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是机票,后来是苹果笔记本电脑,再后来干脆开出账号索取现金。”京东与阿芙精油的事件尚未理清,近日又有一位被京东拖欠40万货款的服装类供应商爆料称,他在拒绝京东运营小二的“代购”请求后,突然遭到账期拖延。在此之前,他为了拉动店铺的流量,已经向京东运营小二支付了接近7万元的财物。
“代买”清单商家买单
“感觉现在的京东就像是几年前的淘宝,手中掌握着流量大权的运营小二时常来个以权谋私,我们就没法过了!”这位京东服饰类供货商自从去年3月以来,就频繁收到与京东运营小二的变相请求,苦不堪言,“刚开始,我们与运营小二的关系相处得很不错,有什么促销活动,他也都会提拔我们。作为朋友,我们也会送他我们自己生产的服装。”
但让这位负责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只是一个开始,之后运营小二就频繁地向他们提出了各种“代买”清单,从去年7月开始,这位供应商就为运营小二在网上代买从北京到深圳、北京到广州的全额机票,总共支付7000多元。
“现在回想起来,他应该是试探我们,看我们这么爽快地答应,他的要求就越来越多,去年我去香港,他又借故让我帮他带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一直到去年10月,运营小二甚至以朋友买房钱不够,先后向这位供应商“借”了3万元,但之后就再也没有提过还字。
这位供货商透露,运营小二的行动相当谨慎,收取任何东西都是以“代买”或者“借”为由,即便是汇款的账户也都不是他本人的,“基本都是他朋友的账户”,加起来总额将近7万元。
如此下去,这位供货商透露,感到很难承受。从去年10月开始,拒绝了运营小二的索取,随之而来的是销量的明显下滑。
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我们去年11月一直到今年2月的货款迟迟没有结清,他们给出的理由是“货品有投诉没有处理”,让这位供货商感到不解的是,“在10月之前,也遇到过顾客投诉,但也没见当时的结款被拖延。”
京东的“灰色空间”
据了解,目前在京东的服装类开放平台所设的运营经理,被称之为“运营小二”,运营小二的职责包括与供应商洽谈活动、活动资源给分、活动提报审核、新产品的审核。
职位功能相当于京东家电部门的采购部。每个运营小二的手上都掌握有不少的供货商资源,少则50家,多则达几百家。供货商对他们的评价是:“别看官不大,却是重权在握。”
前京东运营小二磊格(化名)向记者透露,一般运营小二手中都会有一些免费的资源,可以给他们管辖的供应商,比如给他们机会上一些有影响的促销活动以拉动顾客流量,“有些活动运营小二只会告诉部分的商家。至于如何选供应商,从理论上说,销量好的优质商家是主要选择对象,但也不排除‘关系好’的商家。”
促使磊格离职的真正原因是,他很难接受运营小二与供应商洽谈时的态度,以及内部的氛围。刚入职时,他就几次目睹运营小二与供货商谈判时,口气生硬,“根本不像洽谈,更像是命令。在一些明摆着会让供应商赔钱的打折促销活动中,运营小二都会强制要求供应商配合。”在磊格看来,他们无非是依仗京东这块招牌。对于运营小二,不少供应商只能敢怒不敢言,“毕竟大家还是要在一起吃饭,”。
之前爆料的供应商也是抱有同样的顾虑,“一直不敢去举报,毕竟还要在京东做下去的,即便告倒了这个运营小二,与下一个运营小二如何合作呢?”
