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地的丰收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2月4日是农历正月初五,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把豫西大地装扮得分外妖娆,也给入冬以来的持续干旱画上了句号。连续两天的大雪使室外白天的气温降至零下5度左右,沉浸在新年氛围中的人们聚集在温暖的家里继续享受着新春的快乐。然而,河南省荥阳市城关乡政府的农技员杨建平却在顶风冒雪,忙忙碌碌地准备着为农民朋友举办农技培训班。
  从2月9日开始,杨建平利用两天时间骑自行车分别来到辖区石板沟村和柿园村,先后对786名农民进行培训。她针对丘陵旱地晚播小麦苗分蘖少,叮嘱农民朋友要趁此时墒足及早追施尿素7—10公斤/亩,促使小麦根蘖快速生长苗情转化升级;对底肥充足、生长正常的麦田,此时不再浇水施肥,只进行麦田除草和中耕划锄,保苗稳健生长;及时对麦田喷药防止纹枯病等等……
  像这样的培训,杨建平每年至少都要搞个三到四次。荥阳市城关乡的农民朋友们深情地对记者说:“杨建平这闺女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推广小麦新品种促增收
  1993年,刚满20岁的杨建平从河南省中牟农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省荥阳市城乡关政府工作,当了一名农技推广员。她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推广小麦新品种。因为那时村民们麦种都是从上年自家责任田产量里预留出来的,没有经改良选育,常年种植单一品种,种子退化变异,不仅产量低,而且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弱。因为购买新品种需要花钱,传统种植习惯使村民们大都不愿意接受。
  杨建平为了让村民们的粮食增产,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城关乡的每家每户,用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外省的成功例子反复劝说农户试种新品种,但无数次的碰壁让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流下不少委屈的泪水。后来,她改变了工作方式,开始试着说服一些村干部,让他们先试种一部分新品种与其他农户进行产量比较。结果,收获时群众发现种植小麦新品种,不仅麦田植株长相整齐,抗病虫能力强,而且确实能增产10-15%。事实胜于雄辩,有了鲜活的例子,农户们这才逐渐接受了小麦新品种。3年后,不仅大多数村民能够接受新品种,而且不少人在播种前一个月就主动上门找她要新品种。到2005年的时候,全乡3.4万亩水浇地及3000多亩旱地几乎全部使用了小麦优质新品种。全乡农民种植小麦新品种后,每年总计多收获小麦370万斤左右。
  尽管农户们普遍接受了杨建平的建议,每年在种植着优质小麦品种,但小麦新品种也在不断地更新升级。如此一来,每一个新品种的推广都要经过一个适应期,这就需要农技人员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2005年推广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的时候,为使农民能尽快接受这个新品种,杨建平决定以点带面做示范工作。她首先找到与自己比较熟悉的南周村村委委员许迎明,向他详细宣传此品种抗病变、抗倒伏、高产高效的各种性状特点,但许迎明却不大相信。胸有成竹的杨建平告诉他说:“你只管放心种植,如果减产,损失部分由我包赔!”许迎明这才勉强同意种植。结果,来年麦收后,许迎明高兴得合不拢嘴——亩产增加了15%,达到1300余斤。经过这一实验,“百农矮抗58”的名号犹如一声春雷,让农户们欣然接受。
  设身处地为农民排忧解难
  作为一个农技员,在向农户们推广新品种的同时,就有义务尽可能地不让农民产量受损失;但农户们自己选择的种子如果出现毛病,就与农技员没有关系。然而杨建平却不是这样,她把农民增收当成了自己的事情。
  2008年秋,东史村2组组长张斌找到杨建平说,二组群众要求种植小麦新品种“郑麦9023”。杨建平劝他不要种,并认真地告诉他说:“这是个弱春性品种,要种植必须在10月15日以后播种,我们这里冬季气候寒冷,这个品种容易受冻害。”张斌不听她的劝阻,执意要一次性购买种子5000斤。杨建平无奈之下,劝他先进行小面积试种,以种子不够为由协调种子公司给他供种1000斤,这个数量可种植土地面积40亩左右。结果当年冬天,天气寒冷,雨雪天气来得早,持续低温造成“郑麦9023”严重冻害,冬季整片麦田叶片干枯,没有一丝绿色,宛然死了一样。农户们看到麦田这般情形,一致认为是买到了假种子,来到乡里吵闹,还有几户准备把麦子犁掉,待来年春天种植早玉米。
