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88-01
21世纪初,生命科学研究以其累累硕果让世人关注。特别是我国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头拥有三种不同外源基因的体细胞克隆牛“岩蛙”的出世,以及我国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获得正式批准的基因治疗药物“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生物技术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它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信心。怎样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身在其中乐于体验生命科学的特殊性呢?本文就这一问题来进行探讨。
一、生命性是生物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教学过程始终应以生命活动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充分体现其生命特点,把生物教成活物,不要教成“死物”。宇宙万物皆处于运动之中,不是运动的物质就是物质的运动,生命只是自然界中一种特殊的运动方式,生命过程是物质、能量、信息三者有组织,有秩序的活动,生物运动方式的特点在于它具有新陈代谢、生殖、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及应激性等特征,如此教学让学生乐在其中,促其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生命的奥秘。
通过类比、多媒体教学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和生物界的知识,真正体现生命活动特点,体现生物所特有的丰富多彩和生机勃勃的自然面貌。使学生能用动态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避免静止、片面、孤立的看待事物,从而能正确理解生命活动过程,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教育。
二、教学过程要体现进化发展的观点
进化发展是生物界的基本特征,以进化发展进行教学,能更好地认识生物界的统一化。使生物个体间产生了差别,产生了生物个体的特殊性,有了生物的多样性,使生物界多彩多姿,繁花似锦,这都是进化的结果。同时让学生明白生态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遗传变异又是生物进化的前提和基础。它由原始海洋的一锅小分子有机热汤演变成原始生命,又经过数万年的历程由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发展才有了今天的高等的人类。生物界个体间尽管存在着巨大差异,但通过进化这条线都能找到它们的联系,找到进化的证据,学生了解了进化这条主线就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地认识生物界,能把生物界这本书读薄。
教学过程体现进化观点,既符合生物科学的实际反映生物学知识的本质,又符合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使学生易于理解生物界的自然面貌,以及生物体在形态结构,生理特点上的复杂性和适应性。并能使学生在学完后初步形成进化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要体现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教学过程始终关注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有利学生从中认识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从低等病毒到高等人类有什么样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例如,不管是烟草花叶病毒,腺病毒还是噬菌体都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的核心两部分组成的,其蛋白质外壳保证了它们作为一个生物个体而存在,其核心DNA又保证了其种族的繁衍;草履虫的口沟、纤毛、表膜、收集管、伸缩泡、大小核保证了它的取食、运动、呼吸、排泄、遗传;猪内涤虫头部的口钩、吸盘可吸附在人小肠壁上,保证它的寄生生活;蚯蚓体表的刚毛与其运动有头,鱼的鳃与其水中呼吸相适应,爬行运动大而坚韧的卵及其内的丰富营养保证了它的陆地生活;鸟的体形流线形,前肢变成翼,长骨中空,内气体,胸肌发达,直肠很短,与其飞翔相适应;人类发达的神经系统(思维、语言、反应)与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相适应;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能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根、茎、叶中的导管保证了水、无机鹽的运动,生物体细胞中的线粒体与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相统一。
总之,所有生物结构与功能都是相应的,学生了解了不同生物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也就了解了不同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的运动特点。
四、教学过程要体现生物与环境统一的观点
新教材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让学生来认识其中的各种生物。不同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如鱼儿离不开水,种子必须在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条件下才能萌发,这都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依赖。雪鸟在雪后换上白色羽毛,鲫鱼的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沙漠上的骆驼刺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长,这都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依赖环境而生存,生物活动又会改变环境。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强土壤肥力。人类为了某些社会经济利益去破坏环境,破坏植被,大型工厂、建筑,向水中排放工业废水,生活垃圾等等,致使近些年来全球范围内环境危机不断,大气污染加剧、酸雨范围扩大、淡水资源缺乏、水土流失、沙尘暴、洪涝灾害等等,给人的生活、健康造成了威胁。我国政府已把环境保护定为基本国策之一,现在西部大开发主要目的就在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政府采取的退耕还林、还草都已初见成效。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使学生树立“天人合一”的理念,同大自然和平共处,并学会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其他知识分析找出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的原因,及时提出环保的合理方法和措施。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生存的家园。
总之,教学过程中关注生物学的这些特殊性,就能使学生乐学、会学,把知道“钱币”串成知识“钱串”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实现知识迁移,把知识变成能力,全面提高生物素养。
