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趋快 生活享慢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11023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兰克林的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作为大工业时代的座右铭,这則名言曾影响了整个世界。但现在,一场新的提倡“慢”的革命正在全球悄然兴起。这场革命,是由无数厌倦了忙碌日子的人们所发起,他们希望让生活的脚步慢下来,让生活更加从容,用更多的时间和自由欣赏生活的乐趣。
  快生活让我们失去了什么
  有这样两个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启示。
  故事一:在西班牙的一个小镇来了一对中国夫妇,他们在小镇开了一间小店,起初小镇的人们很高兴,因为小店给小镇的居民带来方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镇的居民开始不满了,因为这个小店,几乎从不关门,而这个小镇近百年的历史从来是5点后就关门,周六周日必休息的。中国小店的作息时间不仅抢走其他店铺的生意,还打乱小镇的生活节奏,而且最让西班牙人不解的是,这对中国夫妇好像除了工作,没有其他的休闲逸乐和消费活动,赚了钱就寄回家,然后进货、卖货、再进货、再卖货……于是,小镇的居民抗议要求中国人离开小镇,还小镇过去的宁静和悠闲。
  故事二:英国某小镇有一青年人,整日沿街靠说唱为生。同在这里的还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他们常常在一个小餐馆用餐,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的熟悉。有一日,我们的女同胞,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不要沿街卖唱了,去做一个正当的职业吧。我介绍你到中国去教书,在那里,你完全可以拿到比你现在高得多的薪水。小伙子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反问道:难道我现在从事的不是正当的职业吗?我喜欢这个职业,它给我,也给其他人带来欢乐。有什么不好?我何必要远渡重洋,抛弃亲人,抛弃家园,去做我并不喜欢的工作?
  临桌的英国人,无论老人孩子,也都为之愕然。他们不明白,仅为了多挣几张钞票,抛弃家人,远离幸福,有什么可以值得羡慕的。在他们的眼中,家人团聚,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幸福。它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贵贱无关。于是,小镇上的人,开始可怜我们的女同胞了。
  其实,人对物质的需求是有限的,而心理或心灵的需求才是无限的,一旦人们成了物质或金钱的奴隶之后,我们对物质或金钱的追求往往变成了满足心里的需要,而迷失了生活的本意和方向。
  生活慢得下来吗
  时下的中国,越是在大城市,“快”就越是一种躲避不开的潮流。《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曾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在“加急时代”,其中71.1%的人称,“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大”,是让他们着急上火的主要原因。至于“加急时代”最突出的表现,60.2%的人觉得是“生活节奏加快”,54.7%的人认为“浮躁,踏实不下来”。甚至,在长假期间,人们的脚步也慢不下来。
  原晓娟,一位媒体工作者,先后担任《时尚先生》《美食与美酒》编辑部主任,却因罹患癌症,以35岁的花样年华告别人世。患病后,她在博客中写道:“我们的生活太过于匆忙,以至于失去了生活的本来意义。我们甚至忘记了内心真正的需要,忘记了身体的真实感受。生活像拧紧了的发条,我们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十分钟来使,拼命地努力,只知道生活永远是下一刻,我们忘记了童话、忘记了四季更替,忘记了蓝天白云露珠……”
  有一种叫“延缓幸福综合征”的心理疾患,患这种病的人,总是为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该完成的事情而感到焦虑,而且永远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休息时间放在次要位置。据估计,全世界40%的人患这一隐性心理疾病。
  “快生活”使生活变得粗线条和匆促,无暇像古人般吟诗作对,无暇顾及没有实用价值的趣味。在浮躁喧嚣的社会风气推动下,人们正在忽略和失去一些有价值的、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效率易导致功利,而速度往往会使人来不及体味情感的含蓄和细腻。艺术不会诞生在匆忙中。人,需要诗意地栖居。
  约翰·列侬曾说过,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快生活真正让我们失去的,绝不仅是健康。正如社会心理学家刘铎所言:“快生活让我们失去最多的其实是对生活的体验,而这恰恰是生活本身。”
  慢生活更多关乎心态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表示,中国目前可能还不具备实现“慢生活”的社会经济条件。但同时他认为,“慢生活”的价值理念可以并也应贯彻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你不能实现‘慢生活’,却可以实现慢节奏、慢速度、慢心态。在这‘三慢’中,最重要的是‘慢心态’,你只要记住人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时空中做一件事情;着急是于事无补的这两点,心情就会平静下来,就不会成为时间的奴隶。”
