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十二五”时期,在甘肃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全省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资源快速扩大,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全省教育事业进入全面提高质量、实现公平发展、解决“上好学”问题的新阶段。
“十三五”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落实国家和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阶段。面对新要求、新任务、新趋势、新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甘肃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谋划好、发展好“十三五”教育事业,关系到全省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陇原大地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的时期,是我省历史上经济总量扩张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全省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教育资源总量快速增长,均衡发展和公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稳步推进。全省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实现乡镇幼儿园和2000人口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稳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32%;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入实施也为全国提供了有益经验……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面对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课题、国际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的新趋势、教育供给结构改革的新任务,以及“互联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等提供的新机遇,甘肃省委、省政府对“十三五”时期我省教育改革事业发展做出了新部署。
2016年1月20日,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这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同时,《甘肃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也在抓紧制定当中。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的制定、出台,为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绘就了新蓝图,为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其对全省教育改革发展事业提出了怎样的目标?又包括哪些发展任务呢?
指导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在指导思想方面指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服务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适应经济新常态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主题,着力解决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形成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融共生、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在发展理念方面,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凸显发展特色,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成为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两大主题。《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在主要目标部分提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5%、95%、95%、4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8年。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17年,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质量、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总体发展程度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部分指标达到西部地区先进水平。到2020年,形成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优质资源明显扩大,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服务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综合发展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学前教育方面,到2017年,实现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基本形成县、乡、村相衔接的学前教育网络,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到2020年,普及学前教育,办园条件明显改善,保教质量明显提高,建成一大批示范性和特色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
义务教育方面,到2017年,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到2020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高中阶段教育方面,到2017年,中等职业教育成为高中阶段教育增量的主渠道,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4%。到2020年,职普比招生比例基本合理,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建成一批具有办学特色的综合高中和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办学质量明显提高。
职业教育方面,到2017年,基本完成资源整合和布局结构调整,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32万人以上,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总规模50%以上,形成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有效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方面,到2017年,高校基础能力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到2020年,基本形成层次结构合理、门类基本齐全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
继续教育方面,到2017年,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为核心、以建设开放型大学为依托、以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技能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到2020年,继续教育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主渠道,劳动者继续教育参与率达到50%以上,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民族教育方面,到2017年,民族地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质量明显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等主要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到2020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自身发展能力显著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和主要指标总体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民办教育方面,到2017年,激励引导和规范管理民办教育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各种扶持政策逐步落实,办学特色日渐凸显,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到2020年,形成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民办教育办学体系,建成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学校,形成公办与民办教育协同发展格局。
特殊教育方面,到2017年,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残疾学生入学(园)率总体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教师队伍方面,到2017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师补充培养培训体系,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明显提高。到2020年,各级各类教师学历达到国家标准,教师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建成一支适应我省教育现代化需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育信息化方面,到2017年,宽带网络覆盖所有中小学,“班班通”覆盖中小学所有班级。到2020年,各级各类学校实现“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建成与国家信息化资源相衔接、适应我省教育发展的现代教育信息化体系。
发展任务
推进教育协调公平发展是我省“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加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优先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公平发展。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具体提出了包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教育精准脱贫,实现教育共享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实现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等在内的13项发展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素质教育方面,《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人知人晓工程”、“人信人守工程”,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金种子”工程和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教育事业发展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人守人信”工程,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千万”工程,建设“千所快乐校园示范校”、“千所语言文字示范校”,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强化生态教育,以及加强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等。
深入实施教育精准脱贫,实现教育共享发展方面,《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教育经费、优惠政策、建设项目、师资队伍优先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倾斜。加大教育免费扶持力度,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计划,补齐教育资源“短板”, 加大资金项目倾斜,落实特殊扶持政策,完善对口帮扶机制。推动学前教育向贫困村延伸,实现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快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贫困地区所有中小学和教学点宽带网络和“班班通”全覆盖;合理布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培养、补充、培训向贫困地区倾斜,“全面改薄”项目资金按在校生数的120%向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完善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职(专科)教育到普通本科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免费与资助政策体系,适时提高免费与资助标准;建立和完善“统筹资源、精准衔接、结对互联”的帮扶机制等。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实现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方面,《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把城乡幼儿园建设和改造纳入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规划,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共享,提高科学办园水平。实施第二期、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农村和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学前教育专项计划,实现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等。
