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我国林业发展现状及高新技术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以高新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作出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技术革命;林业高新技术;可持续发展;循环模式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犹如正午的太阳,照亮了全世界经济发展的每一个角落,也给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随着我国加入WT0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国林业正经历着一场极其深刻的历史性变革。新技术革命是指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1 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开发的大范围人工植树造林和大规模的生态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林业产业有了新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林业多年积累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
由于我国历史上林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及历史上人为的严重破坏,造成我国森林面积、蓄积面积人均占有量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有的地区森林覆盖率还不足1%。由于森林植被稀少,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严重,相关数据更是是触目惊心。对林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不少地方对林业保护力度不够,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还以牺牲森林资源来换取粮食增产、经济增长,造成生态恶化。如处于林区的大量矿厂和煤窑此起彼落,屡禁不止,管理难度大,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最严重。
1.2 网化管理、快速联动的体系尚未稳固
网化管理的趋势已形成,但难于实战。当前林业管理体系层层建立后流于形式的多,组、村、镇等基层管理链条时有松动,特别是青山检尺和木材运输等环节出现的问题多。
1.3 造林绿化质量差,保存率低
我国人工造林保存率低,实际保存面积只有造林面50%。多年的重造轻管使我们林业历来的造林工作难见大的成效。林业产业发展滞后。林业产业起步晚,难以对生态建设形成有效的支持;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产品供需矛盾突出:林产工业落后,规模小,加工水平落后;产销一条龙服务没有跟上;科学的林业市场竞争机制没有形成。
1.4 人口、经济增长对森林资源消耗造成巨大压力
据统计,过去50年全国共消耗森林资源l00亿m3,今后50年我国森林资源消耗至少需要185亿m3,为我国现有森林资源总量的1.6倍。我国林业再不持续发展,则资源必将面临枯竭。林业长期投入不足。以2000年以前为基数,林业基本建设营林投资1471亿元,年均仅为3亿元;三北防护林工程1~3期实际每亩投入为3.61~8元,不足苗木成本的1/10。没有对林业的大量投入,就难以有林业的多产出。林业税费征管难度大,一些地方税费偏重。不同地区,税费征收难度不同,不同资源数量的地区,税费所占比重不同。有些地方偷税漏税时不时的发生,造成基层管理难度大,特别是竹类税源在运输环节中逃逸严重。有的地方税费偏重,严重地打击了林农的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1.5 科技推广不力,科技人才短缺
与外国从事林业生产部门的从业人员比,我国的林农素质较低,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重大科技突破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较少,停留在试验示范阶段的多。
2 高新技术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以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及其成果、全面依据科技进步的林业新技术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它必将引起我国传统的林业生产力、生产方式及产业结构的重大变革,也必然给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甚至将会给我国林业酝酿大聚变。因此,依据我国实际,将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起来,实施科技兴林战略,这是我们这一代林业工作者面临的历史使命。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农业是根本,水利是命脉,面现代治水观念的精髓是治源与治流相结合,重在治源,也就重在治山。因此林业是本中之本,命中之命。只有林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才能凸现林业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解决林业在前进中的矛盾与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世界林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所要追求的宏伟目标。
3 高新技术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高新技术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起先锋作用。林业要发展,科技是先锋,科技兴林是我国实现林业产业化的根本途径和最佳选择。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林业高新技术的载体,试验场。如果没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需要,高新技术对于林业就如空中楼阁一样,失去了方向和依托。高新技术如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为林业可持续发展锦上添花,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与自然作斗争的能力,把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推进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用得不好会会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
4 如何用高新技术来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林业高新技术的载体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就只有一条道路可走,那就是: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大力推广林业高新技术,实施科技兴林计划,把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当成我们林业战线的首要任务来抓。
4.1 开展高新技术的学习、培训。政府要不断地开展政策理论和高新技术的学习培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建立利技咨询网点,开展便民服务,传播林业高新技术。
4.2 将高新技术用于林业育苗造林方面。苗圃大多数采用乐无性繁殖技术,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的确不少育苗大户带来了较好的收益。实行工程化管理,实行综合开发,发展经济林、种养殖林,兴办游览、培训、憩息基地。造林是森林营建的基础,森林效益的前提,森林工业的依托。
4.3 促进林业资源整合。建立新的林业产业体系,为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更大、更好的温床。政府需扩大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调整第一、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制定一些优惠政策,调动林农的生产积极性。
5 发挥人才的能动作用,建立理想的循环模式
建立健全全国林业科技人才档案,建立健全林业高新技术教育体系。允许人才合理流动,采取任人唯贤的原则,实行科学设岗、择优聘任、明确聘期、聘后考核和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加强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试与评审,在全国的组、村、镇等基层设置高新技术服务机构、网点,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并完善多层次的林业服务体系。包括林业科研和推广体系,林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林业信息体系,林产品市场体系,森林资源保护酶体系,林业行政体系等。扶持、鼓励科技创新。设立林业发展基金,设立林业科技创新奖,为科技技术人员提供宽松的生产生活环境。建立高层次林业发展方向性的理论研究体系。
结束语
林业要大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作为转动轴,科技创新作为加速器的作用,以林业工程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指导,以体制改革为动力,实现历史性转变,充分发挥林业的综合效益,使中国林业具有永久的生命力,走上以生态建发为主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江泽慧.对林业新科技革命的内涵[J].林业科技管理,1997.
[2]于世全.林木良种繁育发展策略[J].林业科技,1993.