  其实,“慢”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能力——慢慢运动、慢慢吃、慢慢思考……所有这些“慢生活”与个人资产的多少并没有太大关系,只需要有平静与从容的心态。正如“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媒体工作者薇薇是快工作、慢生活的有效实践者。虽然身在媒体工作,工作忙碌,又有家庭、孩子,但她依然能超然地活得轻快而自在。上班时,她认真、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下班后和孩子、老人共享天伦,业余读读钟爱的古诗词,练练书法,周末全家人则一起去爬山、逛公园、会朋友。纵然红尘万丈,人群忙碌匆促,她却似乎可以岿然不动,保有内心的平静、淡定和从容。
  如果我们能掌控生活的速度,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放下,什么时候要加快脚步,什么时候必须驻足,什么时候又该跃起,放慢脚步,倾听内在的声音,也许就能像薇薇一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
  放慢你幸福的脚步
  如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慢生活”已渗透到方方面面,吃有慢餐,行有慢游,读有慢读,写作有慢写,教育有慢育,恋爱有慢爱,设计有慢设计,锻炼有慢运动……无处不在地提醒人们放缓脚步,享受人生。正如缓慢运动网站所宣传的那样:“慢生活并不是将每件事都拖得如蜗牛般缓慢,而是希望活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它是一种平衡,该快则快、能慢则慢,尽量以音乐家所谓的正确的速度来生活。”   慢餐饮:城市的快节奏正以生产力的名义扭曲我們的生命和环境,我们要以慢慢吃为开始,放慢快节奏的生活。慢生活的第一要义就是慢餐饮,换言之,美妙慢之旅,由唇齿间开始。慢慢吃,这是慢一族最显著的行为主义。
  所谓的慢餐运动是为了唤醒人们遭快餐催眠的味觉,提倡回归对食物及用餐环境品质的要求,主调不过是“来,慢慢吃吧,没有太特别的事情要赶的”。既然美妙的生活开始于缓慢的吃法,习惯了快速度的我们该怎样在平日里培养慢餐态度?比如适当调整一下生活习惯,提早20分钟起床准备早餐,至少为自己煎一个鸡蛋、调制一杯新鲜果汁。与自己约定12点准时去吃午餐,因为上午没做完的工作下午还可以继续做。
  慢睡眠:睡眠好的人不是没有烦恼,只是他们懂得放弃,最起码要放弃一晚,等到明天再想。所以,在我们决定睡觉的那一刻,没有人可以打扰我们的美梦。慢生活的推崇者总能慢条斯理地入睡,一夜安眠,第二天醒来,容光焕发、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中,睡出了情趣,睡出了健康。
  慢工作:这代表了一种更为自由、开放、弹性的工作方式。尽管还要为工作和业务拼搏,但可以把努力工作当作一件很愉快的事。很多自以为看起来很苦的事情慢下来欣赏,也是很美的。
  也许有人会迷惑不解,工作怎么可以慢呢?现代化的工作节奏的确是“慢”的大敌,但是你可以用更自由、更开放、更弹性的工作方式来对待,让工作更有计划性,避免很多重复性的工作,让自己工作着,快乐着。
  慢读书:对于好书的兴趣,一如对于各色美味。善待自己的生命,也用心守候着自己灵魂的家园。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都可以追求快,但阅读却是一件需要慢慢做的事情,而且越慢越好。对于追求优雅和舒适生活的慢一族,阅读指的是“触动心灵”的“读”,不是泛泛地看。
  慢运动:运动对于一般人而言,享受的是过程,而不是目的或者结果,我们运动的标准不是速度快了多少,也不是肌肉又增强了几分,我们的目的是使自己更健康、更快乐。对于平时疏于运动的都市人来说,高强度的运动可能反而对自己的身体有害,而慢运动才能真正提高生活品质,带来健康。那种形式上的慢速度、慢动作,所带来的是内心本质加速度的放缓。柔韧、平衡、放松才是现代都市生活中最佳也是最快乐的运动方式。
  慢休闲:无论跑到哪一个城市,就如回到自己的家:黄昏走到街市买菜,在住处周遭闲逛,不带任何东西两手空空、潇洒走过。这样的旅游绝对比“到达、拍照、话题”这样的模式要痛快。休闲是什么?就是身体和灵魂放松,让平时劳碌的身体停歇,让紧张的神经彻底放松,让浮躁的心态沉淀下来。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就够了,至于形式可以随心所欲。
  慢音乐:拒绝噪声,我要健康,我要我的慢音乐。喜欢慢生活的人通常喜欢听轻柔的音乐,慢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气质修养还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每每聆听那些高山流水一样的曲调,我们就能明显感觉到心灵在舒缓,所谓天籁之音,就包含着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慢力量。
  慢社交:职场如江湖,算计别人不如修炼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反而可以轻松打通人脉,以四两拨千斤。即使在职场上,主张慢社交的人也总是不温不火,不慌不忙。在他们眼里,职场中的人际关系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主张快社交的人往往主动出击,为自己假想了很多危机,时时处于“备战”状态准备扑火,而主张慢社交的人却总是坚信,练好内功是根本,因此他们不做小动作,只是本分地做最好的自己,与人为善。
其他文献
