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氰绿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在微小肝脏肿瘤识别、切缘界定和精准手术导航的应用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_m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吲哚氰绿(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在微小肝脏肿瘤识别、切缘界定和精准导航手术的价值.方法 2015年3月至9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共收治11例微小肝脏肿瘤患者,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39 ~ 70岁,平均(55±10)岁;原发性肝癌9例,转移性肝癌2例.术中使用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对肿物进行识别、边缘界定和导航手术,术后对肿瘤进行大小测量、荧光分型、病理检查.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中ICG分子荧光发现病灶15个,其中7个病灶通过肉眼观察、扪诊和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均能发现;6个病灶仅通过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识别,其中有4个卫星病灶在术前影像检查、术中肉眼观察、触摸均未发现;另外2例病灶虽然术前发现CT下有异常,但由于位置较深(距离肝脏表面>1.5 cm),肉眼观察、扪诊和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检查均未能发现,切开肝实质1 cm后,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识别肿瘤.15个病灶均经ICG分子荧光边界定界.切除肿瘤后,经荧光再测和病理检测,均获得了R0切缘.15个病灶分中,全荧光型7个,其中高分化肝癌5个,肝硬化结节2个;部分荧光型4个,其中中分化肝癌3个,高分化肝癌1个;环形荧光型4个,其中低分化肝癌2个,转移性肝癌2个.术前CT测量11个病灶的最大径(1.7±0.2)cm,术中ICG分子荧光测量最大径(1.7±0.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8,P>0.05).结论 ICG介导的近红外光技术在术中对微小肝脏肿瘤的识别、切缘界定、精准手术导航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介绍一种提取噪声中信号的方法。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同相叠加从噪声中提取信号的可行性,并给出一种具体的设计方案,最后给出计算机模拟仿真结果,来说明所介绍方法的可行性。 A me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建立统一的统计工作计算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难题.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治疗脊髓损伤的新靶点.目前,大量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体内多种分子参与了神经系统发育、重塑、损伤及修复等过程.特别
期刊
目的探讨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2009年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208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3例,女性35例,中位年龄53岁。所有患者出院后均以电话、短信、门诊方式随访。通过Kaplan-Meier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
基金会现场总线 (FF)使用轮叫探询协议支持其实时通信,并在该协议中采用了隐含地址方式。论文将冗余地址方式引入该协议,从执行时间、抖动和鲁棒性三个方面分析冗余引入前后网
目的 从微小RNA(miRNA,miR)表达谱(miRNomes)角度探讨坐骨神经预损伤促进脊髓后索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 39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坐骨神经预损伤组、单纯脊髓后索损伤组、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