有养成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品德,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结合学校的“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办学理念和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感恩教育特色,把积极心理理念下培养小学生的感恩习惯作为我校的一项重点研究工作,把“养成感恩习惯,争做幸福少年”作为研究的目标。旨在通过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和感恩自然,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体验中知恩、感恩、报恩,同时运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感恩习惯,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使学生感悟给予的快乐与幸福,从而获得自我和谐与人际和谐,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二、小学生感恩习惯培养的方法、途径
  (一)营造氛围,以环境熏陶策略培养感恩情怀
  感恩习惯不是天生的,它来自于孩子们的生活,需要我们创设一定的感恩教育氛围,搭建适合孩子们心理发展的平台,孩子们的心灵才会得到震撼。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只有在感恩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孩子才会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因此,学校努力营造感恩氛围,积极创设感恩环境,以环境熏陶策略来点燃师生的感恩情怀。
  1、精心设计校园文化
  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2011年的暑假,我们将教学楼内的墙壁做了全新的改变,以感恩为主题,进行了设计。一楼大厅主题墙上“教育的真谛是习惯,幸福的源泉是感恩”这几个醒目的大字时刻提醒学生要懂得感恩。一楼的感恩他人、二楼的感恩社会、三楼的感恩大自然,则告诉学生感恩从“三爱”做起,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培养感恩的情怀,要从心中有爱开始。
  例如“感恩他人”的设计。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感恩从尊师敬长开始。”上面展示了老师、家长陪伴孩子们成长的精彩照片,有三八节为父母洗脚的,家长走进课堂的,老师带领同学们参加社会大课堂的,开展感恩教育的等等。第二部分是“岁月如歌,师恩难忘”。主要展示的是历届毕业生的照片,他们有的在继续求学,有的已经走上领导岗位,活跃在各行各业。他们的人生不同,但童年的学校相同,母校留下了他们童年最美的回忆。最后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展示了学校的前几任老校长,正因为当年在他们的精心管理下,学校才会变得越来越好。所以,当孩子踏进学校的大门,就应该让他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上路,让他们心生感激之情。
  2、利用少先队宣传阵地
  ?利用广播进行宣传。每周四的“红领巾广播”中,我们专门设立了“感恩之心”栏目。向大家讲一些感恩的名言、佳句,感恩的故事等,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利用板报、电子屏进行宣传。各班的宣传栏均设有“感恩角”。要求学生写感恩小故事,捕捉感恩瞬间,学生的感恩作品在班内进行展览。学校还还将各班评出的“感恩之星”的照片、事迹利用电子屏向全校展示,传递感恩正能量。
  (二)师长先行,以言传身教策略创设感恩的心理氛围   在培养学生养成感恩习惯的过程中,老师、家长都应当身先士卒,做感恩的行动者。
  1、让感恩之花开在老师心里
  围绕“养成感恩习惯,争做幸福少年”这个目标,学校在教职工中倡导“让感恩和激情成就幸福的职业人生”,要求大家用积极心理、阳光心态来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养成感恩习惯,争做幸福教师。每月四篇的“阳光心语”百字文,让老师们从感恩学生中体会职业的幸福;每年感恩节前夕,学校还会组织教师撰写感恩征文,并编辑成册,传递感恩正能量。学校还专门为教师开设了幸福讲坛,两年多来,已有10余位教师及多个年级组走上幸福讲坛与大家分享职业的幸福。无论谁走上讲坛,大家都首先会讲一讲感恩带来的幸福。“幸福讲坛”已经成为感恩教育的一个特色活动。感恩之花开在每个教师的心里。感恩教育成为了老师们共同的教育愿景。
  2、为家长做培训、辅导,促其成长
  针对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感恩意识”的欠缺以及方法的不当,学校为家长进行了各种培训,对他们进行辅导。首先,学校通过召开感恩家长会,让家长与孩子一起知恩、懂恩。另外,学校带领家长及孩子走进社会福利院、打工子弟学校、慰问交警等,点燃家长的感恩之情。学校还为家长印发感恩教育的学习材料,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育子方法。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让家长们认同学校的感恩教育,而且引领他们以自身的感恩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孩子,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心理氛围,为孩子形成感恩习惯创造了最有利条件。