20年前,全国第一所摄影希望小学在这里落成;20年后,全国第一个小摄影家协会在这里成立!  2017年5月31日,“逐梦路上 ‘影’领前行”——福建摄影家援建摄影希望小学20周年系列活动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古峰镇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共青团福建省委、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为指导单位,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福建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中共屏南县委宣传部、福建青年摄影协会、海峡摄影时报社共同主办。  福建
期刊
香港,在这张由摄影师阿提拉·巴洛格拍摄的照片中,高层住宅楼内只有一间公寓的灯是点亮的。图片编辑马特·亚当斯表示:“这张照片给人一种迷惑的感觉,黄昏中的一盞孤灯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
期刊
白天高楼林立、人群匆忙,夜晚灯红酒绿、霓裳艳影,或时尚喧闹,或拥挤繁忙。城市的繁华实际是“忙碌”的反映。今天,中国的城市化浪潮浩浩荡荡,亿万的劳动力正在向城市转移。城市,吞吐着无数人的悲欢,也律动着无数人的希冀。  城市的幸福与烦恼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中国2010年世博会的口号,也成了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  有人问道:既然城市那么好,又是规模效应,又是强势群体,乡村想支
期刊
长乐三溪历代文人荟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处处是亭台楼阁、摩崖石刻,名胜古迹不胜枚举。日前,由上邦国际摄影俱乐部与长乐三溪历史文化名村管委会共同主办的“钟灵毓秀·古镇三溪”全省摄影双月赛“三溪的名胜古迹”主题评选揭晓。影友们走街串巷、跋山涉水,記录下散落在三溪各处的名胜古迹,展现了三溪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经评选,陈增玉的《节日里的潘氏祠堂》、林勇的《千姿百态罗汉岩》(组照)荣获一等奖,
期刊
和多数人一样,我开始接触相机只是为了记录生活点滴。当涉足其中,发现学会对光影的控制能获取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时,我被这门艺术深深地吸引,于是便起早摸黑、跋山涉水、追光逐影。摄影本身的过程是艱辛的,但摄影给我带来的快乐在于捕捉到美丽瞬间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无以比拟。
期刊
带着一份虔诚,时隔5年,我跟随上邦摄影团再次走进了西藏,先后走过金川、丹巴、新都橋、雅江、巴塘、芒康、波密、林芝,最后到达拉萨,历时10天。沿途的藏寨、海子、雪山、峡谷、寺庙等人文风光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期刊
摄影是人类心灵外化的一种表现。通过那有限的方寸世界,可呈现出拍摄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境,可表达摄影人眼中的世界及对人生的理解。我爱摄影,我感叹摄影的魅力,它不仅可以记录社会事物的变迁和人生百态,还能准确地反映其背后的故事。我痴迷摄影。我不刻意追求结果,只享受行摄的过程。摄影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要用手中的相机去亲近美丽的大自然,去记录和品味人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愉悦。我爱摄影,我
期刊
山里人看日出是很少爬上山巅的,早晨起床荷鋤出门,只见太阳从山边爬起来,天天如是没有特别的感觉,对日出也没有再多的兴趣。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没想到的是,我在朋友的相邀下去了一趟政和最高峰香炉尖,看到了不一样的日出。香炉尖的日出是很美的。  凌晨五点多,我们几个人已站在海拨1598米的山顶等候。眼前是一片宽阔的云海,很厚很厚,似乎酝酿了很久,已是暗流涌动,波涛汹涌,像黄果树瀑布一样奔流不息,又像海啸爆发
期刊
画家简介  张克伟 1955年生,福建福州人。赞赏“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放怀祖国名山大川,五岳归来看闽山,千锤百炼偶得云雾法、见骨力泼墨土山法和丹霞地貌皴法。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荣宝斋》《国画家》《中国书画》《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媒体,曾作过专题介绍或发表作品。出版有《张克伟福建山水》《中国当代山水画经典·张克伟卷》《大美福建——张克伟八闽山水作品集》。  主辦单位:福建
期刊
九仙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西北部,处于赤水镇、上涌镇、大铭镇交界处,主峰海拔1658米,是古代闽南重要的旅游胜地。九仙山风景区内的千年古刹灵鹫岩、永安岩,历经修葺,盛名遠播闽台及东南亚各地。  德化九仙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西北部,九仙山风景优美,是古代闽南重要的旅游胜地。九仙山山顶上还有福建省唯一的高山气象站——九仙山气象站。  九仙山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有说是因该山九峰并峙故名;有说是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