  杨建平得知这种情况后,亲自来到田间查看。她发现小麦虽然叶子干枯,但根部和心叶并没有冻死。于是,她挨家挨户做村民们的工作,劝他们别犁掉小麦,并许下承诺,尽管会出现减产情况,但来年春天只要及早浇水施肥,亩产还可以在600斤以上。开春后,她多次来到田间地头督促农民及早浇水施肥,指导病虫害综合防治。当年麦收时节,这些农户们的亩产都在600斤以上,还有个别农户亩产达到700多斤。自此以后,张斌与该组村民对杨建平是心服口服,凡是她推广的小麦新品种大家都乐于接受。
  “要不是杨建平,我家的小麦亩产恐怕连300斤也收获不了,真是从心里感激她呀!”发出这声感叹的是现年65岁的大王村三组村民赵五。伴着冬日的暖阳,赵五向记者讲述了杨建平不厌其烦为他排忧解难的故事。
  2011年春节前,赵五打电话给杨建平说:“我种植的小麦不知咋的,全部像黄毛妮,发黄发瘦,急死人啦,我种了一辈子地也没见过这种现象!”杨建平放下电话,当即就赶了过去。起初她以为赵五家的小麦是胞囊线虫所致,当她拔出两三株小麦经过认真观察,发现并非由虫害引起。接下来,杨建平连续多天都来到赵五的田里扒开土壤进行检查分析。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玉米收获后秸秆还田没有深耕,旋耕地没有耙实,导致播种后,种子不能与土壤紧密接触和播种过深造成麦田缺苗断垄,麦苗细弱发黄,分蘖缺位。查出了病因所在,杨建平指导赵五封冻前对田地普遍进行镇压,弥补裂缝,增温保墒,保苗安全越冬。春节后天气回暖,杨建平又及早指导赵五科学浇水施肥,中耕保墒,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促进根蘖健壮发育。从3月份开始,赵五的麦苗长势逐渐转好,当年尽管减产,但亩产仍然达到800多斤。   竭尽全力为农民增收服务
  常年工作在农村一线的杨建平,不仅担负着对全乡农民的科技培训任务,还要随时掌握苗情、旱情、病情、虫情的出现和防治。如此一来,她就必须对全乡的每一块土地做到心中有数。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研究,她因地制宜积累了较为详细的预防病虫害经验。
  特别是近几年来,小麦胞囊线虫病发生几率较高,发病初期病症是小麦根部丝结成团,主根不向下生长,地上部分表现为叶子发黄瘦弱、不分蘖或分蘖较少,植株和正常小麦相比较矮。杨建平通过实践总结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那就是在犁地时,用辛硫磷颗粒或灭线磷颗粒拌细土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
  小麦纹枯病是当地常见的病害,由于初发病时,在小麦返青起身期,根基部就会出现很小的梭菱型褐色病斑,随着小麦的生长病斑会逐渐扩大,蔓延到茎秆,最后导致麦穗秕粒或无粒,严重的会减产10%至15%左右,在田间呈点状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杨建平得出的防治办法是,每年的2月下旬到3月上旬,用三唑酮或禾果利粉剂兑水按比例稀释后向根基部喷洒。由于发病几率高,要求整块地全喷。
  尽管杨建平把多年总结的经验经常向农民传授,但仍有部分农民记不住要领。2014年春节前,五龙寨村和南周村三户村民向杨建平反映说,他们的麦苗都好像缺水缺肥一样发黄,打了三遍增绿剂麦苗也不见好转。杨建平明知这就是先前向农民说过的胞囊线虫病,可仍旧耐心细致的了解发病时间和情况,并拿出胞囊线虫为害小麦图片让村民们对比观看。确认后让他们回去结合浇水向根部沟施辛硫磷颗粒或者灭线磷颗粒。经过十天左右,杨建平通过回访确认麦苗开始变绿后再次对他们强调,明年犁地时一定要做土壤处理。农户们也都知道这一切都是自己没有细心听讲造成的,这在无形中给杨建平增加了工作量。但他们看到杨建平一点儿也没有埋怨他们的意思,并且还不厌其烦地给予帮助时,都从心底里感激她。
  “看到庄稼长势好我心里高兴,看见百姓高兴我更高兴!”尽管这是杨建平发自内心的朴实而又真诚的话语,而她却为了这句话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2013年3月份,杨建平骑着自行车挨地块进行查访,当走到柿园村的时候发现大面积的麦子长势欠佳。她下车查看了多块地,发现这里的麦田有纹枯病又有地下害虫。当即她就把病害和虫害的麦苗各拔了几棵,来到村里用实物结合图片进行宣传,向群众传授防治技术。由于防治及时,柿园村的小麦病害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丰收。