京东的警觉和刘强东的担忧
店小二腐败的问题,似乎已成为电商发展过程必然经历的阶段,阿里巴巴此前就曝出内部腐败问题,阿里巴巴内部进行了自查,甚至将相关人员移送至公安机关。
对于这类情况,京东商城自己也已经警觉。
京东CEO刘强东近日在内部培训时称,部分员工的服务态度问题令他感到非常担忧,整个团队跟十年前相比整体质量在下降。“有供应商和卖家反映,在京东,不管是招商、运营,还是财务,一些人感觉很牛,好像他们是在管供应商,服务意识很差。”刘强东说。
就此事,记者与京东商城方面取得了联系,对方表示,会去查实卖家讲到的具体情况,一旦属实,京东方面将按规定辞退当事员工并考虑移送至司法机关。
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京东,有《开放平台防贪腐规定》,不得收受任何价值的财物,未经许可不得出席宴请等。只要有员工试图索贿被供应商发现检举的话,京东商城会立即给予检举方高额奖金。另外,供应商和卖家,都有签署《反商业贿赂协议》,规定合作方不得行贿,有监督举报的权利,并协定当年交易额的3096或10万元违约金作为反腐败赔偿额。
反腐其实只是表象
从新闻与抓眼球的角度,“反腐”事件不无冲击力。但事实上腐败只是公司问题的表象之一。
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说:“这三年来的管理要点讲的都是人均效益问题。不抓人均效益增长,管理就不会进步。因此一个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追求长远地、持续地实现人均效益增长。当然,这不仅仅是当前财务指标的人均贡献率,而且也包含了人均潜力的增长。”
进而KPI带来毛病便凸显——内部资源消耗、员工行为是KPI取向而不是创新取向。
大公司很难废止KPI,但阿里与腾讯的实践都表明,KPI不是一种指向创新的考核手段。KPI,突出表现了互联网公司本质与大公司管理必需的冲突。
大公司有20000人诅咒,而发展中的公司同样也有着自己的“步伐詛咒”,即公司扩张规模快于自身的管理能力。一般来说,通常的形式为:工作一两年的员工赶鸭子上架成为管理数十人的部门经理甚至总监,而手中的预算亦超出了以往所掌控的范围,而这时除了腐败外,管理能力缺失,产品无法管控,渠道混乱更是成为公司失败的核心。
至于解决的办法,任正非在2007年搞了一个“七千人大辞职”,而马云在2009年底宣布阿里巴巴18位创始人集体辞职,转变为合伙人,重新竞聘上岗。这不去年又对各部门老大来了一个大轮换。
“代买”清单商家买单
“感觉现在的京东就像是几年前的淘宝,手中掌握着流量大权的运营小二时常来个以权谋私,我们就没法过了!”这位京东服饰类供货商自从去年3月以来,就频繁收到与京东运营小二的变相请求,苦不堪言,“刚开始,我们与运营小二的关系相处得很不错,有什么促销活动,他也都会提拔我们。作为朋友,我们也会送他我们自己生产的服装。”
但让这位负责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只是一个开始,之后运营小二就频繁地向他们提出了各种“代买”清单,从去年7月开始,这位供应商就为运营小二在网上代买从北京到深圳、北京到广州的全额机票,总共支付7000多元。
“现在回想起来,他应该是试探我们,看我们这么爽快地答应,他的要求就越来越多,去年我去香港,他又借故让我帮他带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一直到去年10月,运营小二甚至以朋友买房钱不够,先后向这位供应商“借”了3万元,但之后就再也没有提过还字。
这位供货商透露,运营小二的行动相当谨慎,收取任何东西都是以“代买”或者“借”为由,即便是汇款的账户也都不是他本人的,“基本都是他朋友的账户”,加起来总额将近7万元。
如此下去,这位供货商透露,感到很难承受。从去年10月开始,拒绝了运营小二的索取,随之而来的是销量的明显下滑。
