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国玉玺”下落之谜

来源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3322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氏璧的曲折命运似乎预示着传国玉玺的多舛命运。秦始皇用它造至高无上的玉玺,本来希望这个皇权的象征能够世世代代在赢姓子孙手中传下去,永保江山。不料秦朝迅速灭亡,和氏璧造就的传国玉玺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历程,并最终湮没无闻,成为一大历史谜团。
  什么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就是那个能证明皇帝身份和权威的巨大的印章。那么这个“传国玉玺”是什么样子的?它从何而来,现在又在什么地方呢?
  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
  历史上的玉玺是秦朝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印玺。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下令镌造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圆四寸,螭虎纽,一说龙鱼凤鸟纽。玉玺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从此,历代帝王无不把传国玉玺当作权力的重要象征,当作一统天下的象征。
  据说,传国玉玺是用著名的绝世宝玉“和氏璧”制作,传国玉玺的传奇也要从这块和氏璧说起。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给楚厉王,楚厉王叫玉工前来辨识,恰好这宝玉属深藏不露的类型。不识货的玉工说是一块普通石头,卞和以欺君罪被砍去左脚。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再次献玉,玉工们又一次冤枉卞和,卞和再次被判处欺君罪,右脚被砍去。楚文王即位后,年老的卞和抱着这块玉在荆山下号啕大哭。楚文王知道来由后,叫人将卞和的石头剖开,果然雕琢出一块稀世宝玉,“和氏璧”因此得名。
  和氏璧诞生后,发生了接二连三的故事。楚威王时,昭阳灭亡越国立大功,得赏和氏璧,和氏璧由此进入了“流通渠道”。后昭阳出游赤山水潭,在潭畔高楼宴请宾客,拿出和氏璧来让大家鉴赏。当时潭中突然跃起一条大鱼,足足一丈多大,还带出了一群各式各样的小鱼。众人觉得稀奇,都到水边看鱼,回到房间却发现和氏璧不见了。昭阳怀疑是门人张仪偷的,对张仪严刑拷打,导致张仪背楚入魏,成为楚国死敌。
  昭阳在楚国势力很大,失窃后出千金悬赏,追查和氏璧下落。风声实在太紧,偷盗者长时间里都不能将和氏璧“脱手”。多年后,和氏璧突然现身赵国首都邯郸。后来秦昭襄王知道了,就给赵惠文王写了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引出了一段“完璧归赵”的故事。
  和氏璧之后长期保存在赵国的宫廷中。公元前228年,秦破赵,和氏璧这才落入秦国人手中。
  汉孝元太后摔掉一角
  和氏璧的曲折命运似乎预示着传国玉玺的多舛命运。秦始皇用它造至高无上的玉玺,本来希望这个皇权的象征能够世世代代在赢姓子孙手中传下去,永保江山。不料秦朝迅速灭亡,和氏璧造就的传国玉玺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历程,并最终湮没无闻,成为一大历史谜团。
  公元前206年的10月,刘邦率农民起义军打到了咸阳灞上,秦王子婴投降,将传国玉玺献给了刘邦。刘邦细心呵护着玉玺,并在西汉王朝建立后将它作为了新王朝的传国玉玺,并将其珍藏在长乐宫。
  西汉末,王莽篡权,需要玉玺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当时玉玺由他的姑姑,汉孝元太后王政君掌管着。王政君对刘家的感情比对王家要深,就是不交出玉玺。最后王莽命弟弟、安阳侯王舜逼老太后交出玉玺,老太后感觉被侄子给骗了,哭骂着将玉玺掷到地上,玉玺被摔掉了一角。后来,虽然王莽等人用黄金将缺角给补上了,但是玉玺还是留下了瑕痕。
  王莽垮台时,传国玉玺就在王莽的尸体身上,乱军抢到后将其献给了绿林起义军拥立的更始帝刘玄。刘玄后来被赤眉军打败,传国玉玺一度成为赤眉军拥立的小皇帝刘盆子的玉玺。刘盆子后来也失败了,投降建立东汉的刘秀。传国玉玺重新成为了汉朝的玉玺,从刘秀开始,一直在东汉诸帝手中流传,洛阳的东汉宫廷则负责保存传国玉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传国玉玺几经辗转到了汉献帝的手里。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给自己,建立了曹魏。传国玉玺自然顺延成为曹魏的皇权象征。曹丕画蛇添足,派人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三国一统于西晋,玉玺归晋。
  后唐末帝抱玉玺自焚
  西晋末年,中国北方陷入了所谓的“五胡乱华”时代,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传国玉玺开始了最为剧烈的颠沛流离。
  在这个阶段,称王称霸的人很多,但玉玺只有一个,于是很多豪强枭雄自己私刻玉玺。比如东晋朝廷南逃后,就自刻了一个玉玺;此外还有西燕慕容永刻的玉玺、姚秦的玉玺等等。他们私造玉玺的“创意”得到了后世许多乱臣贼子和枭雄豪强的欢迎和效仿。
  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那些私刻的传国玉玺也就统统被隋朝没收了。
  隋唐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传国玉玺牢固地掌握在皇室手中,被封为国家至宝,没有出现什么传说。唐末朱温篡位后,历史进入了纷扰的五代十国时期。玉玺再次遭遇乱世,厄运迭起。朱温建立的后梁掌握玉玺没几年就被后唐给取代了。
