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浓妆”或“淡抹”的西部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
  
  


  20世纪80年代,中国西部电影的异军突起成为国内电影界中一种显见的文化现象。1984年,著名电影理论家钟惦
  棐先生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年度创作会议上提出了“面向大西北,开拓新型‘西部片’”的口号,建议西安电影制片厂把拍摄中国的“西部片”作为长远的艺术目标。在其鲜明的理论倡导下,以西安电影制片厂为代表,以第四代、第五代导演为创作主力,包括峨嵋、天山、广西、内蒙古等电影制片厂在内的西部电影生产厂家在短短几年内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西部电影力作:《人生》、《黄土地》、《猎场扎撒》、《野山》、《黑炮事件》、《老井》、《孩子王》、《红高粱》、《黄河谣》,等等。这些被冠之以“中国西部电影”名称的西部题材电影,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出现在中国上海的现实主义电影以及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香港功夫片一起构成中国百年电影中最具影响力的三个艺术品牌。
  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是指新生代导演以广大的西部地区作为故事发生背景所拍摄的影片。1995年,新生代导演章明以自己的家乡为背景拍摄完成了其处女作《巫山云雨》,在新生代导演中第一次将镜头对准了远离现代都市之外的西部小县城——巫山。1997年,又有贾樟柯的《小武》诞生,影片再次将镜头对准了另一个西部小县城——山西汾阳。随后在世纪末变化更为迅速的时代面前,更新一代电影导演的创作成批涌来,汹涌之态难以阻挡。在这一过程中,新生代电影的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众多的新生代导演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对准了西部,希冀在这片曾经成就了第五代导演辉煌的土地上实现他们的电影梦想。从1995年至今,短短的十多年的时间里,新生代导演的西部题材电影已有三四十部有影响的作品问世,而且其创作态势现在依然强劲,这其中包括摘得“金狮”、“金熊”桂冠的影片《三峡好人》和《图雅的婚事》,还有创造国产小成本电影票房奇迹的影片《疯狂的石头》等。
  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的兴起,与钟惦棐先生关于中国西部电影的理论倡导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作为百年中国电影艺术品牌之一的中国西部电影对于新生代导演的西部题材电影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则是必然存在的。在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中,其中有一部分影片诸如《惊蛰》、《可可西里》等在被谈论和表述时常常被划为西部电影的范畴之内。因此,在这里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与西部电影在概念上呈现出一种交叉和分离的状态。在一定的意义上,西部电影的概念包含了部分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但是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并不是全部都属于西部电影。抛开概念上的交叉和分离状态,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与西部电影在许多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其中,“西部”作为独立的审美表现对象成为二者在艺术表现上的重要分野。
  
  被“浓妆”的西部
  
  开掘银幕上的“西部美”是钟惦棐先生提倡拍摄中国西部电影最初的初衷。在其理论的指导下,第四代、第五代导演在西部电影的创作实践中对“西部美”进行了最为充分的挖掘。在西部电影中,“西部”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雄浑壮阔的自然环境,古朴的民风民俗以及人物形象中所表现出的典型的西部气质构成了影片中独特的“西部美”。回望20世纪80年代一大批中国西部电影作品,之所以能够享誉世界影坛,为中国民族电影在国际上赢得较高的声望,其原因正在于这些影片展示了中国西部颇具特色的“西部美”。广漠深沉的黄土高原、雄浑舒缓的黄河流水、奇崛壮美的秦岭山脉、辽阔无垠的桑科草原……以一种大西北独有的风姿特色和造型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时,那种不加雕饰的原生形态的拙朴与沉实、淳厚与凝重,不仅给人以审美娱悦,且令人思索品味不已。
  影片《人生》中,荒秃的山坡,贫瘠的黄土地,狭窄的沟壑,古朴的山庄,栉比的窑舍等展现出陕北高原独特的风光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成为与影片故事融为一体的审美元素。在《黄土地》的影像系列中,画面构图始终以大面积的黄土为主,沟壑与土塬连绵不绝,在国画一般高远视角的镜头中,暖黄色的起伏而舒缓的山山峁峁,虽然少有刀劈斧砍的硬直线条和尖锐棱角,但却有一种内在的深厚力量。影片中的黄河,在低机位的表现下,更显得平静安详而底蕴深厚。在这里,黄土与黄河,既是西北黄土高原自然原生状态的“物质复原”,同时又传达出一种亘古久远的远古神话气息,构成中国西部片苍劲、厚重风格和神韵。此外,《野山》中的秦岭山脉,《盗马贼》中的西藏风光,《黄河谣》中的黄河故道等西部典型的自然环境也都具有同样的审美价值。当这些独特的地域风貌长时间地凝滞在银幕上时,创造者和观众的思绪绝不仅仅是欣赏和赞叹。因此,对于影片《人生》有评论指出:“《人生》的可贵处就是它第一次把西北黄土高原那幅大自然的雄浑之美和西北人们善良质朴、博大之美融为一体,展现在银幕上。”
  