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我们去年11月一直到今年2月的货款迟迟没有结清,他们给出的理由是“货品有投诉没有处理”,让这位供货商感到不解的是,“在10月之前,也遇到过顾客投诉,但也没见当时的结款被拖延。”
京东的“灰色空间”
据了解,目前在京东的服装类开放平台所设的运营经理,被称之为“运营小二”,运营小二的职责包括与供应商洽谈活动、活动资源给分、活动提报审核、新产品的审核。
职位功能相当于京东家电部门的采购部。每个运营小二的手上都掌握有不少的供货商资源,少则50家,多则达几百家。供货商对他们的评价是:“别看官不大,却是重权在握。”
前京东运营小二磊格(化名)向记者透露,一般运营小二手中都会有一些免费的资源,可以给他们管辖的供应商,比如给他们机会上一些有影响的促销活动以拉动顾客流量,“有些活动运营小二只会告诉部分的商家。至于如何选供应商,从理论上说,销量好的优质商家是主要选择对象,但也不排除‘关系好’的商家。”
促使磊格离职的真正原因是,他很难接受运营小二与供应商洽谈时的态度,以及内部的氛围。刚入职时,他就几次目睹运营小二与供货商谈判时,口气生硬,“根本不像洽谈,更像是命令。在一些明摆着会让供应商赔钱的打折促销活动中,运营小二都会强制要求供应商配合。”在磊格看来,他们无非是依仗京东这块招牌。对于运营小二,不少供应商只能敢怒不敢言,“毕竟大家还是要在一起吃饭,”。
之前爆料的供应商也是抱有同样的顾虑,“一直不敢去举报,毕竟还要在京东做下去的,即便告倒了这个运营小二,与下一个运营小二如何合作呢?”
京东的警觉和刘强东的担忧
店小二腐败的问题,似乎已成为电商发展过程必然经历的阶段,阿里巴巴此前就曝出内部腐败问题,阿里巴巴内部进行了自查,甚至将相关人员移送至公安机关。
对于这类情况,京东商城自己也已经警觉。
京东CEO刘强东近日在内部培训时称,部分员工的服务态度问题令他感到非常担忧,整个团队跟十年前相比整体质量在下降。“有供应商和卖家反映,在京东,不管是招商、运营,还是财务,一些人感觉很牛,好像他们是在管供应商,服务意识很差。”刘强东说。
就此事,记者与京东商城方面取得了联系,对方表示,会去查实卖家讲到的具体情况,一旦属实,京东方面将按规定辞退当事员工并考虑移送至司法机关。
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京东,有《开放平台防贪腐规定》,不得收受任何价值的财物,未经许可不得出席宴请等。只要有员工试图索贿被供应商发现检举的话,京东商城会立即给予检举方高额奖金。另外,供应商和卖家,都有签署《反商业贿赂协议》,规定合作方不得行贿,有监督举报的权利,并协定当年交易额的3096或10万元违约金作为反腐败赔偿额。
反腐其实只是表象
从新闻与抓眼球的角度,“反腐”事件不无冲击力。但事实上腐败只是公司问题的表象之一。
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说:“这三年来的管理要点讲的都是人均效益问题。不抓人均效益增长,管理就不会进步。因此一个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追求长远地、持续地实现人均效益增长。当然,这不仅仅是当前财务指标的人均贡献率,而且也包含了人均潜力的增长。”
进而KPI带来毛病便凸显——内部资源消耗、员工行为是KPI取向而不是创新取向。
大公司很难废止KPI,但阿里与腾讯的实践都表明,KPI不是一种指向创新的考核手段。KPI,突出表现了互联网公司本质与大公司管理必需的冲突。
大公司有20000人诅咒,而发展中的公司同样也有着自己的“步伐詛咒”,即公司扩张规模快于自身的管理能力。一般来说,通常的形式为:工作一两年的员工赶鸭子上架成为管理数十人的部门经理甚至总监,而手中的预算亦超出了以往所掌控的范围,而这时除了腐败外,管理能力缺失,产品无法管控,渠道混乱更是成为公司失败的核心。
至于解决的办法,任正非在2007年搞了一个“七千人大辞职”,而马云在2009年底宣布阿里巴巴18位创始人集体辞职,转变为合伙人,重新竞聘上岗。这不去年又对各部门老大来了一个大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