  2013年由于秋季和麦播期间持续高温干旱,为确保足墒播种,杨建平督促各行政村有水浇条件的,广泛采取播前浇底墒水或浇蒙头水的方式播种,由于干旱全乡小麦播期拉得较长,导致冬季小麦苗情类型多,差异大,增加了麦田管理难度。从2013农历腊月十五开始,她就骑上自行车到各村查看苗情:小王村南地部分麦田麦播时表墒不足,缺苗断垄现象严重;南周村部分麦田因播种过深,形成深播弱苗;东史村部分麦田播期偏早、播量偏大,麦苗越冬不安全;桃李、石板沟南部旱地麦田趁墒播种较晚,难以形成冬前壮苗……各种苗情记录在本,为来年分类指导农户管理麦田打下基础。
  荣誉和奖励
  杨建平现任河南省荥阳市城关乡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2012年晋升为高级农艺师。她从事基层农技推广20年来,对工作兢兢业业踏实苦干,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始终坚持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了一个基层农技员的作用。同时,她还有个坚持不懈的习惯,就是把每次下乡遇到的问题写成笔记。久而久之,在大量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她的多篇有关农业方面的论文相继见诸于报刊。
  其中的《花生田蛴螬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高效栽培、一年三种三收》、《小麦胞囊线虫病的识别与防治》、《农田杂草的农业防除技术》、《配方肥料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多篇论文在《河南农业》、《农家参谋》、《种业导刊》等刊物上陆续发表。这些涉及农业专业论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由于杨建平的专业技术工作突出,荣誉也纷至沓来。2004年、2005年、2010年、2011年、2013年被评为“河南省农技推广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07至2009年连续三年荣获“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2010年荣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2013年荣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华农业科教神内基金奖,同时被河南省农业厅评为基层农技推广标兵。
  杨建平,这个20余年工作在农村一线的基层农技员,为了大地的丰收,像熟悉自己的家什一样熟悉着全乡的每一块土地,其事迹虽不惊天动地却也可歌可泣,她却用点点滴滴的平凡行动,书写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大写人生。
其他文献
近期,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的吉林省,多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陆续“开秤”收购新粮。受多重因素影响,目前玉米深加工企业亏损加剧,企业开工率为近年最低水平。专家表示,应当考虑到企业的现实情况,采取措施防止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出现“崩溃”危险。  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亏损加剧  作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玉米主产区,吉林省是全国玉米深加工企业重要聚集地。而此前,国家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题而鼓励发展的
期刊
“今年生姜很贵,刚收获下来的新姜就能卖到每公斤5块7毛钱,去年这时连每公斤一元钱都卖不到。”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大儒林村村民李宝军感到今年生姜价格贵了不少,当笔者碰见他时,他正在自家大棚里忙着收姜。  不仅是生姜,近期山东不少蔬菜价格都出现明显上涨。常年在山东省济南市解放东路文博菜市场卖菜的李宗风告诉笔者,最近菜价涨得厉害,生姜、西红柿、豇豆、黄瓜、尖椒等品种的涨幅都超过了50%。“比如,尖椒一个月
期刊
11月26日上午,在凛凛寒风中,踏着厚厚的积雪,在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村党总支书记林青远领着我们走进了一栋草莓大棚。  大棚里空气湿热。嫩嫩的小苗有三寸来高,铺排成占地一亩的天然绿毯。  “春节下来时能卖到50元一斤。一栋大棚能收入个十来万元。现在,有两个人打理着就行了。”  “这样的大棚合作社还有100栋,种植品种不同,有君子兰、香菇、平菇等。夏天时,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租种,就是开心农场
