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凡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tgb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亮的晌午,音响随机播放到《送你一朵小红花》,听到其中一句,忍不住眼眶温热。那部同名电影,我是当作烂漫的青春片看的,我最爱里面少男少女在街边吃烤串、侃大山的随意情节,以及他们包裹着倔强和与众不同的怦怦的心。
  这大概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成长过程吧。从压根不会思考这类问题的幼稚鬼,慢慢长成运动会得了个小名次,便觉得自己天赋异禀,发现了属于自己的新大陆的可爱少年。而我偏偏是在大家埋头于题海,意识到自己不过是虽千万人吾往矣中坚定的一员时,开始写文的。于是这样的我,察觉到自己的平凡,比别人晚了好多年。
  只是于我,不凡的是那段日子里星星一样细碎的亮,并非同龄朋友吹捧的:“你超棒的,我是看着你的文长大的。”
  那时候真的好美妙,我有灵气,还有一点小小的天赋。我不是乖小孩,北方又少有梅雨季,高一很多个清晨,我打着哈欠坐到座位上,趁着同学读书声琅琅,翻开本子开始写故事。一节课能写一篇随笔,两节听不太懂的数学课,唰唰唰便写出三千字的小说,一口气画完最后一个句号,揉着被笔压痛的手指,抬头就能看到喜欢的少年。
  偶尔也会碰见他转头看我,阳光像发光的薄雾填满整间教室,我忍不住笑,看飞快转过头的他红了耳朵尖。
  写了那么多文章,学校社团开始招新时,本还是萌新的我直接当上了文学社社长。偏偏原社长弄丢了新社员的名单,于是买东西都不敢大声说话的我突然爆发了潜力,当天挨个在每个班级门口随便拽住一个同学:“能麻烦喊一下你们班的班长吗?”等一个四处探头的陌生同学走出来,再迎上前:“您好,麻烦帮忙在班里通知一下,文学社周二下午在活动室开会。”只两个课间,我就风风火火跑完了15个班。
  虽然每件事都做得像小孩子玩过家家,拼拼凑凑的,但那一年我还是做出了我们学校第一本校刊,排了一出舞台剧。
  但记忆里的最亮的星星,是第二年招新的黄昏,天色忽暗,我去找朋友借台灯,又跑上跑下发宣传表,转头看到喜欢的男生帮我守在招新的小桌前,那一刻觉得自己特别厉害。我的青春,不是安静的。
  它是秋风里扑簌簌落下枝头的叶子,阳光下却熠熠生辉如烟花,且不会熄灭消逝。那是我生命里的白月光,每个人生命里的白月光都不平凡,但很久后我才发现,这个不凡,只对于自己。
  年龄增长会改变许多事物,过去我或许是提前爬上了山峰且引以为傲,但不知不觉间,大家都已经爬了上来,而更难的山头我还没能去翻越。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网上铺天盖地流行一句话——长大是从接受自己的平凡开始的。我看着这句话,心跳开始加速。我内心深处已然了解自己的平凡,但那个17岁就能独自旅行让大家觉得勇敢、厉害的少女,倔强地不愿承认自己的平凡。
  我开始尝试一些新鲜事物,比如去参加讲习班,和心里大神级别的作家说话。起初的确如我所愿,虽然讲习班的人数不算少,但分享会上有不少人主动夸我写得真好,之后的饭桌上我正得意,突然被问到常投稿哪些杂志,我一抬头,发现问我这个问题的,是早就在看杂志时敬佩不已的作家之一。真正的大神低调又温和,我的脸滚烫起来,我在心里叹口气,自己依旧仅限于普普通通的中上游啊。
  我当然不甘心,又一口气做了好多过去觉得了不起的事儿——当志愿者,资助贫困学生,去中学时同学们都喜欢的杂志当编辑,甚至去抢名家分享类节目的门票,到现场感受那些“不凡”人的魅力……可这个世界太庞大了,视野越广,遇见的人越多,越发觉自己只是千万种平凡里的一种。
