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声乐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w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声乐艺术事业的大发展,也对高校声乐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培养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俱佳的毕业生,也成为了高校声乐教育的全新目标。对此,应通过自上而下的课程体系改革,帮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成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在有效缓解就业难问题的同时,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艺术教育 应用型人才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5-0106-02
  一、培养应用型声乐人才的必要性
  (一)声乐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高校陆续创建了声乐专业,在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和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声乐事业对声乐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学生真正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即应用型声乐人才的培养。对比这个新标准,当下教学中还存有多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对此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和引领,推动教学改革,实现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新突破。
  (二)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20世纪末,全国高校在大规模扩招的同时,也取消了大学生就业包分配的政策,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和计划就业时代向市场化就业时代的转变,随之也产生了为全社会所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通过对市场需求的考察和分析后可知,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践能力、应用能力较差,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对此要求高校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进行自上而下的教学改革,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实现个人发展。
  (三)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需要
  高校具有教育、科研和服务三项职责。近年来,高校如何更好地为地方发展服务,成为了一个新的关注点。具体到声乐专业来说,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但是逐年走低的就业率却告诉我们,高校声乐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脱离了市场的实际需求,一方面是声乐市场大量的用人需要,一方面却是学生的就业难,服务于地方文化艺术发展也成为了空谈。所以培养应用型声乐人才,为文化艺术发展添砖加瓦,正是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表现。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路径
  (一)根据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要想实现应用型声乐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要对什么是应用型声乐人才有明确的认识。从文本含义来理解,即应用型声乐人才应在实践中充分运用自身掌握的声乐理论知识和技能,胜任声乐演唱、教学的需要。但是从实际来看,多数学生毕业后是很难从事专业声乐演唱或教学的,多数还是从事和声乐、音乐相关的工作。所以这种“应用”的外延是十分丰富的,即除了声乐演唱和教学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多种应用素质和能力,培养出复合的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当代声乐艺术事业发展对高校声乐专业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以这种复合的应用人才培养目标为引领,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如下调整。首先是声乐学基础。这是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系统而深入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正确呼吸、发声、咬字吐字、共鸣等多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可以熟练运用歌唱方法进行科学的歌唱。所以应围绕着声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等,夯实声乐学基础,不仅是声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也有较大帮助。其次是声乐相关课程。学生在实际中,还要从事除了演唱和教学外的多种工作,因此需要在声乐学基础上,加入声乐美学、声乐心理学、声乐艺术发展史等综合性课程,并有机融入到声乐训练和演唱中,逐渐构建起一个较为稳定的课程体系,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发挥出这些课程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声乐综合素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围绕学科特点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应用型声乐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决不能置学科特点于不顾。相反,这种改革是在充分认知和尊重学科特点基础上的丰富和完善,唯有此,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声乐人才,而不是其它类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结合当下学科课程体系来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巩固和扩展。首先是加强实践类课程开设。比如近年来新兴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需要大量演员,音乐专业毕业生正是最佳人选,但是在实际表现中却难以让主办方满意,学生的表演状态十分生疏,且较为散漫,集体和合作意识淡薄,不得不拿出专门的时间来补课。所以应加强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在增设朗读与正音、舞台表演等理论课程的同时,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比如可以和一些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对方建设为校外实训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实习等。还应多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演出或比赛,在实践中丰富和历练自我。其次是建立课程体系群。课程群建设以声乐专业课为核心,并与声乐相关课程(如:合唱与指挥、即兴伴奏与弹唱、声乐教学法等)相结合,通过重新规划、设计和构建,使其成为包含多门关联课程的有机整体。与此同时,课程群所含课程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理论性、师范性及实践性,不同课程在课程群系统中的逻辑关系清晰,全方位、多角度培养综合性、应用型声乐人才。