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县区内片区联动机制,推动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设施共享、课程共享、师资共享,保障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同样受到良好教育,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实行按学区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制定甘肃省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确保2018年底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到2020年全面完成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县任务等。 提高普及程度,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化发展方面,《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发展。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比例。试行普职融通的综合高中模式,加强普通高中示范校和特色校建设,逐步形成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格局。加大统筹力度,推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趋向合理。实施普通高中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建设工程,重点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民族地区县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办学条件达标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完善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推动普通高中学校培养模式多样化、课程体系与学校管理特色化等。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方面,《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打通中高职到应用型本科的通道,构建从中职教育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改革试验区,打造西部地区职业教育集聚发展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优化整合资源,重点办好30~40所国家、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做大做强一批特色优势学校及特色专业。落实国家资助政策,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鼓励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办学。依托企业、职业院校和职教集团,建设20个左右开放式共享型实训基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建立跨区域职业教育联盟。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进企业、企业技术人才进学校双向流动机制。围绕“一带一路”,探索职业院校与“走出去”企业联合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加强职教集团国际化步伐,积极推进与德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院校间合作交流。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加快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构建贯通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县域内2所以上(含2所)中职学校(职教中心)整合为1所,每个市州重点办好1~2所具有一定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总数控制在160所左右,重点办好30~40所国家、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办好10所左右省级以上示范性高职院校,继续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计划,支持建设5所左右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成50个左右紧贴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特色骨干专业(群)。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改革试验区建设工程等。
强化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提升服务创新发展能力方面,《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施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创建一批国内一流水平的高校和学科。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科学校升本,争取设立甘肃警察学院和甘肃政法学院更名大学,启动实施安宁大学城建设规划。支持高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以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重点,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建设西部高等教育强省,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及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衔接机制。构建高校分类标准体系,统筹全省高等院校设置和布局结构,实施高水平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研究生、本科、高职高专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发布制度,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实施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形成人才、科研和转化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等。
在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民办教育等方面,《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民族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办好特殊教育,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全面开展劳动者岗位技能和素质教育培训,建立综合性继续教育平台,拓宽系统化人才队伍建设渠道,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兴办教育。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上述各项教育事业发展任务。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方面,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机构和网络;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和就业创业培训。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全面提升民族教育水平方面,组织实施好《甘肃省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专项规划(2016-2020年)》,提高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水平;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科学稳妥推进双语教育。积极推进特殊教育,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方面,全面推进全纳教育,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办园机制;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方面,深化教育供给结构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推动教育多样化发展方面,加大民办教育扶持力度;提升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加强民办教育治理体系建设。构建教育开放新格局,提高教育开放发展水平方面,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全面推动留学事业发展;加强跨区域教育合作交流。
此外,《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还从加强党的建设与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多项保障措施,并在组织实施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十三五” 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已然绘就,教育改革发展事业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我们一定能够谱写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
编辑:孟 刚
“十二五”时期,在甘肃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全省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资源快速扩大,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全省教育事业进入全面提高质量、实现公平发展、解决“上好学”问题的新阶段。
“十三五”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落实国家和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阶段。面对新要求、新任务、新趋势、新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甘肃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谋划好、发展好“十三五”教育事业,关系到全省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陇原大地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的时期,是我省历史上经济总量扩张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全省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教育资源总量快速增长,均衡发展和公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稳步推进。全省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实现乡镇幼儿园和2000人口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稳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32%;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入实施也为全国提供了有益经验……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面对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新课题、国际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的新趋势、教育供给结构改革的新任务,以及“互联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等提供的新机遇,甘肃省委、省政府对“十三五”时期我省教育改革事业发展做出了新部署。
2016年1月20日,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这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同时,《甘肃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也在抓紧制定当中。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的制定、出台,为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绘就了新蓝图,为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其对全省教育改革发展事业提出了怎样的目标?又包括哪些发展任务呢?