  而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被编辑约写一篇男闺蜜的主题稿,却因为没有经历,跑去问特别有梗的室友借了故事,用她长相奇特又好玩的男闺蜜加上她的鬼点子,才顺利过了稿。平凡于我,最致命的是没有惊心动魄、刺激有趣的经历,便写不出跌宕起伏的故事,我不甘心做了那么久的事儿,要因为自己的平凡搁浅。
  我彻底患上了“平凡焦虑症”,心情持续很沮丧,走路都恨不得东张西望寻找点儿特别的事,还在文章里写,每个人都想站在顶尖,所以即便未来我说接受自己的平凡,也只是因为实在达不到,干脆“算了”,不是真的不想要了。
  惶恐了半个月,我突然收到一位编辑发来的消息:“有读者反馈说很喜欢你的文章,觉得特别贴近生活,继续加油哦。”我愣了一秒,欢喜从嘴角溢出,心里渐渐敞亮起来。
  想起最早认识的一个小粉丝,有段时间她疯狂向同学安利我,我受宠若惊,觉得自己何德何能,后来看她在写偶像的文章里写我,提到自己很沮丧的时刻,是读到我的一篇故事才慢慢走回溫柔生活的。而她的“复活血”,只是一个女孩为了得到一个优秀男孩的认可,认真追梦,创作出普通作品的简单情节。
  去听的名家分享也是,一整个下午,那些厉害的科研数据、调查结果听得我昏昏欲睡,而带着生活气息甚至口语化的表达者,嘻嘻笑着说点儿浅处的收获,就让我听得舒心且收获颇丰。
  是因为最平凡的事物和言语,才最能获得大众的认同感,在人们心中扎根最深吧?我终于愿意大方地承认,我就是那种特别普通的女孩子,会因为下楼拿快递时闻到了花香而雀跃,收到朋友的礼物会不好意思又惊喜不已,追星连演唱会门票都抢不到,上学时躲着班主任和喜欢的少年逛操场,毕业后为要踏进格子间忐忑……我体会的是最多人经历的事儿,害怕着千万人的难题,而这正好是我想要的,因为我想成为的始终是那种,用一点生活里的小感悟,让别人有一点温暖、答案,或是觉得自己有了队伍的作者。
  就像《送你一朵小红花》里击中我的那句歌词:送你一朵小红花,开在你心底最深的泥沙,奖励你能感受每个命运的挣扎。这是我平凡的价值。
  编辑/胡雅琳
  夏南年,本名杨欣妍,写青春岁月也写儿童故事,14岁起在《青年文摘》《意林》《少年文艺》《中学生百科》等多家杂志发表文章两百余万字。本命是赵雷,日常是玩玩具和写稿,目标是八十岁依旧是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
其他文献
除了道歉,还有一种方式叫沟通  何老师,我和闺蜜吵架了,原因是她问我要不要出去玩,我說家长不在家,没法征得他们的同意,等下次吧。然后她就生气了,说再也不理我了。何老师,这是我的错吗?有一句话说“怕失去的人总是先道歉”,我要不要先去道歉?我怕她如果真的不理我了怎么办?  —— 26  何炅回复:其实除了道歉,还有一种方式叫沟通。你如果觉得自己没有错,可以不用道歉,因为若是你心里并不觉得自己错了的话,
期刊
是冬  湿漉漉的雨夜,寂静的街道仿佛罩上了玻璃罩子,玻璃外的寒气结成冰,丝丝侵袭入内里来,又如柳絮般无风自动,源源不断扬起,飘散。水汽里挤入丝丝缕缕的冷,栖附在每片暴露在空气中的树叶、每盏枝叶掩映的路灯、每束微微的灯光上,光成了水波。积水在鞋底迅速成冰,抬脚的瞬间,脚印迅速消融,水纹摇晃一下,很快被抹平,再没有痕迹。  一天的故事宣告终结。落幕后,一天的花絮不断循环,演职人员的名字倍速滚动,前传和
期刊
网络上曾流传过一张关于孤独的等级表,从一个人去超市、吃快餐、看电影,到一个人做手术,统共分为十级。彼时我大致扫了一眼,就关掉了那张图。  因为那不是孤独,而是我的日常。  最极致的孤独是从大一开始,那时候我独自吃饭上课自习,周末一个人逛街探店做美甲,身边多个人反而会令我不自在。记得有一年元旦,我独自看了一场跨年电影,看完后决定去吃海底捞。  店员小姐姐得知我一个人时,有片刻的错愕。但她很快恢复了热