  (三)结合市场需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应用型声乐人才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所学即所用”,由此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实现个人发展,所以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参照就是市场需要。通过对行业发展进行调研和预测,把握行业发展人才需求,进而对课程进行有机调整。如音乐培训产业。近年来,音乐教育市场日渐繁荣,声乐学习者的人数逐渐攀升,且涵盖了老、中、青三个群体,声乐专业毕业生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就是担任音乐培训机构的教师。所以不仅要会唱,还要会教。对此就要在教学中增设声乐教學法、声学心理学等课程供学生选修。又如音乐演出产业。伴随着文化艺术的大发展,各种类型的音乐演出已经成为了当代城市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基层演出 市场的繁荣、基层文化生活的丰富、传统民间艺术传承与 创新以及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一些文化类企事业单位、演出团体等也有着大量的用人需要。学生就业后,既有可能登台演唱,也有可能从事和演出相关的组织、管理等工作。对此一方面通过舞台实践类课程的丰富,提升学生的实践素质和能力;一方面则要加入地方音乐文化内容,特别是对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的学习,对学生在本地的就业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体现出高校服务地方音乐文化发展的责任和义务。以学生在工作中“心里有想法,眼中有事情,手上有技能”为标准和目标,不断进行课程设置的调整和完善。
  (四)针对个性发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声乐创作和演唱,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个性化的艺术创造活动,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学实际状况,尽可能做到个性化培养。如有的学生有志于考研继续深造,对此就需要教师根据考试要求进行专题辅导;有的学生钟爱流行音乐,教师则不妨多引导学生学习通俗唱法,多演唱一些流行歌曲;有的学生想要成为声乐教师,则需要多学习声乐教学类课程,教师也应多提供一些声乐实践教学机会。所以说,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引导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正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这一点也是有过经验教训的。20世纪末80年代,声乐界出现的“千人一面”和“千人一声”,根本原因就在于将所有学生都按照同一个模式来培养,不仅让个人就业和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也不利于中国声乐艺术的整体发展。因此在今天的声乐教学中,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尽可能保证学生学到自己爱学的、善学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形成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中国声乐艺术事业的整体发展。
  “21世纪国家的发展与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应当加强改革创新”[2]。近年来,在教育和艺术事业双双发展大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与此同时,时代和社会也是飞速发展的,不断对艺术人才提出新的标准,要求声乐专业毕业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和运用。所以应从课程体系这个最基本的环节入手,通过课程改革,明确“学什么”和“用什么”,满足时代和社会的人才需求,推动专业建设和发展,在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同时,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所乐于见到的,也是努力的方向所在。
  参考文献:
  [1]毛翠屏.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新思考[J].当代音乐,2017,(10):30.
  [2]唐禹.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J].当代音乐,2018,(05):30.
其他文献
随着VR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各行业、各地区皆兴起VR产业发展热潮。如何实现VR虚拟现实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促进技术创新、系统特征与运行机制的全面提升成为亟待解决的现
基于在低压电力系统中的OUPA只有物理实体,没有数学模型的前提下,首次提出使用布尔代数对其进行描述,从数学建模的角度补充了OUPA在理论上的空白;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后,对其模
实在忍受不了家中那个杂牌音箱对我耳朵的摧残,最近准备换套新音箱回来。不过注意到音箱有2.1和2.0的,我应该如何选择呢?
重视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我国职业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和社会需求,扎实开展劳动教育。通过研究劳动教育的价值,分析了位于欧洲、美洲、亚洲的三
摘要:保安族是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保安人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了自己具有浓郁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为56个民族的艺术宝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从舞蹈生态学的角度客观的分析了保安族历史源流,以及在不同文化交融下形成的保安族民间歌舞的文化特征,为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保安族 民间歌舞 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
弹载微加速度计在使用过程中会因旋转弹丸的高速旋转而受到高速旋转环境应力的影响。针对微加速度计在弹载高速旋转环境下的失效分析缺乏理论依据等情况,提出一种通过研究离
摄像机标定在机器视觉技术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三维物标定方法操作繁琐,BP神经网络标定受初始权值和阈值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轴会聚模型的思维进化-神经网络标定方法。利用BP神经网络可逼近非线性函数,思维进化算法具有较强全局寻优能力,有效解决了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小以及初始权值、阈值随机化问题。实验证明,与经典张正友标定法、BP神经网络方法相比,改进进化神经网络标定法可获得更好的双目标定精
弗朗西·普朗克(Francis poulenc,1899-1963),法国作曲家,出生在巴黎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中,六人团(Les six)成员之一,奉行萨蒂的“新精神”,受萨蒂、拉威尔等人的影响较大.
研究了单处理器嵌入式实时系统的多任务优先级分配方法,首先,选择截止期单调(DM)优先级分配方法为实现航电中继系统的采集激励软件而划分的多任务分配优先级,然后,结合VxWork
针对控制方向未知的情况下,具有线性外部系统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全局鲁棒输出调节问题,假设系统和高频增益符号是未知的,并且未知的参数可以是任意大,这就为控制器的设计带