  (三)挖掘课程资源,以课程策略来深化感恩习惯的养成
  学校的感恩教育坚持多年,很多体验活动已经成为常规教育活动,且效果显著。例如,新生入学的爱校教育,毕业生的感恩教育,节日、纪念日的节日文化教育等,每月一次的感恩评价班会等等。为了更好地发展学校感恩教育特色,進一步打造“感恩”的校园文化,我们挖掘已有的课程资源,致力于将感恩习惯的培养课程化。
  1、开发感恩体验课程,激发学生的感恩、报恩行为
  习惯是一种积极心理下自觉的行为。要使学生养成感恩的习惯,必须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感恩心理,自觉地进行感恩行动。
  节日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充分挖掘节日、纪念日中的感恩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并使之序列化,并逐步课程化。例如,对于感恩他人,我们依托的节日有春节、三八妇女节、中秋节、清明节、教师节、感恩节等。例如每年的感恩节,学校都要为学生下发一张“呈现感激,回馈他人”感恩行动测评表,(见附件一)表中为学生提供了体验项目,供学生选择:
  ○了解父母的需求以及期待(记住父母的生日,知道他们喜欢吃的食物等。)
  ○理解父母的辛苦(为妈妈洗一次脚、背一遍弟子规或三字经、做一次小家务等。)
  ○尊重父母,与父母多沟通(和父母说些知心话,陪父母看一场电影,给父母写一封信等。)
  ○除父母外,向曾经给你帮助或关爱的人表达感激之情(说一说,写一写,大胆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以自己的行动爱我们的学校(安静不喧哗,文明不打闹,环保不扔纸。)
  针对“五个一”的体验活动,要求学生自评、家长评、老师评。这些体验活动,不仅是行动上的体验,更是情感上的体验,使学生形成内在心理需求。对于感恩社会,依托的节日有六一儿童节、国庆节、雷锋纪念日及汶川地震等特殊日子。雷锋纪念日我们开展“争做小雷锋,传递正能量”的志愿服务行动,国庆节开展“少年知感恩,童心系祖国”活动;感恩自然,则依托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等。学校先后开展了“我为大自然献绿色”、“我爱地球妈妈”等活动。另外,我们把每学期都开展的社会大课堂活动也作为感恩的体验课程,每次活动前都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活动中探究交流,活动后完成调查报告或感受。例如:在参观”七彩蝶园“时,我们为学生了设计了“我是小小调查员”的调查表,(见附件二)让学生在带着问题参观,了解蝴蝶的有关知识,特别是了解蝴蝶具有感恩的品质这个特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活动后,评选出优秀小调查员,并把他们的调查报告张贴出来,供大家欣赏。这些体验活动,从多个维度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在积极心理下自觉地形成报恩行为。感恩教育做到了知行合一,有利于习惯的养成。
  2、开发感恩必修课程,深化感恩习惯的养成
  除了利用养德体验课程培养孩子感恩习惯,学校还针对不同年级,开发了养德必修课程,使感恩习惯的培养序列化、制度化。
  ?诵读经典课程,浸润感恩之情。
  多年来,学校一直把《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读物作为习惯培养的载体,而这两本读物中,都有很多适合感恩教育的内容。其中,“入则孝”是最基本的感恩思想,是做人之根本。于是,我们把这两本读物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一、二年级为《三字经》,四——六年级为《弟子规》。要求学生每天晨诵时间及每节课的课前2分钟背诵《弟子规》、《三字经》,另外,学校还创编了《弟子规》操,每天上操时间集体诵读。学校还针对不同年级提出了此项必须课程的达标要求,低年级为背经典,中年级为讲经典,高年级为演经典,每学期期末,学校都要检查学生必修课的达标情况,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争星,最高为3星。对争星达标学生学校颁发星级国学卡。学校还利用每日礼仪常规要求,深化《弟子规》中的感恩点,将知行统一起来,强化学生感恩意识。例如,每天进校门要求学生都必须和老师主动打招呼,每天上课要向老师行鞠躬礼,每天要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件小家务等等。利用这些点滴小事,让学生将国学经典中的感恩思想内化为感恩之情,激发感恩行为。
  ?感恩个性课程,引领报恩之行。
  除了诵读经典课程,学校还开发了感恩系列课程。例如,把新生入学的爱校教育作为新生的必修课,为期一个月的入学课程包括参观校园文化,了解学校历史,学习一日常规,认识各科老师等等。再如,学校从每年的4月开始都要组织六年级学生开始主题为“感恩”的毕业课程之旅,4月为“感恩家长论坛”,学校会把所有六年级学生的家长请到学校,与孩子一起举行感恩家长会,分为感恩家长、感恩老师、感恩母校这三个环节,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家长和老师一起真情诉说,共话感恩,尤其是感恩父母环节,一个拥抱,一封信,一句叮咛,让在场的每个人无不落泪;5月为“留住童年的足迹”,学校会组织六年级学生开展“回忆童年时光”的征文活动,让孩子们用笔记录童年的美好,回味成长中的幸福;6月、7月为“毕业庆典”。紧张的复习考试并没有阻碍学生感恩的脚步,他们一边复习一边策划隆重的毕业庆典,7月初,学校召开所有毕业生的毕业庆典。在庆典上,每位任课教师都要送孩子们一句嘱托的话语,校长亲自把毕业证送到每个学生手中,并和他们一一拥抱。最后,由老师把他们送出“成长门”,目送他们离开母校,踏上新的征程。作为六年级毕业班的必修课,这门毕业课程已经开展5年,收到良好效果。11月为,感恩养成教育月。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方式进行全校性的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如今,这些感恩校本课程已经初步形成,并具有实效性和一定的影响力,引领学生由知到行,积极报恩、施恩,深化了学生感恩习惯的养成。   3、挖掘国家、地方课程,引领学生感悟感恩之美