期刊
Part1.书籍《北京折叠》  郝景芳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提出了一个多维城市的幻想:城市可以像变形金刚一样折叠翻转,不同阶层的人被分配至不同维度,时间连同空间都被精心分配,500万人享用24小时,7500万人享用另外24小时。三大空间的生存环境截然不同,从宽敞的豪宅到逼仄的棚户区;三大空间的人也彼此隔绝,从事不同层次的工作。  《北京折叠》是对城市空间紧缺、人心隔膜扩大的极致幻想。然而行走在错综
期刊
晓雾初歇,天边透出一抹浅淡的光晕。伴随着一声尖锐的鸣笛,长途大巴摇摇晃晃地驶向了终点站。我从卧铺上爬起来,怀里抱着行李,一手攥紧包带,一手抓住栏杆,看着窗外出神,脑袋里混混沌沌的,迷蒙看不清情状。  这里是老家,我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刚满12岁的我,离开了父母,来到老家念初中。  这是一个靠海的小县城。下了车,扑面而来的便是海的气息。街道两旁荒草肆意生长,三分野意七分韧性。路越走越窄,延伸至村庄,成
期刊
我出生在远离海岸的内陆城市,我的童年没有波浪浮动在侧的沿海公路,没有午后流光溢彩的海平面,没有悠扬的船笛声,只有一条穿城而过的窄窄的河。偶尔与朋友闹别扭或成绩不理想时,我会沿着河疾走,走累了就索性坐下来。夕阳投映在河面,我不断地掷石子将它的影子打碎,再等待浮动的水纹一次次将影子拼凑圆满。  在尚未见过海的青春期,小城的河被我夸大成“海”,只是河水的潺潺声终归不比海浪,总会被淹没在城市的喧嚣里。  
期刊
1  天气很好,我们从医院里出来后并没有马上回家,因为想要把心头的郁结溶解一些在暖黄的夕阳里。医院附近的小巷是售卖古玩的聚集点,橙黄的佛像、青色的铜钱、幽浊的画像,日复一日地闪着暗淡的光。  医院附近恰好有甘蔗,父亲买了一碌,特地吩咐卖甘蔗的大婶砍一小段给我。可我咬不动。父亲吐了一口甘蔗渣说,这甘蔗偏硬,很像我们杨村产的,以前阿嫲还骑着单车把甘蔗从杨村运来广州卖呢。  我们又静默着沿着珠江边走了很
期刊
赵捷:  好久不见!  我刚下班,进门没几分钟,立刻打开电脑来给你写信。  我还在广电,做着自己喜欢的播音工作。前两天台里来了歌手李健,那么优雅的音乐王子在演播厅里唱着《传奇》,别人拍照都来不及,我却一个劲儿地想起了你。  那年高一,我们刚认识。当时的学号是按照中考成绩来排的,我是2号。虽然只在一人之下,但我一点也不觉得有压力。毕竟我有一项特长,会吹笛子,跟什么都不会的1号相比,算得上“多才多艺”
期刊
那段时间我在乡下的外婆家住,无事时会和外婆坐在院子里看云的游离,看蓝天下石榴花鲜红地接纳风与所有翅膀透明的昆虫。屋外高大的桑葚树越过院墙,为我们挡住了一些午后灼热的太阳。“吱呀”,门好像被人轻轻推了一下,“吱呀”又一声,我抬起头看去,是小娟姐姐。她无措地站在门前,逃也似的眼神仿佛即刻就有一场倾盆大雨。  她是外婆村上为数不多没有出去务工的年轻人,平时见我总笑。但这次小娟姐姐用手捂住右胳膊,颤抖着肩
期刊
◆1◆  约定见面的时间快到了,我仍迟疑地挪着步子。悄悄拂过的夏风把我吹得酥软,以至于当我不经意地将双手握成拳头,指甲陷进掌心肉里的时候,也丝毫察觉不出痛感。  从车站到母校的路我走了三年,但没有一次走得像今天这般沉重,即使以前还背着十几斤的书包。母校近在咫尺,我却不敢靠近,就像以前考八百米不想马上走到那条红色跑道上一样。准确来说,我并非不想,也不是不敢进去,只是还未做好与他见面的准备。  脑子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