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效的语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是实施新课程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充分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有效阅读 教学理念 有效性 探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得到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必须重视阅读教学的研究,因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有效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树立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
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学有效益,即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符合新课程标准设置目标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有无掌握特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是否得到相应的过程体验。因此,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大小将取代教师投入的多少,成为评价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最主要标准。那么,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1.根据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大胆灵活处理教材,使之有效。活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一环,灵活使用教材也是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体现。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照本宣科,适当取舍调整,重新排序,补充丰富教学内容,使教材更贴近学生。
2.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过程的体验。深化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实施有效教学是教师素质教育基本观和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的体现。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体验。
3,关注教师自身素质提高,自觉改进教学思路和技能,是有效教学得以持续进行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样学、会不会学。
阅读作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其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1.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和热爱阅读的情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涌现了屈原、李白、杜甫、鲁迅、巴金等众多著名文豪。他们许多不朽的佳作,进入到了我们语文新课程教科书中。作为中国的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把我们优秀的文化精华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热爱语文、主动阅读的精神以及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中国化的文学教育,使学生在读书求学阶段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的熏陶。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发展的精神。学生的发展归根到底必须依靠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出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从而达到生动活泼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探究
有效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有效的阅读备课。备课有3种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我们经常要做的是课时计划,考虑教学目标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要使用哪种资源和材料,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使学习延伸到课外得以巩固和扩展,需要计划采取何种方式和手段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以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有效的阅读指导。有效的阅读指导指有效讲授并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学习,包括有效提问和倾听学生。另外,在点拨启发学生过程中,要传授一些自读的方法,如学会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去设问,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是怎样写的等。教会学生学习是新课程的要求,如陶行知说的“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3.有效的阅读激励。有效阅读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激勋上。教师的所有行为体现在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人格,如热情、期望和信任感。“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具有求知热情的教师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兴趣和求知欲传达给学生,激勋学生努力投人学习。
有效的语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是实施新课程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充分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有效阅读 教学理念 有效性 探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得到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必须重视阅读教学的研究,因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有效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树立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
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学有效益,即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符合新课程标准设置目标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有无掌握特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是否得到相应的过程体验。因此,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大小将取代教师投入的多少,成为评价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最主要标准。那么,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1.根据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并大胆灵活处理教材,使之有效。活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一环,灵活使用教材也是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体现。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照本宣科,适当取舍调整,重新排序,补充丰富教学内容,使教材更贴近学生。
2.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过程的体验。深化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实施有效教学是教师素质教育基本观和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的体现。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体验。
3,关注教师自身素质提高,自觉改进教学思路和技能,是有效教学得以持续进行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样学、会不会学。
阅读作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其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1.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和热爱阅读的情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涌现了屈原、李白、杜甫、鲁迅、巴金等众多著名文豪。他们许多不朽的佳作,进入到了我们语文新课程教科书中。作为中国的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把我们优秀的文化精华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热爱语文、主动阅读的精神以及广泛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中国化的文学教育,使学生在读书求学阶段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的熏陶。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发展的精神。学生的发展归根到底必须依靠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的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出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从而达到生动活泼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探究
有效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有效的阅读备课。备课有3种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我们经常要做的是课时计划,考虑教学目标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要使用哪种资源和材料,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使学习延伸到课外得以巩固和扩展,需要计划采取何种方式和手段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以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有效的阅读指导。有效的阅读指导指有效讲授并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学习,包括有效提问和倾听学生。另外,在点拨启发学生过程中,要传授一些自读的方法,如学会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去设问,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是怎样写的等。教会学生学习是新课程的要求,如陶行知说的“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3.有效的阅读激励。有效阅读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激勋上。教师的所有行为体现在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人格,如热情、期望和信任感。“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具有求知热情的教师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兴趣和求知欲传达给学生,激勋学生努力投人学习。
有效的语文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是实施新课程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充分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