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在血液病患者侵袭性曲霉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检测(GM试验)在血液病患者侵袭性曲霉菌病(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海瑞金医院住院的连续2次及以上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的血液病患者825例,其中伴发热247例.按《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三次修订)》将患者分为确诊IA组、临床诊断+拟诊IA组及非IA组.采用EHSA法检测患者血清GM抗原浓度,研究GM值介于0.5~1.5的敏感性和特异度.结果 GM值单次≥1.0时,其敏感性为66%,特异度为80%;GM值连续2次≥1.0时,其敏感性为73%,特异度为93%.69例患者确诊为IA,感染率为8.36%.结论 连续2次血清GM值≥1.0对于抗曲霉菌治疗具有更大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siRNA干扰JARID1B基因表达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Lipofectamine^TM2000(Lipo)为载体将JARID1B特异性siRNA转染至HL-60细胞,RT.PCR检测HL-60细胞JARIDlBmRNA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JAR-ID1B蛋白及组蛋白H3K4甲基化的变化;MTY法观察细胞增殖,流
期刊
FLAG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完全缓解(CR)率为30% ~80%,多数报道在50%左右[1-6].2005年华东FLAG方案治疗协作组[7]报道FLAG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AML1个疗程CR率为41.2%,部分缓解(PR)率为9.8%.2008年中国血液肿瘤研究组(CHORT)采用FLAG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AML,1个疗程CR率为45.9%、PR率为14.9%.目前FLAG方案
期刊
摘要:“蕴趣教学”,是指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数学的内在本质,通过富有体验性、建构性、胜任性、层次性、生长性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乐趣,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唤醒认知内驱力,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蕴趣教学”,可以采用游戏体验、冲突建构、设问递进、留白联想等策略,促进学生的认知从形式走向本质,从不平衡走向平衡,从浅层走向深入,从零散走向整体。  关键词:小学数学;“蕴趣教学”;理趣;认
例1,男,47岁.2012年2月8日饮酒后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体温达39.0℃,伴寒战、畏寒、乏力,血常规:WBC 0.53×109/L,HGB 74 g/L,PLT 20×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减低,原始粒细胞占0.530;WT1及AML1-ETO融合基因均阴性;染色体核型:46XY;流式细胞术检查:CD3468.8%、CD117 51.5%,CD33少量,HLA-DR(+).
期刊
目的 总结分析儿童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短程化疗方案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制定B-NHL的诊断与治疗方案.收集接受短程B-NHL 2001化疗方案治疗和随访的104例B-NHL患儿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4例B-NHL患儿中,男79例、女25例,中位年龄7.1(0.9 ~ 16.0)岁;96例病理类型明确的患儿中,Burkitt淋巴瘤6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NK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按照WHO分型分为①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L);②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③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BNKL).由于发病率低,临床特点为高度侵袭性,进展快,对于高危患者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常规化疗疗效不佳,预后差.现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经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的6例高危NK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
期刊
摘要:在“精准教学”的诸多要素中,精准定位目标是教学实施、评价、反馈和矫正最重要的导向和标准,可让教学有据可依。“精准教学”的教学目标设定要引领教学内容的组织,避免“扁平化”;要关联教学活动的设计,避免“两层皮”;要便于教学评价的实施,避免“模糊化”。这能促进教师在操作层面更好地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应,更精准地施加教学干预。  关键词:“精准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  “精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达成以下我国PNH诊断和治疗共识.一、PNH定义及发病机制PNH是一种由于体细胞Xp22.1上PIG-A基因突变导致的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造血干细胞PIG-A基因突变,使部分或完全血细胞膜糖化磷脂酰肌醇(glycophos
期刊
目的 分析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Ⅱ型(CDA-Ⅱ)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验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1例长期误诊的成人CDA-Ⅱ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为年轻女性,自幼发病,以贫血、黄疸为突出表现,血液学呈典型骨髓无效造血特征,骨髓双核幼稚红细胞在幼稚红细胞中所占比例为43%,透射电镜下显示特征性双层胞膜结构.确诊为CDA-Ⅱ.结论 CDA-Ⅱ是一种少见的以骨髓
目的评价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长期生存情况。方法分析1982年12月至2011年6月接受ATG/ALG治疗的345例SAA患者3个月及6个月疗效、长期随访并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其5年总生存(OS)率。结果345例患者中非极重型AA (mSAA) 184例,极重型AA (VSAA)161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