  对于国家课程,学校要求各学科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渗透感恩教育,教给感恩的方法,感悟感恩之美。例如语文教师可以选取课本中的相关文章,让学生分析、讨论,感悟感恩的幸福;思品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的内容指导学生如何去感恩;美术教师可以教孩子利用绘画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对于地方课程《爱我昌平》,学校把该课程作为爱家乡、爱社会的载体,让学生认识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就是感恩社会的表现,激发学生建设家乡回报社会的积极情感。
  三、感恩习惯促学生幸福成长
  经过近三年来对积极心理理念下感恩习惯培养方法、途径的探索、研究,我们初步探索出感恩习惯培养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利用环境熏陶策略、言傳身教策略及课程策略,不仅创新、开拓了感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增强了我校学生的感恩意识,养成了感恩习惯,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积极心态、健康人格的幸福少年。
  (一)学生的变化
  以六年级毕业班学生为例,去年和今年两届学生均参加了毕业课程的实践活动,学生行为发生明显变化,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母校的情感伴随他们结束了小学的生活。他们能做到主动感恩,积极报恩。同时,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并乐于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体贴父母,尊敬老师,班级和谐,班风优良。去年六年级毕业班取得优异成绩,较过去有明显的质的飞越。从学生的感受、家长的反馈结果看,感恩习惯的培养确实开启了学生美好的人生之旅。
  (二)家长的变化
  积极心理理念下的感恩习惯培养,不仅让学生收获幸福,也让家长的感恩意识不断加强,同时融洽了亲子关系和家校关系,重智重德的家长也越来越多。家长不仅认同学校的感恩教育,而且能主动和学校一起参与感恩回馈活动。例如:五(4)班杨任铎家长主动邀请为学校服务的交通协管员去北戴河旅游;三(2)班顾芳宁的家长主动为班上同学购买六一礼物,一(6)班谢曼妮的家长主动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为学校购买了“彩虹门”,等等。由此可见,广大家长从感恩教育中,深刻理解了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从而改变了他们的教育观,更加重视对子女的养德教育,也更加配合学校的工作。
  (三)物化成果见证学校感恩历程
  自开展研究工作以来,学校教师已经把感恩教育作为共同的教育愿景,感恩和激情成为了教师享受职业幸福的法宝,一大批阳光教师应运而生。学校还非常重视成果的收集、整理工作,已经先后集结了感恩校刊共12期,《感恩家长会》集锦8册(见附件三),毕业课程实录3次。另外,每次体验课程后,都会让学生记录下感受,形成各班的《感恩心语集》。这些物化成果,不仅是营造感恩氛围新的物化资源,又是对感恩习惯培养研究工作以及感恩教育逐步系统性、稳定性的最好见证。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感恩习惯的培养,让师生过上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促进了幸福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任俊: 《积极心理学》 [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2版 P(3——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是“北京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项目——小学高年级异性交往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全文以昌盛园小学的实际教育情境为例,从问题提出、调研方法与途径、现状分析、原因解析几方面,详细阐述了了解小学高年级异性交往状况的重要意义、如何在小学高年级开展异性交往状况的调查研究工作,分析了本校高年级学生在异性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究出原因,为后续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的异性交往指导方案
期刊
摘要: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注重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并积极运用“积极语言HAPPY模式” 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积极语言HAPPY模式”即,H:Hope,教师期望学生具备或者达到某项积极品质,并相信学生能够形成这些品质或行为;A:Action,教师激励和引导学生认识到被期待形成的品质,使其形成内在动力,愿意行动起来;P:Process,在对学生的对话中注意学生的情绪、需求和心理产生的原因,引导其在行为
