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落实”问题的分析与解读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m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现象,在许多地方或部门已成为司空见惯或久治不愈的顽疾,本文分析了其主要根源,提出了强化有效落实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 落实;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 C9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10-0014-02
  
  近些年来,“落实”这个词儿在我国使用频率非常高。不论是高层领导,还是基层官员;不论是在政府机关,还是在企事业团体,人们在大会小会上,提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落实”。
  提及得多,虽然说明人们对“落实”的重视程度之高,但也显见“落实”的缺失,人们对“落实”的热切呼唤与渴望。
  但为什么我们“落实”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工作等,却常常“落实”不力?我们所制定的各项正确的规章制度,却总是不能严格遵守?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些落实不力的问题?
  
  一、落实不力的主要根源
  
  为什么会存在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现象呢?笔者认为,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主要根源,除了是受传统的不落实文化影响之外,还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落实意识。
  有人说,如果告诉一个日本人,让他把碗刷六遍,他一定会不折不扣地这样做。而一个中国人可能刷五遍、刷两遍,甚至一遍也不刷。这种说法,实质上折射出的是:日本人具有落实的意识,而咱们中国人缺少这种意识。正因为我们缺乏强烈的落实意识,所以,纸上谈兵的多,落到实处的少。结果,有制度而不执行,有规则而不遵守。
  (二)上下不能同欲。
  孙子说:“上下同欲者胜”。上级的决策和战略目标不能得到有效落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落实者对上级的决策和战略目标没有真正地理解,或者根本就不了解上级的决策和战略目标,“上下无法同欲”。上级领导想的跟下属和群众想的不一样,或者下属和群众根本就没想。
  如果落实者对要落实的上级的决策和战略目标不理解,他怎么可能去落实呢?
  (三)工作责任不明。
  现在,“无责任的自由”已经成了影响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承担落实责任的主要哲学。一些人根本不担心自己做得好不好,因为他总能找到人或事来推卸责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互相推诿,不愿意承担责任的现象?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组织内部的分工不明晰,工作责任不明。如果分工明晰,哪一位想推卸落实的责任都很难。
  (四)落实流程繁琐。
  有人研究说,处理一个文件只需要7分钟,但耽搁在中间环节的时间却能多达4天。烦琐、不畅的落实流程,影响了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五)工作不讲技巧。
  古人说:“善走需得途”。落实,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工作技巧,善于区别轻重缓急,把握主次矛盾。但是,在工作中,有许多人缺乏这种工作技巧。有的抓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思路不多,方法不对头,措施不得力。结果,力气沒少下,效果却不明显,落实也到不了位。
  (六)奖惩不分明。
  奖惩不明,是导致落实不力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现在有些单位和部门平均主义思想还是很严重,干好干坏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标准。对不干事、干不成事的人也不问责,不追究,不惩处;对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也不表奖。结果,影响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强化有效落实的思路探讨
  
  我们探究了落实不力的主要原因。那么,我们怎样去强化有效落实呢?
  (一)培养强烈的落实意识。
  要有效落实、抓好落实,首先就得从培养强烈的落实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入手。
  首先,落实是一种观念。如果一个人没有强烈的“落实”观念,不能时时刻刻想到落实,不能时时刻刻注意落实,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会忽视落实,就会只唱高调,就会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落实,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其次,落实是一种责任。责任就是份内应该做的事。有了这种责任意识,我们才能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上级组织所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才能不畏任何艰难险阻,做好组织所分配的每一项工作,把任务落到实处。
  最后,落实是一种意志。落实,说来简单。但要真正以实际行动来实践目标,实施计划,却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需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
  (二)构建良好的落实文化。
  所谓落实文化,是指贯穿于整个组织系统的、大多数组织成员形成的对落实的看法、习惯和理念等的总称。
  落实,必须创建良好的落实文化。一个没有落实文化氛围的单位和部门要想搞好落实,无疑是天方夜谭。
  第一,要构建求实文化。求实,就是要实事求是。构建落实文化,必须在组织内形成一种实事求是的风气与氛围。“实事求是”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落实和抓好落实工作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
  第二,构建责任文化。要解决落实问题,必须反对那种遇事推诿搪塞的坏习惯,构建责任文化。只有构建了责任文化,每个人都养成了负责的习惯,落实才能真正到位。
  第三,构建诚信文化。落实,必须要构建诚信文化,就是要营造一个敢于讲真话、说话算数、承诺兑现的氛围。答应的事情就要办,而且要办好。上级布置下来的工作就要落实,而且要落实好。
  第四,构建执行文化。执行文化是落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单位和部门是思想者太多,执行者太少。对于上级的战略部署,不是落实打折扣,就是找理由说困难太多,做不到。落实,必须在组织内部营造一个执行的氛围,培养执行至上的观念。决策时可以有十种声音,但在落实决策时,就必须只有一种声音。但在我们的一些单位和部门,决策时只有一种声音,主要领导一人出题,一人讨论,一人拍板。但落实执行决策时,却有十种声音。不是强调这困难,就是强调那困难,找各种理由不落实。
  第五,构建细节文化。任何工作任务的完成和落实,都是由很多个细节组成的。细节到位,才能真正落实到位。构建细节文化,要求组织成员都能重视细节,认识到细节对工作任务落实的重要性,养成重视细节的习惯。要认识到:按标准做事只是最起码的要求;无论是大事小事都要做到极致;落实工作任务要追求“零错误”。
  (三)为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西方人讲:总统是靠不住的,唯一可靠的是制度。咱们的老祖宗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落实,都必须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制度是达到落实目标的最经济的方式,是保证工作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
  落实,必须建立制度和长效机制。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需要建立健全以下三个方面的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着落,每一件任务都能责任到人,使每一项工作都有完成时限和基本要求。
  二是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工作有布置,没有检查,就容易走过场。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落实和狠抓落实的监督检查机制。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是建立健全严格的奖惩追究制度。落实,不仅要有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还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奖惩追究制度。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奖惩追究制度,激励落实的人,惩处、追究不落实的人,使责、权、利三者相统一。
  (四)落实,必须从领导做起。
  人们常讲,关键在于落实。而落实的关键决定于领导。上级的战略部署和各项工作任务能否有效落实,领导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落实,必须从领导做起。只有领导者以身作则,才能使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朝着领导目标的方向转变并发展,才能增强组织成员的凝聚力,从而激发他们落实的力量。这也就是古人讲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本文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
  责任编辑 余 岩
其他文献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决定教育成功的基础。学校文化源于学校的历史与传统,凝聚为学校的精神内核,是学校全体成员所持有的共同信念,这些信念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学校生
本文针对教育教学领域中不能将认知和情感因素进行交互融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知情交融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试图探讨知情交融的教学方法。文章主要涉及知情交融教学方法的
如今,博物馆等场馆以其巨大的实物教育资源和情境化展区设计为依托,逐渐发展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另一片不容忽视的教育天地,正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因此教育研究者们逐渐对场馆
摩登舞艺术表演舞是源于体育舞蹈,又有别于体育舞蹈的一种艺术表演舞。艺术表演舞以体育舞蹈的基本元素为基础,围绕主题,特点,运用题材广泛,以双人或群舞的形式出现。它与传统的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