21世纪初,生命科学研究以其累累硕果让世人关注。特别是我国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头拥有三种不同外源基因的体细胞克隆牛“岩蛙”的出世,以及我国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获得正式批准的基因治疗药物“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生物技术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它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信心。怎样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身在其中乐于体验生命科学的特殊性呢?本文就这一问题来进行探讨。
一、生命性是生物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教学过程始终应以生命活动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充分体现其生命特点,把生物教成活物,不要教成“死物”。宇宙万物皆处于运动之中,不是运动的物质就是物质的运动,生命只是自然界中一种特殊的运动方式,生命过程是物质、能量、信息三者有组织,有秩序的活动,生物运动方式的特点在于它具有新陈代谢、生殖、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及应激性等特征,如此教学让学生乐在其中,促其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生命的奥秘。
通过类比、多媒体教学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和生物界的知识,真正体现生命活动特点,体现生物所特有的丰富多彩和生机勃勃的自然面貌。使学生能用动态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避免静止、片面、孤立的看待事物,从而能正确理解生命活动过程,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教育。
二、教学过程要体现进化发展的观点
进化发展是生物界的基本特征,以进化发展进行教学,能更好地认识生物界的统一化。使生物个体间产生了差别,产生了生物个体的特殊性,有了生物的多样性,使生物界多彩多姿,繁花似锦,这都是进化的结果。同时让学生明白生态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遗传变异又是生物进化的前提和基础。它由原始海洋的一锅小分子有机热汤演变成原始生命,又经过数万年的历程由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发展才有了今天的高等的人类。生物界个体间尽管存在着巨大差异,但通过进化这条线都能找到它们的联系,找到进化的证据,学生了解了进化这条主线就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地认识生物界,能把生物界这本书读薄。
教学过程体现进化观点,既符合生物科学的实际反映生物学知识的本质,又符合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使学生易于理解生物界的自然面貌,以及生物体在形态结构,生理特点上的复杂性和适应性。并能使学生在学完后初步形成进化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要体现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教学过程始终关注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有利学生从中认识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从低等病毒到高等人类有什么样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例如,不管是烟草花叶病毒,腺病毒还是噬菌体都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的核心两部分组成的,其蛋白质外壳保证了它们作为一个生物个体而存在,其核心DNA又保证了其种族的繁衍;草履虫的口沟、纤毛、表膜、收集管、伸缩泡、大小核保证了它的取食、运动、呼吸、排泄、遗传;猪内涤虫头部的口钩、吸盘可吸附在人小肠壁上,保证它的寄生生活;蚯蚓体表的刚毛与其运动有头,鱼的鳃与其水中呼吸相适应,爬行运动大而坚韧的卵及其内的丰富营养保证了它的陆地生活;鸟的体形流线形,前肢变成翼,长骨中空,内气体,胸肌发达,直肠很短,与其飞翔相适应;人类发达的神经系统(思维、语言、反应)与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相适应;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能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根、茎、叶中的导管保证了水、无机鹽的运动,生物体细胞中的线粒体与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相统一。
总之,所有生物结构与功能都是相应的,学生了解了不同生物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也就了解了不同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的运动特点。
四、教学过程要体现生物与环境统一的观点
新教材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让学生来认识其中的各种生物。不同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如鱼儿离不开水,种子必须在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条件下才能萌发,这都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依赖。雪鸟在雪后换上白色羽毛,鲫鱼的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沙漠上的骆驼刺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长,这都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依赖环境而生存,生物活动又会改变环境。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强土壤肥力。人类为了某些社会经济利益去破坏环境,破坏植被,大型工厂、建筑,向水中排放工业废水,生活垃圾等等,致使近些年来全球范围内环境危机不断,大气污染加剧、酸雨范围扩大、淡水资源缺乏、水土流失、沙尘暴、洪涝灾害等等,给人的生活、健康造成了威胁。我国政府已把环境保护定为基本国策之一,现在西部大开发主要目的就在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政府采取的退耕还林、还草都已初见成效。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使学生树立“天人合一”的理念,同大自然和平共处,并学会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其他知识分析找出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的原因,及时提出环保的合理方法和措施。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生存的家园。
总之,教学过程中关注生物学的这些特殊性,就能使学生乐学、会学,把知道“钱币”串成知识“钱串”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实现知识迁移,把知识变成能力,全面提高生物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