  在西部电影中,除了自然环境展示所“西部美”之外,西部的民风民俗中所透露出的厚重的文化感同样也是西部电影中“西部美”的重要表现。在这些西部电影中,民风民俗以及宗教礼仪等往往包蕴着西部特有的文化氛围和西部人的心态结构在其中。《黄土地》中的民歌、婚礼、腰鼓、求雨等民风民俗已经成为许多研究者说明银幕文化感的典型例子。田壮壮的《盗马贼》中,“拜佛祈祷”等宏大的宗教场面以及“天葬”、“祭祀”、“牛头马面”、“群魔乱舞”等野蛮、愚昧、落后的风俗习惯,与影片的情绪逻辑融为一体,构成了影片特有的文化氛围。影片《人生》中,“刘巧珍结婚”的婚礼场面将传统文化所沉淀下来的婚俗仪式与刘巧珍彼时彼刻的心理状态相映衬,预示着追求现代生活未成的刘巧珍又被笼罩在旧文化意识包围之中的人生悲剧。
  在中国西部电影的人物画廊中,虽然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各色人等都充斥其间,但这些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这些影片的主人公在精神气质上通常存在着这样一些共性:冷峻沉郁、强悍刚毅,具备坚强的人格和开阔的胸襟,敢于同命运进行不懈地抗争。正是这些共性,构成了银幕上特有的“西部形象。”影片《人生》中,吴玉芳塑造的刘巧珍被公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贤妻的楷模——纯朴、温厚,为了所爱的人,默默的奉献,既使被抛弃,也没有任何怨言。从对待人生态度这个角度来看,谁都无法否认刘巧珍身上那股顽强的生命力。爱情失败了,她没有自寻短见,虽然嫁给了自己并不喜欢的男人,但是依然继续生活。影片《黄土地》中,翠巧的父亲迫于生活的压力,将翠巧许配给了一个几乎可以做她的父亲的男人。为了逃脱这种命运,翠巧先是将希望寄托在给她以思想启迪的顾青身上。后来,在顾青走后毫无音讯的情况下,她又展开了自救——自己划船过黄河。虽然最后淹没在黄河的滚滚波涛中,但是翠巧与命运抗争的顽强勇气却值得称道。影片《老井》中,孙旺泉的“西部硬汉”形象则更具典型性。首先,在外在形象上,孙旺泉拥有着阳刚气十足的强壮体魄。阳光爆晒和风吹雨打之后变得黝黑粗糙的皮肤,隆起的发达的肌肉,健壮高大的身躯,冷峻的面孔,深邃的眼睛。而在内在的精神气质上,孙旺泉为了老井村的集体利益而归依于传统并甘于忍辱负重的牺牲精神更是导演所积极肯定的。此外,电影《野山》中的桂兰、禾禾,《红高粱》中的“我爷爷”、“我奶奶”以及《黄河谣》中的当归等人物形象身上无一不折射出西部人特有的性格、气质。
  
  被“淡抹”的西部
  
  与西部电影不同,在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中,除了《惊蛰》、《可可西里》、《上学路上》等少数几部影片之外,“西部”本身在影片中并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仅仅是作为影片中人物生存和活动的环境而存在。在这些影片中,作为人物生活环境的西部,和一般电影中的环境一样,仅仅体现着各种社会关系的真实风貌。对于“西部”本身审美价值的挖掘和表现没有成为新生代导演一种自觉的意识。在我国,从新中国诞生到钟惦棐先生提倡拍摄中国的“西部片”之前,已经有众多反映西部生活的影片出现。五十年代有《陕北牧歌》、《葡萄熟了的时候》、《天山歌声》、《绿洲凯歌》;六十年代有《黄河飞渡》、《昆仑山上一棵草》、《阿娜尔罕》、《天山的红花》;七十年代有《北斗》等等。但这些影片大都缺乏清醒、自觉的西部意识和当代观念的烛照。在影片中,西部的地域环境对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并不具有内在的、不可缺少的作用,也难于强烈地感受到西部传统文化背景对人物心态所产生的影响。因此我们只将它们看作是为中国西部电影做准备。也正因为在多数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中缺乏这种自觉的西部意识,所以学术界和理论界一般不将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当作西部电影看待。
  