指导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在指导思想方面指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服务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适应经济新常态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主题,着力解决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形成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融共生、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在发展理念方面,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凸显发展特色,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成为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两大主题。《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在主要目标部分提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5%、95%、95%、4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8年。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17年,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质量、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总体发展程度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部分指标达到西部地区先进水平。到2020年,形成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优质资源明显扩大,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服务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综合发展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学前教育方面,到2017年,实现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基本形成县、乡、村相衔接的学前教育网络,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到2020年,普及学前教育,办园条件明显改善,保教质量明显提高,建成一大批示范性和特色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
义务教育方面,到2017年,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到2020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高中阶段教育方面,到2017年,中等职业教育成为高中阶段教育增量的主渠道,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4%。到2020年,职普比招生比例基本合理,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建成一批具有办学特色的综合高中和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办学质量明显提高。
职业教育方面,到2017年,基本完成资源整合和布局结构调整,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32万人以上,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总规模50%以上,形成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有效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方面,到2017年,高校基础能力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到2020年,基本形成层次结构合理、门类基本齐全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
继续教育方面,到2017年,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为核心、以建设开放型大学为依托、以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技能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到2020年,继续教育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主渠道,劳动者继续教育参与率达到50%以上,形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民族教育方面,到2017年,民族地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质量明显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等主要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到2020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自身发展能力显著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和主要指标总体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民办教育方面,到2017年,激励引导和规范管理民办教育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各种扶持政策逐步落实,办学特色日渐凸显,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到2020年,形成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民办教育办学体系,建成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学校,形成公办与民办教育协同发展格局。
特殊教育方面,到2017年,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残疾学生入学(园)率总体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教师队伍方面,到2017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师补充培养培训体系,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明显提高。到2020年,各级各类教师学历达到国家标准,教师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建成一支适应我省教育现代化需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育信息化方面,到2017年,宽带网络覆盖所有中小学,“班班通”覆盖中小学所有班级。到2020年,各级各类学校实现“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建成与国家信息化资源相衔接、适应我省教育发展的现代教育信息化体系。
发展任务
推进教育协调公平发展是我省“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加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优先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公平发展。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具体提出了包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教育精准脱贫,实现教育共享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实现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等在内的13项发展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素质教育方面,《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人知人晓工程”、“人信人守工程”,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金种子”工程和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教育事业发展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人守人信”工程,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千万”工程,建设“千所快乐校园示范校”、“千所语言文字示范校”,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强化生态教育,以及加强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等。
深入实施教育精准脱贫,实现教育共享发展方面,《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教育经费、优惠政策、建设项目、师资队伍优先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倾斜。加大教育免费扶持力度,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计划,补齐教育资源“短板”, 加大资金项目倾斜,落实特殊扶持政策,完善对口帮扶机制。推动学前教育向贫困村延伸,实现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快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贫困地区所有中小学和教学点宽带网络和“班班通”全覆盖;合理布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培养、补充、培训向贫困地区倾斜,“全面改薄”项目资金按在校生数的120%向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完善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职(专科)教育到普通本科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免费与资助政策体系,适时提高免费与资助标准;建立和完善“统筹资源、精准衔接、结对互联”的帮扶机制等。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实现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方面,《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把城乡幼儿园建设和改造纳入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规划,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共享,提高科学办园水平。实施第二期、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农村和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学前教育专项计划,实现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等。
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县区内片区联动机制,推动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设施共享、课程共享、师资共享,保障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同样受到良好教育,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实行按学区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制定甘肃省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确保2018年底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到2020年全面完成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县任务等。 提高普及程度,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化发展方面,《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发展。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比例。试行普职融通的综合高中模式,加强普通高中示范校和特色校建设,逐步形成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格局。加大统筹力度,推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趋向合理。实施普通高中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建设工程,重点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民族地区县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办学条件达标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完善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推动普通高中学校培养模式多样化、课程体系与学校管理特色化等。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方面,《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打通中高职到应用型本科的通道,构建从中职教育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改革试验区,打造西部地区职业教育集聚发展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优化整合资源,重点办好30~40所国家、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做大做强一批特色优势学校及特色专业。落实国家资助政策,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鼓励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办学。依托企业、职业院校和职教集团,建设20个左右开放式共享型实训基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建立跨区域职业教育联盟。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进企业、企业技术人才进学校双向流动机制。围绕“一带一路”,探索职业院校与“走出去”企业联合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加强职教集团国际化步伐,积极推进与德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院校间合作交流。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加快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构建贯通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县域内2所以上(含2所)中职学校(职教中心)整合为1所,每个市州重点办好1~2所具有一定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总数控制在160所左右,重点办好30~40所国家、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办好10所左右省级以上示范性高职院校,继续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计划,支持建设5所左右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成50个左右紧贴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特色骨干专业(群)。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改革试验区建设工程等。
强化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提升服务创新发展能力方面,《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实施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创建一批国内一流水平的高校和学科。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科学校升本,争取设立甘肃警察学院和甘肃政法学院更名大学,启动实施安宁大学城建设规划。支持高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以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重点,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建设西部高等教育强省,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及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衔接机制。构建高校分类标准体系,统筹全省高等院校设置和布局结构,实施高水平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研究生、本科、高职高专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发布制度,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实施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形成人才、科研和转化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等。
在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民办教育等方面,《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民族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办好特殊教育,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全面开展劳动者岗位技能和素质教育培训,建立综合性继续教育平台,拓宽系统化人才队伍建设渠道,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兴办教育。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上述各项教育事业发展任务。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方面,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机构和网络;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和就业创业培训。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全面提升民族教育水平方面,组织实施好《甘肃省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专项规划(2016-2020年)》,提高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水平;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科学稳妥推进双语教育。积极推进特殊教育,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方面,全面推进全纳教育,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办园机制;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方面,深化教育供给结构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推动教育多样化发展方面,加大民办教育扶持力度;提升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加强民办教育治理体系建设。构建教育开放新格局,提高教育开放发展水平方面,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全面推动留学事业发展;加强跨区域教育合作交流。
此外,《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还从加强党的建设与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多项保障措施,并在组织实施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十三五” 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已然绘就,教育改革发展事业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我们一定能够谱写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