期刊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广东省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带着感情去做农村工作,要和农民兄弟做朋友……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建设具有乡土味道、地方特色、环境宜居的广东美丽乡村。  广东省副省长邓海光在广东省农业工作会议中提出涉农四大问,即为谁种、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同时指出广东应发展有“粤味”的特色农业。  近日,广东省先后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和农业工作会议。省农村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期刊
“买两斤也是批发价,太划算了!”近日,笔者走进位于四川省乐山城郊的西南农产品综合市场。卖水产品的摊前,一位老大爷正在买鳝鱼。老板爽快地说:“只要买上两斤,不管是不是做生意的,一律按批发价算。”  西农市场成立4年多来,通过一系列招商活动,内部设施和服务体系得到很大提升,商户不断入驻,销售额逐年增加,2013年交易额超过22亿元。  服务城市:重管理解难题  农商对接会和迎春年货采购节后,西农市场购
期刊
在刚刚过去的马年春节,北京市民似乎少了些对春节菜价、肉价猛涨的唏嘘。在餐桌上,除了应有尽有的四季蔬菜、肉类等做成的美味菜肴,哪个吃得更安全、吃得更健康,似乎成为市民越来越关心的话题。  北京作为一个城镇化率达到86%、拥有2000多万常住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平均每天大约消耗2000万斤蔬菜,700万斤肉蛋鱼,1200万斤奶和豆类,有限的农业资源和巨大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北京为啥能从上世纪的
期刊
广东省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以“投资公司+创新中心+示范基地”的经营形式,带动当地农民发展农业致富。生产过程中主要施用有机肥料;控制病虫害以预防为主,兼用轮作、捕虫灯等多种方法,做到不用药、少用药。在耕种和管理流程中,安装自主研发的轨道式大面积自动喷灌设备,施肥、洒水、喷药均实现自动化作业。“四季绿如蓝”品牌绿色蔬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产品供不应求。
期刊
3月9日,四川省丹棱县书记、县长带领种植大户和营销大户赶赴首都丹棱街,召开“丹棱不知火推介会”,向北京各大水果批发市场和超市推介丹棱优质橘橙“不知火”。这是继去年3月四川省丹棱县书记县长率队到成都“叫卖”“不知火”后,又一次更大力度、更大阵容的政府官员带队开拓橘橙市场。  推介会会场设立于北京丹棱街新中关购物中心二层,木偶戏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开场节目吸引了宾客的关注。试吃外形独特的“不知火”橘橙和有
期刊
“老树巨石卧泉溪,边砬七彩娇欲滴。沟深林掩觅秀色,美如仙女舞纱衣。”一首藏头诗,是旅游爱好者赵野对老边沟美丽景色的第一印象和对她的赞誉。  “老边沟”是辽宁大石湖休闲农业旅游区的核心游览区,位于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部——东营坊乡南营坊村境内。大石湖旅游区于2008年开始创建,并不断完善成功运营,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是一处集农业观光、农家体验、农户餐饮、休闲度假、旅游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休闲农业旅游风
期刊
走进广东省惠州市兴牧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花园式养殖园区,这里没有普通养猪场的异味,而是空气清新,园区整洁,绿树花草与池塘相映,让人根本不相信身处大型养猪场内。大型的环保污水处理设备,与园区融为一体。养猪场的污水经过处理净化,可以灌溉和再利用,而分离的沼渣直接压制成有机肥饼,施于绿化带中,所产生的沼气通过两台发电机供应整个园区的电力,做到节能、环保、高效、循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