期刊
摘要:本论文从积极健康的交往心态、积极健康的交往情绪和积极健康的交往方式三个方面论述了利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小学生的良好交往能力的具体方法。探索出了运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小学生良好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发了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或实践活动,总结提高小学生交往能力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人际交往;交往心态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
期刊
摘要: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每個班都存在“特殊学生”。作为他们的老师需要佩戴多种不同功能的“眼镜”,以爱为载体,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辅导。作为教师还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从细微处入手,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用有效的对策帮助有“特殊学生”的学生消除心灵上的阴影和创伤,使他们融入同学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关键词:心理教育;教育辅导;表现;对策  一、个案基本资料  姓名:郑XX。性别:男。年龄:
期刊
一、来访者基本情況  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他简直就是个小活龙,上课时他从来都坐不住, 脑袋一会儿靠在椅子背上,仰面看着房顶,一会儿又双腿跪在椅子上,左右张望冲其他小朋友不停地做鬼脸。一下课他就像那活跃的小猴子,动作轻盈地穿梭在同学中间,满脸的喜悦,满肚子的话。俨然是一个动作灵巧的小猴子的形象。有时趁老师不注意,溜出教室,一直从四楼跑向三楼,文明监督员常常气喘吁吁地把他抓回教室。这样一个淘气的小活龙
期刊
摘要:“积极语言HAPPY模式”即,H:Hope,教师期望学生具备或者达到某项积极品质,并相信学生能够形成这些品质或行为;A:Action,教师激励和引导学生认识到被期待形成的品质,使其形成内在动力,愿意行动起来;P:Process,在对学生的对话中注意学生的情绪、需求和心理产生的原因,引导其在行为上作出改变;P:Point,關键点即指向目标、期望和未来的,能提高学生动机并巩固其行为的语言;Y:Y
期刊
摘要:“网瘾学生”这一群体的数量增长是社会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对于此,有必要充分利用网络德育教育这一新兴的教育手段,在系统总结“网瘾学生”网络德育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网瘾学生;网络德育教育;优化策略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使网络德育教育在网络环境条件下应运而生,在极大拓展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空间和渠道的同时,也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
期刊
摘要:自我效能理论又称自我功效理论,是班杜拉于1986年在《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理论》一书中阐述的,是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中影响最为深远、应用最广的理论之一。本文运用参考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对北京市昌平区城北中心三街小学在校六年级四个班的小学生进行了自我效能理论实践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进而改变对耐久跑的态度,提高其参与主动
期刊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学生生理的变化和心理的发展,在面对与社会、家庭、学校各方的压力,以及思想上的跟进,很可能遇到或者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肩上扛有重要的岗位职责,同时面对着一个有着40多个学生的“大班级”,很有可能会有个别孩子出现行为上的异常以及心理的问题,所以在班级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
期刊
摘要:在高中生心理辅导中,心理沙盘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性心理治疗技术。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尝试将团体心理沙盘应用于高中生心理辅导,对改善高中生的人际交往问题、情绪情感问题及学业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具有实践性的意义。  关键词:团体心理沙盘;高中生;心理辅导  沙盘游戏又称心理沙盘,是由多拉·卡尔夫(D.Kaoff) 发展创立,基于荣格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而发展出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沙盘是指,在治疗师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