  以《图雅的婚事》为例进一步说明。《图雅的婚事》是新生代导演王全安以内蒙古地区为背景拍摄的一部影片,该片获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女人带夫出嫁的故事,故事本身属于新生代导演非常偏爱的传统类型。图雅的丈夫巴特尔因身体伤残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男性功能,这使得图雅一家人面临生存困境,图雅一人难以支撑家庭重担,于是试图通过改嫁来求得解决,她首先听从亲戚的提议,把巴特尔送进了福利院,结果却导致巴特尔割腕自杀,随后她又打算带着丈夫一起改嫁邻居森格,却又不得不面对两个丈夫醉酒后仇眼相对的亲情危机。影片导演王全安没有通过大团圆的结局来想象性地解决这一现实难题,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图雅的婚事》被认为是一部有思想有灵魂的作品。影片外在的地域特征非常明显,但却缺少内在的地域风格。通俗地说,影片所选取的蒙古民族的生活场景在叙事中仅仅是作为一种背景或表象存在着,它与叙事之间缺乏某种必然的有机的因果关联,如果将图雅的婚事中的故事放在任何一个中国欠发达地区这个故事都会照样成立,而蒙古民族生活的外观,只不过是被导演当作了一个传统中国的视觉象征。
  


  在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中,新生代导演对于“西部”本身缺乏审美观照实际上与新生代导演对于传统电影的革新有着密切的关系。英国的汤尼·雷恩斯(Tony Rayns)在《我的摄影机不撒谎》一书的序言中曾经提到新生代导演相对于传统电影的两方面的创新,其中之一是街头现实主义,“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第一次开始接触街头题材。电影制作人直接从最贴近他们的生活环境取材和选取人物,并且如三四十年代的社会现实电影,不加任何情节化、风格化、操纵性的‘滤镜’,直接呈现现实。”虽然这里所谓“电影制作人”的所指和本文所谈论的新生代导演并不完全一样,但是客观上这一概括同样适用于本文所谈到的大多数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的特征。在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中,新生代导演“直接呈现现实”的姿态使得“西部”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在电影中不复存在。
  