关键词:新技术革命;林业高新技术;可持续发展;循环模式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犹如正午的太阳,照亮了全世界经济发展的每一个角落,也给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随着我国加入WT0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国林业正经历着一场极其深刻的历史性变革。新技术革命是指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1 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开发的大范围人工植树造林和大规模的生态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林业产业有了新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林业多年积累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
由于我国历史上林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及历史上人为的严重破坏,造成我国森林面积、蓄积面积人均占有量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有的地区森林覆盖率还不足1%。由于森林植被稀少,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严重,相关数据更是是触目惊心。对林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不少地方对林业保护力度不够,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还以牺牲森林资源来换取粮食增产、经济增长,造成生态恶化。如处于林区的大量矿厂和煤窑此起彼落,屡禁不止,管理难度大,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最严重。
1.2 网化管理、快速联动的体系尚未稳固
网化管理的趋势已形成,但难于实战。当前林业管理体系层层建立后流于形式的多,组、村、镇等基层管理链条时有松动,特别是青山检尺和木材运输等环节出现的问题多。
1.3 造林绿化质量差,保存率低
我国人工造林保存率低,实际保存面积只有造林面50%。多年的重造轻管使我们林业历来的造林工作难见大的成效。林业产业发展滞后。林业产业起步晚,难以对生态建设形成有效的支持;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产品供需矛盾突出:林产工业落后,规模小,加工水平落后;产销一条龙服务没有跟上;科学的林业市场竞争机制没有形成。
1.4 人口、经济增长对森林资源消耗造成巨大压力
据统计,过去50年全国共消耗森林资源l00亿m3,今后50年我国森林资源消耗至少需要185亿m3,为我国现有森林资源总量的1.6倍。我国林业再不持续发展,则资源必将面临枯竭。林业长期投入不足。以2000年以前为基数,林业基本建设营林投资1471亿元,年均仅为3亿元;三北防护林工程1~3期实际每亩投入为3.61~8元,不足苗木成本的1/10。没有对林业的大量投入,就难以有林业的多产出。林业税费征管难度大,一些地方税费偏重。不同地区,税费征收难度不同,不同资源数量的地区,税费所占比重不同。有些地方偷税漏税时不时的发生,造成基层管理难度大,特别是竹类税源在运输环节中逃逸严重。有的地方税费偏重,严重地打击了林农的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1.5 科技推广不力,科技人才短缺
与外国从事林业生产部门的从业人员比,我国的林农素质较低,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重大科技突破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较少,停留在试验示范阶段的多。
2 高新技术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以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及其成果、全面依据科技进步的林业新技术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它必将引起我国传统的林业生产力、生产方式及产业结构的重大变革,也必然给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甚至将会给我国林业酝酿大聚变。因此,依据我国实际,将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起来,实施科技兴林战略,这是我们这一代林业工作者面临的历史使命。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农业是根本,水利是命脉,面现代治水观念的精髓是治源与治流相结合,重在治源,也就重在治山。因此林业是本中之本,命中之命。只有林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才能凸现林业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解决林业在前进中的矛盾与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世界林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所要追求的宏伟目标。
3 高新技术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高新技术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起先锋作用。林业要发展,科技是先锋,科技兴林是我国实现林业产业化的根本途径和最佳选择。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林业高新技术的载体,试验场。如果没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需要,高新技术对于林业就如空中楼阁一样,失去了方向和依托。高新技术如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为林业可持续发展锦上添花,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与自然作斗争的能力,把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推进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用得不好会会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
4 如何用高新技术来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林业高新技术的载体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就只有一条道路可走,那就是: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大力推广林业高新技术,实施科技兴林计划,把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当成我们林业战线的首要任务来抓。
4.1 开展高新技术的学习、培训。政府要不断地开展政策理论和高新技术的学习培训,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建立利技咨询网点,开展便民服务,传播林业高新技术。
4.2 将高新技术用于林业育苗造林方面。苗圃大多数采用乐无性繁殖技术,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的确不少育苗大户带来了较好的收益。实行工程化管理,实行综合开发,发展经济林、种养殖林,兴办游览、培训、憩息基地。造林是森林营建的基础,森林效益的前提,森林工业的依托。
4.3 促进林业资源整合。建立新的林业产业体系,为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更大、更好的温床。政府需扩大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调整第一、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制定一些优惠政策,调动林农的生产积极性。
5 发挥人才的能动作用,建立理想的循环模式
建立健全全国林业科技人才档案,建立健全林业高新技术教育体系。允许人才合理流动,采取任人唯贤的原则,实行科学设岗、择优聘任、明确聘期、聘后考核和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加强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试与评审,在全国的组、村、镇等基层设置高新技术服务机构、网点,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并完善多层次的林业服务体系。包括林业科研和推广体系,林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林业信息体系,林产品市场体系,森林资源保护酶体系,林业行政体系等。扶持、鼓励科技创新。设立林业发展基金,设立林业科技创新奖,为科技技术人员提供宽松的生产生活环境。建立高层次林业发展方向性的理论研究体系。
结束语
林业要大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作为转动轴,科技创新作为加速器的作用,以林业工程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指导,以体制改革为动力,实现历史性转变,充分发挥林业的综合效益,使中国林业具有永久的生命力,走上以生态建发为主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江泽慧.对林业新科技革命的内涵[J].林业科技管理,1997.
[2]于世全.林木良种繁育发展策略[J].林业科技,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