  公元937年1月11日,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带契丹军攻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玉玺从此下落不明。
  明清时代玉玺赝品多
  后周太祖郭威登基时,曾遍寻传国玉玺而不着,便刻了“皇帝神宝”等两方印玺,聊作安慰。这两方印玺一直到北宋都是皇权的象征。不过,宋朝一直没有放弃重新发现传国玉玺的希望,在宋朝有许多发现传国玉玺的消息,但都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
  公元1293年,元世祖忽必烈病死,遗嘱由皇太孙铁穆耳回朝即位。铁穆耳在回大都的路上,右丞相张九思献上“传国玉玺”一枚,说是秦朝相传的国玺,但这个玉玺没有被其他人看过,可信性可想而知。
  明太祖朱元璋也打过玉玺的主意,他曾派遣徐达深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蒙古的元朝残余力量,一大目的就是寻找传国玉玺,最终还是无功而返。总的来说,明清两代,虽然不时出现“发现传国玉玺”的传闻,但拿出来的玉玺都是附会仿造的赝品。
  这一时期的人们包括皇帝对传国玉玺的态度大为改变,不像之前朝代那样看重了。
  1924年11月,冯玉祥等人驱逐末代皇帝溥仪出紫禁城时,警察总监张壁和鹿钟磷等人曾在宫中追索镶金的传国玉玺,的确没有找到。至此,人们相信,真正的传国玉玺早已经被慢慢的历史黄沙所湮没了。
  考虑到传国玉玺是材质奇特的和氏璧所制,应当流传万年不坏。说不定它正静静埋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等待有心人去考证发现。
  (编辑 凤池)
其他文献
1492年,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水手们狂欢之后把梅毒从美洲带回了西班牙,一年后又传至法国、德国和瑞士,1496年出现在荷兰和希腊,隔年英格兰和苏格兰皆传此病,1499年蔓延至匈牙利、波兰和俄国。结果,梅毒横扫欧洲,死亡人数超过一千万,梅毒被称为“美洲大陆的复仇”。  或许大家都听说过梅毒,患了这种病往往让人不好开口,因为它是一种性病。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
夏季是万物蓬勃生长的时期,阳光灿烂,雨水充足。此时,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好时期,在夏季为孩子进行补钙可以收获比平时更好的效果。那么家有婴儿的父母,该如何好好利用这个时期为孩子补钙呢?  夏天已经迈着脚步向我们走来,面对炎炎夏日,多数人都从心里開始烦躁。其实,夏季带来的不仅是天气炎热,还有阳光中充足的紫外线。这对于补钙的人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人体在晒太阳的时候,经紫外线照射后,体内可以合成维
从婴幼儿的跌跌撞撞学步,到长大后的调皮奔跑,孩子成长的路上免不了磕磕碰碰,孩子如果不小心碰撞到脑袋,出现脑外伤,家长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般情况下,头部摔伤后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情况。由于孩子的病情变化比成人隐蔽,不易被家长察觉,如果家长不细心观察的话,可能等到发觉情况不对的时候孩子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很容易耽误疾病诊治;另外,孩子的病情恶化速度比成人快,有时孩子受伤后
近年来,浙江义乌市廿三里街道把“生育关怀行动”作为构建和谐计生的重要举措,结合各方资源,强化资金保障,唱响了“生育传承希望,关怀相伴和谐”的主旋律,推动了人口计生工作的深入发展。  在我国从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进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一直是一个贯穿始终的重大问题。如何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早已迫在眉睫,必须引起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
人口老龄化作为人口统计学的一个概念,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导致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人口老龄化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包括对家庭,都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的传统的简单粗暴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需要发展与创新。要增强宣传教育的法治性,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依法办事;同时,还要结合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来特殊对待。另外,还要将宣传教育放到实际的行动中,不能仅仅浮于形式,要增强宣传教育的时效性,切实达到宣传教育的良好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
人口文化是关于人口繁衍与发展的文化,是人类对自身生产过程中的生育、抚育、养老、婚姻、家庭、素质、结构、迁移等问题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人口文化既影响着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协调,也影响着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对大到社会的发展变革、小到个人的生产生活都有深刻的影响。人口文化既影响着人口数量、素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