  结语
  
  从“浓妆”到“淡抹”,“西部”作为审美表现对象在电影中的变化反映的不仅仅是创作观念的变化,同时也是西部电影由盛及衰的重要表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转型,电影体制的变革以及市场发行改革之后,而今的西部电影已经辉煌不再。在新形势下,新生代导演的西部题材电影立足中国西部当代生活,表现当代西部人的生存生活状况,无疑再次为西部影视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虽然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绝大多数并不属于西部电影的范畴,然而这些电影的出现依然让我们看到了西部电影再次先前发展的可能性。[责编/布丁]
其他文献
与中国西部电影精英面对面 (连载)  大话西部电影之    受访者:黄建新 著名电影演员   肖云儒著名文化学者、陕西省文联副主席   延艺云著名剧作家、教授、西影厂厂长   张阿利西北大学文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系主任  集合性的文化品牌容易产生品牌效应和市场效应  张阿利:最近,西影《美丽的大脚》获得了四项金鸡奖,这是西影时隔十年之后的又一次成功冲刺。或许获奖本身并不重要,但这部影片却为我们提出了一
期刊
题:“媚俗”还是“崇高”,这是个问题  ——部分电影界政协委员热议电影界的“二元化”现象。   “电影票房再好,还是有人批;国际获奖再多,还是没人看;观众需求再大,还得求平衡。”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张艺谋11日和记者聊着他的导演观,“‘媚俗’还是‘崇高’,相信是每位导演一生的难题。”     “媚俗”与“崇高”往往顾此失彼   金融寒冬中,3.5亿元的票房收入,让电影《非诚勿扰》的导演——全国政
期刊
“罪恶大师”波兰斯基的电影,以极尽简化的人物群像、幽暗封闭的外部环境、悬疑恐怖的叙事氛围、怪异变态的人际关系来探索人类的内心,尽显心灵的邪恶。与另一位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洛夫斯基影片主题呈现的方式相似——对“古老的”人文主义主题的反人文呈现,波兰斯基的电影以彰显罪恶的主题呼唤的是美好人性的复归。  《苦月亮》,这个充满情欲与虐待的爱情故事,这段写满变数的海上之旅,始终可以视为一个拉康意义上的自我寓言,
期刊
乌维·鲍尔2005年导演的电影《鬼屋魔影》,当年在北美地区票房惨淡,恶评如潮,没想到几年后换了个马甲,改名成《孤胆义侠》来中国淘金竟然取得了成功,首周末票房突破1000万元,看来好莱坞的名头还真能够蒙住热衷追风的中国观众。    《孤胆义侠》讲述一个专门调查“超自然现象”的侦探爱德华,在追寻莫名失踪的古老文明的过程中,陷入了危险生物、失落文明、生命威胁等科幻元素的包围中。最后,当然是英雄拯救苍生这
期刊
剧情    九十年代初,拖拉机工人铁头(成龙饰)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前往日本投靠同村好友阿杰(吴彦祖饰),希望可以找到他在日本留学但失去音信的女友秀秀(徐静蕾饰)。铁头与其余偷渡客一样共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在码头干着粗活,过着发达社会的下流生活。    正当铁头放弃找寻秀秀之际,赫然发现她已改名为结子,成为日本黑帮“三合会”副会长江口(加藤雅也饰)的妻子。铁头遂决定在日本落地生根并改善生活,往后更于夜店
期刊
冯小刚、王家卫、刘镇伟,被称为三大国产电影对白导演。“对白导演”的称号取得有些削足适履,旨在彰显这三位国产电影导演的特殊风格。所谓“对白导演”,意指这些导演的电影中精彩的人物对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占据了大量篇幅。很多人会对他们的电影对白津津乐道,从而削弱了电影的其它构成元素的力量,但这并没有影响其成为一部佳作。    冯小刚  美工出身的冯小刚,曾经不过是英达(大型情景家庭喜剧《我爱我家》的
期刊
>>>采访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许还山老先生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我有幸去上了一堂人生的大课。他在我面前就像一座大山,蕴藏着无限的睿智与魅力。他的精神矍铄,他的滔滔不绝,他的直言不讳,他的大家风范,都让人无比敬仰……    由历史问题到对当今媒体的批判      百度有四万五千多条关于我的历史问题,关于这方面,人家已经反映的很多了,说的我都不想再说了,没什么意思了。这个跟你们年轻人
期刊
导演:布鲁斯·亨德里克斯(Bruce Hendricks)  主演:尼克·乔纳斯(Nick Jonas)  乔·乔纳斯(Joe Jonas)  凯文·乔纳斯(Kevin Jonas)  黛咪·洛瓦特(Demi Lovato)  类型:纪录/歌舞/3D立体  级别:G(适合所有年龄层,以及任何观众)  出品:迪士尼  上映日期:2009年2月27日(美国)  推荐指数:★★★      剧情  红遍
期刊
我提前离开省级机关时,她还是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机关工作人员。未料今天,她已从初级干部的岗位上退休两年了。加入夕阳队伍的她不爱养狗,也不爱养猫,嫌扰邻;她不搓麻不饮酒,怕有耗时弄非之嫌;儿子成家立业,却又不到闲逸抱孙的条件。她性格开朗,健康状况良好,如何打发这回忆时 忽,践行时又觉岁月悠悠呢?其实,她的业余生活丰富而多彩,充实而闪光!  人常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好在十五个春夏秋冬后的今天,“
期刊
9月16日,是泾阳县云阳镇张屯村电影放映员张全社的一周年忌日,也是他儿子梁旭开始电影放映生涯的一周年纪念日。  “我父亲整整放了30年的电影,直到去年病危时,他还说,‘就是我死了,你也要把电影演下去!’”28岁的梁旭感慨地说。因为有父亲的这份嘱咐,当初还犹豫不决的他毅然下定了决心,在父亲安葬后的第二天,就找到泾阳县数字电影放映服务站的杨林站长,要求继续父亲的事业,为农村放电影。  如果张全社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